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銅仁市第六中學,貴州 銅仁 554300)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力求革新傳統加強學生自主式、合作式的學習理念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已經在一些學科教學中取得了教學成果,正不斷融入到初中數學教學中。本文將立足于教學實踐,來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幾乎在面對所有學科所有知識的學習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首先要處理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一點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中也是適用的。興趣的作用遠比教師所想象的重要。研究表明,在數學學習中,有興趣的學生總是能夠“先人一步”地學會數學知識,而且在數學應用中要比一般學生更加得心應手,這類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記憶力也更加強大。由此可見,興趣的培養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中也是重要的突破口,實現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就意味著這一教學模式的開展正式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可以有很多方法,能夠適應幾乎所有學生的興趣培養。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數學知識中的趣味性內容去吸引學生,也能夠利用與數學相關的數字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按順序地報自然數,其中不能出現某個數的倍數,出錯的人要接受簡單的懲罰。這一游戲不僅能夠使每個學生參與進來,還能讓學生積極思考,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一舉兩得。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合作小組的劃分,采用科學的方式和原則來進行成員的分配。總體來說,教師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避免學生能力差異對合作學習產生的影響,堅持分層的理念,使每一位小組成員在學習能力上盡可能實現平均。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之前,先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分層。在分層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按照學生的數學成績、學習能力、數學思維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原則和標準來將學生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而且還需要按照學生個人的性格特征等特點進行分層。這樣一來,班級內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基本情況就變得一目了然。然后,教師就可以按照分層的結果來劃分小組,在每一個小組中,教師都要秉持均衡和配合的原則。也就是說,小組中既要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在合作的過程中解決較為困難的問題,也需要有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來關注基礎性知識的學習;既要有學習態度比較積極的學生來負責調動小組內部的學習氛圍,保證小組成員能夠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也要有善于溝通合作、具有領導能力的學生來完成整個學習過程的統籌和安排,負責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使小組能夠高效地學習。這樣一來,既保證了班級內每一個小組的成員的豐富性,也能夠最大限度地平衡各小組在學習能力上的差別,進而使合作學習的進度趨向于穩定。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在合作學習的數學課堂上兼顧教學的進度與學生的參與度,實現每一位學生的合作學習、高效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完成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參與習慣,教會學生與人合作的方法,與人友好相處,共同完成任務,因此,在實施小組合作之初,應明確提出小組合作要求,強化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1.學會傾聽,不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合理的評價;2.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做進一步的解釋;3.能夠正確表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觀點;4.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見,并修正自己的想法;5.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根據組員意見,做總結性發言。
初中數學教師還應多要求小組內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習數學的趣味性,以此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氣氛,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從而提高初中生的數學成績。另外教師在完成小組分組工作,安排好小組成員之后,要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中適當的指導和管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初中數學教材要求,明確好學習的任務,并下達給小組組長,使小組長更好的帶領小組成員學習數學。
初中學校在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首先需要教師建立一個完善的合作小組管理機制,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小組管理機制的約束下,更明確自身的任務職責,完成教師所分配的任務,從而確保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基于目前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我建議教師在確立管理機制中應包含以下幾方面:首先是責任到人制度,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責任,提高自身對問題解決能力;其次,激勵機制,對于能夠提出合理解決問題的思路的同學,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各自的作用。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中重點提及的創新教學理念,將是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方向與必然趨勢。教師和學生都應該看到在小組合作模式開展后所取得的成果,教師應明確自身職責,發揮自身能動性,不斷調動學生參與小組合作的積極性,全面提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