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豐縣潭山中心小學,江西 宜春 336300)
過去由于教學方法的單一、傳統,使小學數學課堂既缺少一定的活躍性,學生學習沒有熱情,也實現不了應有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質量總是得不到有效提升。針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刻領會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熟悉教學大綱,研究教材,并結合先進的教學技術,為學生設計簡單易學,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能參與其中,也能主動探索,與教師互動交流,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答案,從而使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對此,本人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略談幾點有效教學的策略。
在數學課堂中創建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數學課堂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托。它是學生獨立探索數學知識的起點和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還不夠穩定,并且其感知覺的無意性及情緒性較明顯。他們應該在愉快氛圍中學習,這有助于他們理解知識和發展思維。此外,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活動,所以在教學中一邊做游戲一邊學知識,讓學生體會到課堂上快樂的學習氛圍,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第三冊中的“認識線段”這一內容時,首先上課前筆者給學生們發了一小根毛線,讓學生用手捏住線的兩頭向兩邊拉緊,同時觀察這條線的彎曲變化。接著,筆者告訴學生:“把線拉直后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今天我們來認識線段。”筆者利用學生經常見到的毛線由彎曲到直的變化來創設導入情境,告訴學生這直的一段就是線段,學生很容易形成對線段最初的感受——直,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一條毛線不但好玩,還隱藏著許多的數學知識!由此可以看出數學也是源于生活的,教師要積極地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在數學課堂上。
興趣一直被認為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也是能培養學生對某科學習情感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沿用傳統填鴨式的一味灌輸,抑制學生數學的思維養成和智慧啟發,而要結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來消除學生與課本數學知識之間的無形距離,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親和感,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愛上數學,有學好數學的愿望,從而帶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使學習過程不再枯燥、艱難,而是充滿好奇、探索的樂趣。因此,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理想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輕松學習,快樂學習,這樣既能活躍氣氛,又能讓師生關系更加融洽,使教與學更加有效,無形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師要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集中學生渙散的注意力,讓學生保持興奮的學習狀態。例如,在給學生教學“乘法的引入”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列出幾道能用乘法口訣計算的式子,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對乘法計算的記憶,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帶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
為了讓小學數學教學變得更加有效,教師不但要精心的進行準備,而且還要重視生成。預先設置就是要將課程標準作為參考依據,針對教學方式、手段以及環節等做好設計性的展望,目標是讓課堂教學更加有序高效的展開。生成就是讓學生在課堂當中自然的碰撞出思維火花,展示出課堂的教學效果。預設以及生成矛盾且統一:若不存在充分的預設就不可能存在精彩的生成,作為生成的基礎;生成也同樣是預設的補充,二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等重要。因此,課堂當中一定要充分的表現出數學活動的作用,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讓學生自主建立起數學知識活動。數學活動屬于學生發展數學思維的重要陣地,教師在數學活動當中重視學生知識的生成過程,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
與自然美和藝術美不同,小學教學中展示的數學美主要是內在美、邏輯美、理性美,而數學實際上更有一種隱藏的美,一種思想內容上的美。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教導學生理解,以發現數學之美。通過使用抽象的數學符號,運用數學公式和數學定理,學生們可以探索數學學習思想,進行智力活動,豐富自身的情感。數學教師應深入分析數學所蘊含的情感,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數學的潛能,使其有效地掌握數學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讓學生的數學創造力也得以提高,并教導學生認識數學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筆者設計了“兩只小猴騎圓形輪胎的自行車比賽”的情境。首先,筆者讓學生猜一猜哪只小猴騎得快并思考為什么。因為筆者在圖中兩只小猴的圓形輪胎外面設計了裝飾物,所以學生只能憑直覺來猜。接著,筆者將比賽結果投影在多媒體上,即黃猴雖使出渾身解數但還是落在白猴的后面甚至摔倒了好幾次,白猴則輕松獲勝。然后,筆者再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思考為什么會有這兩種情形發生,如此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車軸在圓中心是多么的重要,并為學生認識圓的特征——“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體會到數學形象之美,了解到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圓的形象美。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有效教學的重要作用,明確目標,制定教學計劃、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加強小學生數學綜合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