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第二中心小學,江西 分宜 336600)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生通過在課外自主閱讀新的書本來提高對未知知識的探索,在課外閱讀中不僅能夠加深已學過的知識點,同時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回答率,在學習上領先其他同學。新課改要求學校和老師培養學生閱讀的好習慣,不僅在教學中擴大學生閱讀范圍,增加閱讀知識面,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在閱讀教學中首先得要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充分投入到閱讀中,所以老師要在學生閱讀材料上的選著合理規劃,在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有所收獲。老師在為學生挑選閱讀的書籍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段和心理特點,挑選適合學生閱讀的書本。現如今的教學之中,老師面對學生不愿意閱讀或者被迫式閱讀十分苦惱,這樣帶來的后果就是學生在課堂中面對老師的拓展問題出現答不出來的現象,或者在日記中千篇一律的題型和寫作手法,得不到絲毫的創新。所以說老師要做的就是在挑選書籍時能夠考慮學生的興趣面因素,讓學生對閱讀的書本抱有極大的興趣,那么不需要別人逼迫就能主動閱讀,這樣老師就能夠無形之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好習慣。同時老師在挑選時還要考慮針對性閱讀,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能夠挑選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書籍,讓學生結合書本知識,加深對其理解與掌握。由于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好時機,所以老師在推薦時也要充分考慮進去,讓學生從小培養優秀的道德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老師早要想讓學生高效閱讀,那么傳授給學生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學生掌握了閱讀技巧,才能夠在閱讀中快速準確的抓住文章的中心,概括其段落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與其感同身受。
速讀法。速讀法要求學生對于閱讀的文章能夠快速閱讀,并且對文章大概內容有一個了解,對文章能夠概括其大意。它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在心中默讀快速瀏覽時對文章的信息能夠準確處理和消化。
精讀法。就是要求學生在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去深入了解它的內在含義,表達出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期盼。老師要求學生對與文章中的重點段落和語句細細推敲,分析它的詞語所代表的背后含義,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摘錄批注法。這是老師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培養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碰到優美的語句或者好的修辭手法用筆劃出,并且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學習它自身的表現手法,在以后的寫作中合理應用。同時學生在語文閱讀中還要做好批注解釋,碰到不理解的句意和字詞可在旁邊作出標記,并且在事后的講解過程后把答案寫在旁邊,加深理解。
小學生因年齡、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不一樣,同時對閱讀范圍也不盡相同,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就要合理替學生篩選出適合閱讀的文章和書本。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老師要做的就是挑選出適合學生心理閱讀的文本。相比于在低年級段,學生處于心智不成熟的范圍,所以給出的閱讀范圍偏為童話;而中年級段學生對世界已經有初步認識,所以老師可以挑選寓言或人生哲理給學生閱讀,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能力。在高年級段,學生已經有初步的邏輯思維意識,所以可以推薦學生科普類文本,加深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給學生展示自己閱讀成果的舞臺,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更好的鼓勵學生去閱讀,同時也能夠樹立學生自信心的好方法。老師可以開展“閱讀周”、“優秀讀書筆記”、“朗誦比賽”等給學生展示自我,檢驗閱讀成果的活動。讀后感和讀書筆記的存在不僅能夠讓老師對布置給學生閱讀任務有一個直觀了解,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了解,在讀后感里寫出自身的感悟。學生在活動中把自己的讀后感交上去展示給老師和同學,老師在面對優秀的文章可以打印出來,粘貼在班級或者在課上點評,這樣利用良性競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也加深了學生競爭能力。
結束語:課外閱讀是老師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老師挑選出適合閱讀書本,在正確的閱讀方法下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并且給學生展示閱讀成果的舞臺,提高閱讀積極性。學生也通過課外閱讀不斷增加自身知識的積累,提高自身道德素質,促進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