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歡歡
(河北省霸州市岔河集鄉劉莊中心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0)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即要求學生能讀會寫。讀是接受,寫是表達,在語文教學中,讀和寫實不可分割的兩種活動。從讀到寫,通常是讓學生結合課文閱讀,以此達到寫作訓練。對于小學生來講,由于語言文字比較復雜,雖然能從課文閱讀中獲取讀寫的知識,卻不能立馬把知識轉化為寫作能力。因此,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的形式,也是小學生有模仿到創作的一個過程。
葉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一文中強調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要把促使學生‘反三’作為教學目標,在課堂上精講,多進行片段的仿練,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觀之,仿作是把小學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小學生作文興趣,引導小學生進入作文之門,盡快提高寫作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在訪作中激發寫作的興趣,提高寫作的能力,發展創造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教師的手上,有的是范文——教材中的課文、優秀作文選乃至學生中的優秀作文都可作為范文提供給學生。現在正在使用的教材,每個單元都有相對獨立的主題和相對應得作文訓練要求,所以正確理解,吃透教材,了解文章中心、線索及作者的寫作手法,是本單元作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驟。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以課文為范例,指導學生學習文章的篇章結構、選材、立意、表達方法;學習作者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開頭結尾。捕捉精彩的一句、一段,有的放矢,從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在仿寫練習中積累。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朗讀、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如在教學《高達的皂莢樹》一文時,有這樣兩句話:“好大的皂莢樹啊,我們六個小學生手拉著手,才能把它抱住。好茂盛的皂莢樹啊,他向四面伸展的枝葉,差不多可以陰蓋住我們整個小操場。”在分析比較中,學生明白了這兩句話的特點是先贊嘆再具體描述。先由這樣的仿寫開始,平時觀察到的事物也可以用這樣的表達方法把特點寫具體。
開頭是文章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把文章開頭稱為“鳳頭”,是說文章的開頭要漂亮,給人以先聲奪人之感。因為開頭處于文章的醒目處,常言道:萬事開頭難,很多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經常感到不知如何下筆。所以仿寫開頭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學作文一般以狀物、敘事、寫景、記人為主,如人教版第六冊狀物課文《翠鳥》開頭:“一雙紅色的爪子緊緊地抓住葦桿。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直接從描寫人物外貌,或描寫動物外形,或描寫建筑外觀,或描寫周圍環境入手,給人一個鮮明的印象。學生可以從這樣各種各樣的開頭仿寫中的得到靈感,創造出經典的開頭。
人們把好文章的結尾譽為“豹尾”,是說結尾要干脆有力,畫龍點睛。如《頤和園》的結尾是:“頤和園的景色可真美啊!”與開頭:“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首尾照應,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就是范文給了學生源源不斷地靈感。讓學生不再“有話說不出”。
段落仿寫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點,課本的訓練點很多,教師應注重結合課文的特點,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識規律,與學生寫作結合比較緊密的段落,讓學生防練。人物肖像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語言描寫、環境描寫等精彩段落,都是仿寫練習的最好范例。學生從片段的仿寫中了解寫作順序、構段方式,布局謀篇、逐步形成段的概念,夯實的語言基本功,豐富語言的積累。
學生仿作的過程也是一個自主性學習的過程。在仿寫中積累寫作的素材,豐富寫作的內容。寫好片段是寫話到自然段的發展與提高。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閱讀是作文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作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讓學生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練筆。
最后,仿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融入自己的創新。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創造的定義就在于平常的舊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綜合”仿寫最忌千篇一律,千題一面,我們力求讀寫結合,在批判中求新,在發散中創新,從少到多,持之以恒,堅持鍛煉,逐步走向寫作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