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長青小學,江西 新余 338000)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所在,閱讀教學又是語文學科的基礎,因此,在個人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因為當前閱讀教學水平較低,從而導致小學生整體閱讀能力達不到標準要求。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小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閱讀的文章較為枯燥,做好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是當今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要求,也是保證小學生整體素質得以提升的一項主要措施。
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促進學生情感體驗的增強,進而讓學生從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而創設情境除了可以借助實物展開創設,同時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應注意的是,信息技術具有生動形象的畫面、既視感很強。這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相一致,因此,教師可以立足于教學實際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新教學情境。
以《觀潮》一課為例,由于諸多學生從未到過錢塘江,更沒有感受過錢塘江大潮撲面而來的壯觀場面,難以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針對此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在網上把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的視頻下載好,并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讓學生可以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加深對錢塘江大潮壯觀場面的感受,充分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如此,學生便可以深刻理解和掌握課文,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常言道:“習慣成自然。”對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培養極為關鍵。習慣需要不斷反復才可以形成,其并非短時間就能實現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和訓練,厚積薄發便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可以從下述幾點著手展開有效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借助略讀課文簡明扼要的特點,讓學生有意識地反復閱讀,再讓學生自主提問并解答問題。不僅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中心思想的能力得到訓練,同時通過反復訓練,還能將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然后不斷深入,有針對性地把一些課外閱讀訓練布置給學生。
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當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后,便可以順利展開閱讀。如在閱讀報紙的時候,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指導,讓其運用“快速瀏覽——捕捉感興趣的文章——精讀”的方法;在對資料進行查找的時候可以運用“目標——搜索——泛讀——精讀”的閱讀方法。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利用工具書進行閱讀。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抄寫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好詞佳句。也可以寫讀書筆記,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一邊讀一邊記。只要學生可以順利展開閱讀,便可以促進閱讀興趣的顯著增加。
針對于描寫風景的文章,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心理,為小學生營造出真實的教學氛圍,能夠讓小學生直接體驗具體的事物和環境,這樣再進行文章閱讀時也可以讓小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學習《春風吹》這篇文章時,其中描述了春天的魅力風景。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蕩中,親自感受春天綠葉發芽、開花以及鳥鳴的真實景象。最終再通過文章閱讀,聯系起自己親眼看見的春天美麗風景,會讓學生對于文章感覺格外親切,對于文章也提升了閱讀興趣。針對于學生們不熟悉的環境描寫,教師則可以選擇使用視頻播放或者是圖片展示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例如《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閱讀,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桂林,也沒有見過桂林的風景,因此教師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播放教學視頻,讓學生可以首先看到桂林山水山奇、石怪的特色風景,通過美麗的景色再聯系文章中對于風景的描寫,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有效的教學任務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動力,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語文學科的知識內容廣泛,如何設計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很是重要。因此,在語文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閱讀的教學目標。根據語文學科具有層次性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具體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教學任務,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和思考。比如,在進行《燕子》的這篇文本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在學生閱讀之前,給學生設計有層次、開放性的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閱讀思考。例如,先讓學生找出文本中描寫燕子形態的句子,接著讓學生自己描述一下燕子有什么特征,最后讓學生表達對燕子有什么新認識。三個學習任務層層遞進,不僅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強化了他們閱讀的體驗,而且在閱讀思考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思考和感悟的能力。
通過閱讀教學學生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掌握的知識也就越來越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培養小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途徑,教師要能夠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并把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重點。首先要激發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從而保證他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其次,還要能夠指導小學生掌握更多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而且,在對小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過程中要打破課堂閱讀的界限,不斷拓展閱讀范圍,讓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實現逐漸提升,為素質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