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博敬
(包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60)
2013年習總書記在國際活動中公開表示,中國愿與東盟國家以及東南亞地區開展海上合作,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希望以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海上絲綢之路促進國際和平發展新格局。2014年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被寫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及《政府工作報告》。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我國各行業都應以“一帶一路”為基礎適當調整發展方向。“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物流行業所面臨的國內市場環境與國際市場環境更加復雜,這對物流人才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國從事物流行業的人員非常多,但物流行業又將從業人員分為了各個層次與各個等級。第一是操作層,操作層是整個物流行業里最低的層次,操作層的從業人員主要工作內容有裝卸與搬運貨物、汽車司機等等,由于操作層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要求與標準不高,因此從業人員學歷較為普通,同時操作層也是物流行業所有層次中人員最多的一個[1]。第二是基層管理層面。管理層面的從業人員會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主要從事工作崗位有:車輛調度員、物流采購人員、客戶服務人員、庫房物資管理人員等等。基層管理層面的從業人員人數僅次于操作層。第三是中層管理層次。中層管理層次從業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物流流程,對物流流程中的某個環節開展設計與規劃,主要從事崗位有:物資管理經理、客戶服務經理、采購經理等等。該層次的從業人員不多。第四是整個物流系統的高層管理人員,該層次的人員人數非常少,并且是物流系統的掌控者與管理者。
通過上述表達,能大致了解到當前物流管理專業對于學生的培養定位。首先,專業不會將學生定位為操作層,因為操作層的從業人員幾乎不需具備任何物流知識。其次,專業也不能將學生定位在中層管理層次或者高層管理層次,這是一個非常客觀現實的問題。因此,物流管理專業大多會將學生定位在基層管理層面,主要面對崗位有庫房管理員、市場營銷人員、車輛調度、資料采購人員等等。學生擁有豐富的物流管理知識后,在經過多年的時間能快速晉升為中層管理人員。
在制定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應將理論課程體系劃分為四個模塊,分別為:專業基礎、專業復合、專業拓展以及職業素養。而實踐教學體系則應劃分為認知、實訓、綜合以及就業四個階段[2]。
1.理論課程體系
首先學生要掌握學科基礎知識以及相關應用能力,例如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理論知識、統計學分析和研究方法以及與經濟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認知和學習,能讓學生對物流管理企業有全面、正確的認知,并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個人經濟現象的認知與分析能力、經營活動的組織管理能力、經營活動的統計分析能力、法律管理能力等等。
其次學生應具備專業技術知識以及相關應用能力,例如掌握基礎的企業商品、物流管理知識、了解物流運輸法規、掌握運營管理知識。通過學習和了解,學生能對整個物流系統有一個全面性認知,并通過學習提高個人的商品認知和物流管理能力等等。
最后學生要具備專業核心知識和應用能力。主要學習目標有: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對物流需求展開預測,并根據預測制定采購方案、采購流程,估算采購成本;能順利開展物流的存儲、搬運、管理工作,合理控制企業庫存;能夠根據貨物種類,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與運輸工具,降低運輸成本;能對整個物流系統進行合理規劃、決策以及評價。
2.實踐環節
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應帶領學生開展專業課程實習,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我國提出了“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戰略,因此高等院校并積極開展跨國高校合作,派遣優秀的物流專業學生到其他國家學習、實踐,讓學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文化、政治以及經濟狀況有更加明確、更加清晰的認識。與此同時,高等院校也要吸引沿線國家的物流專業優秀學生到本國學習,發揚本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世界所有人員了解到中國的發展速度以及未來發展潛力。
“賽事+教學”的綜合培養體系是指通過比賽提高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各高校以及物流管理專業教師都應正視“賽事+教學”的綜合培養體系的作用與價值,積極為參賽學生提供指導。若學生在賽事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學校和專業應給予獎勵和宣傳,獲獎學生的輔導教師也要受到表揚或獎勵[3]。賽事活動開展過程中,評委以及參與的高校都要提倡增加實踐部分的所占比重,推動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高等院校要積極鼓勵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參與社會以及各大高校聯合舉辦的賽事,讓學院或專業中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政策對我國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各大高校以及各專業的學生要抓住時代發展機遇,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物流管理人才,為我國未來的健康長久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