(禹州市中等專業學校,河南 禹州 464670)
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現代社會人們的必備技能。中職院校作為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機構,強化計算機教學,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復合型計算機人才已成為當前中職院校的重要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中職院校以及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于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全面地理解計算機知識、掌握計算機技能,引導學生將所學計算機知識與技能靈活運用與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
近年來,信息化技術雖然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當前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教學質量仍有待提升。
計算機技術的蓬勃發展,掀起了教育領域的重大變革,推動了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然而就當前計算機教學的開展情況來看,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計算機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由于缺乏明確的目標定位以及經費投入的不足等種種原因,嚴重影響了信息化技術手段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實施效果。
完善的教育保障體系能夠為中職計算機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但是由于當前我國尚未建設完善的信息化教育保障體系,信息化建設規劃科學性、合理性也有待提升。與此同時,很多中職院校由于在信息化教學軟硬件投入方面的不足,難以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高效地應用于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信息化技術手段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高效應用,不僅需要先進的軟硬件設施以及完善的教育保障體系的支持,對師資隊伍的執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就當前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師資力量來看,普遍存在師資力量不足,執教能力有限等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計算機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其教學內容根本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中職學生的就業需要。
通過對中職計算機教學現狀的上述分析,可以總結出當前中職計算機教學普遍存在教學效果不理想、教育保障體系不完善、師資隊伍執教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我們應結合信息化教育技術的特點,優化、改革計算機教學方法,提升信息化技術手段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改善信息化背景下中職計算機教學質量。
信息化背景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應以學生的就業方向為目標,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計算機教學。中職院校很多專業都會涉及到計算機教學,如平面設計、文秘等專業,針對學生就業方向的不同,在計算機教學中應注重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業學習質量,提升改革效果。例如,針對文秘專業的在學生,在開展計算機教學時,應強化辦公軟件方面的鍛煉與培養;在開展針對平面設計專業的計算機教學時,應著重培養他們對制圖軟件或工程軟件的運用能力,以提升該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此外,信息化背景下中職院校人才體系的培養,應密切聯系市場需求,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類型調整人才培養方向,體現職業教育的實用性,促進學生就業率的不斷提升。
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中,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是至關重要的。中職院校可通過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培養策略來拓展教師視野,不斷提升計算機教師的執教能力,全力打造一支懂知識、精業務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此外,中職院校還可通過校企合作,定期選派計算機專業教師到相關對口企業參加技能培訓,還可邀請計算機領域專家到學校擔任客座教師,將前沿技術、理念帶入中職院校。與此同時,中職院校還要多措并舉,籌集資金,加大在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構建全新的信息化計算機教學模式,將計算機教學模式引入良性循環。
信息化背景下計算機教學改革,關鍵還是在于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通過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充分、全面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對此,在多年的計算機執教歷程中,筆者總結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其一,問題解決法。此方法由情境教學法演變而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計算機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升技能,拓展思維。其二,項目教學法。項目是指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具有實用價值的學習任務。項目教學法就是引導學生圍繞具體的生產項目,開展相應的管理與設計等活動,促使學生在項目實踐中獲得學習經驗與心得,提升計算機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
總之,教育信息化已成為當前職業教育軟實力建設的關鍵內容。計算機教學作為中職院校的公開課程之一,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開展計算機教學,創新、優化計算機教學手段與方法,將直接關系到中職院校育人效果。因此,中職院校應立足于中職計算機教學發展現狀,多措并舉,提升師資隊伍執教能力,改革計算機教學模式,創新計算機教學方法,提升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