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化建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楊凌 712100)
某企業增加一套MBS4360 型棒磨機設備,回轉體內徑Φ4300×6080×45,重32423Kg,進料端32878Kg,出料端36212Kg,襯板51515Kg。該設備為技改增加設備,吊裝場地受限,分體組裝難度較大。
根據圖紙進行基礎標高、地腳螺栓孔距、孔深、孔大小、基礎中心線驗收,驗收合格后進行基礎墊鐵窩子及麻面的處理。鏟除麻面前須打掉水泥浮層,每個麻點要求直徑為30-50mm,深度不小于10mm,間隔不大于150mm。墊鐵窩子邊緣比墊鐵邊緣大50mm,墊鐵窩達到0.02/200mm 的水平度,墊鐵窩表面平整度要達到相關要求。墊鐵加工材料要求為Q235A,加工傾斜度、最薄端厚度應符合圖紙要求,并在安裝前打磨掉毛刺,墊鐵安裝每組最多安裝塊數5 塊,最高高度80mm,墊鐵外露設備邊緣20-30mm。
進、出料端2 塊底板安裝。底板安裝是整個機組安裝的至關重要一環,底板安裝合格的意義等同機組標高、水平度、兩支承軸跨距安裝合格。底板地腳螺栓的安裝區別于普通灌漿地腳螺栓,采用的是錨鉤結構,將地腳螺栓放入預埋的柱筒內,扭轉地腳螺栓方向,使其錨柱完全卡在基礎內部預埋板內,預埋板設有定位塊,當地腳螺栓緊貼預埋板扭轉到完全不能轉動并明顯感覺卡柱,即安裝到位。錨栓柱筒內灌實沙子至離螺栓孔上沿100mm 的地方,用麻絲將剩余100mm 填充滿,麻絲的作用是用來阻隔底板二次灌漿料。底板采用錨栓是便于拆卸檢修回轉體部分。注意:支撐進料端軸承座的為主底板,支撐出料端軸承座的為副底板,主底板和副底板不是在一個水平標高上,磨機出料端底板低于進料端1-2mm(廠家現場指導要求0.5mm),且每塊底板水平度誤差不大于0.08/m,它們之間平行度誤差不大于0.08/m,對角線誤差不大于正負0.4mm,每塊底板中部應高于兩邊。主、副底板是采用了主高副低、中間高兩側低的施工要求,一定要注意。使用水準儀、盤尺、精度0.02mm/m條式水平、直徑Φ0.3mm 細鋼絲線、小于1mm 樣沖眼進行找正測量,找正前用細砂紙打磨底板表面毛刺并進行脫脂操作。
兩軸承支座就位后進行類似底板的找正,在兩軸承座基準位置上調整跨距誤差小于1mm、對角線誤差不大于正負0.4mm,確認數據后緊固其與底板的連接螺栓。連接螺栓緊固分三次逐次加力,不得一次用完全部扭矩力,并按照長方形板材螺栓孔分布規律緊固螺栓。即:先中間,后由內而外的緊固順序。為了防止軸承座與底板在螺栓緊固過程中可能發生位移導致軸承座位置失準,施工中要規范操作。注意:輔機中的從動齒輪座需要有預墊高度,即在從動齒輪座下墊總厚度1.5mm 的不銹鋼皮組合(組合為0.75mm、0.5mm、0.25mm),以便在回轉體長周期運行后整體下沉時可以撤去相應鐵皮厚度保證主、從動齒重新正確嚙合。
軸承座安裝完畢后,進行進、出料端支承座上滑動軸承(軸瓦)檢查,清除瓦背瓦面的毛刺異物。磨機軸承為半瓦支撐,只設下半瓦。在端蓋吊裝進軸承座內的作業時,因瓦表面涂層為約7mm 厚度巴氏合金軟金屬,故吊裝時嚴禁磕碰劃傷。瓦塊應處于支撐座軸向導軌及徑向的限位塊內的正確位置,使用角尺等測量工具調整瓦塊中心線與瓦座中心線重合,最大誤差為瓦直徑的0.08/mm 且越小越好。
端蓋在吊裝前應嚴格檢查兩端面密封,確認密封面無磕碰傷、無缺陷、無夾渣。若有問題應修復清理。用800 目及以上細度的砂紙打磨兩端密封面后均勻涂抹上平面密封膠(或稀釋紅丹粉),涂抹上的密封膠避免粘連上異物。端蓋吊點的位置,應選擇與筒體配鉆記號同一位置,以便筒體進入兩端蓋后連接螺栓順利穿入。端蓋吊裝到位需采取臨時支撐拉桿的措施來保持其站立姿態,支撐拉桿件選用達到安全強度要求的鋼管、型鋼焊接于端蓋表面上。注意:在端蓋軸頸即將落入軸承座時,應放慢吊裝下降速度,越慢越好,并在軸承座四個角站人監視控制,使軸頸能夠緩慢準確地落入軸瓦上達到不磕碰傷瓦面和軸頸的目的。
吊裝前應檢查處理其與大端蓋對應的兩密封接觸面并涂抹密封膠,吊點位置應選擇與端蓋配鉆標記螺栓孔同心的位置,以便筒體與端蓋連接螺栓順利穿入。筒體吊裝到位后立即利用底部頂升裝置頂起筒體,頂升完成后鎖止頂升裝置,防止筒體旋轉或下降。完成以上步驟吊車可以松鉤,在吊車摘鉤后將行車開至回轉體上端,用鉤頭提住端蓋,去除端蓋臨時支撐,連接筒體和端蓋。假如端蓋與筒體連接螺栓孔略有不同心,可利用行車配合倒鏈對端蓋進行圓周方向的轉動調整至螺栓孔同心。端蓋與筒體螺栓的緊固質量,不僅關系到兩密封面的泄漏與否,也是回轉體耐以支撐的關鍵部件之一,必須達到規定的扭矩力和規范緊固順序。
主軸瓦刮研可以采用十字交叉刮或者魚鱗刮法,刮完一遍吊至主軸承座內測量瓦口、瓦與軸頸間隙,瓦與軸頸間隙為1.2mm。注意,瓦口與軸肩間隙為0.4mm。瓦與軸頸間隙在軸頸兩側并不是一致的,要求出油端間隙略小于進油端,進油口略大于出油口便于使瓦面得到充分潤滑。
齒輪安裝前,1.必須先將齒輪下罩(齒輪罩下半圓)安裝就位,并根據齒輪直徑及齒輪位置測算齒輪罩下半圓準確的定位后將齒輪下半圓灌漿;2.清洗清理齒輪里外及與回轉體接觸的接觸面;3.吊裝必須在齒輪與吊繩接觸處做包角保護,防止鋒利的齒輪邊緣切割吊繩;4.辨識兩個半齒條正反面及裝配配合面。將齒輪一半吊裝至筒體對應的裝配位置,穿入定位銷后間隔3 條螺栓使用扳手上緊1 條,其余螺栓手動擰上即可。盤動回轉體,將已安裝齒輪盤至下部。回轉體盤車前需要給主軸瓦淋入要求標號的潤滑油,使滑動的瓦面軸頸充分潤滑。回轉體盤車利用行車鉤頭升降即可實現。吊裝另一半齒條吊至回轉體,穿入對應定位銷及兩半齒接觸部定位螺栓。若兩半齒定位部定位螺栓孔不能對齊或者半齒不能對準回轉體定位銷,則應松掉已緊固的前半齒進行總體調整。兩半尺全部螺栓定位銷均可順利穿入,即可對齒條進行整體緊固。筒體與齒輪側邊應緊密貼合,間隙不大于0.03mm。兩半齒結合部需要緊密貼合,用0.08mm 塞尺進行貼合面任意部位檢查插入量(插入長度)不大于25mm。大齒輪與筒體、兩半齒結合部螺栓緊固要達到規定的扭矩力且要在緊固過程中注意緊固順序。齒輪緊固完成即可盤車檢查齒輪的端面跳動(軸向跳動)及齒面跳動(徑向跳動)。利用百分表測定齒面12 個均分點跳動不大于0.25mm/m,利用百分表在齒輪端面12 個均分點測定的跳動不大于0.35mm/m。跳動值測量前應確認百分表固定可靠、旋轉齒輪一圈百分表回“0”或最大偏差表值正負0.08mm。在測量齒輪跳動值以前,必須確認主、副瓦塊已安裝在正確的位置且上主軸承蓋已清理安裝緊固完畢。在齒輪安裝合格后可以安裝齒輪護罩上半部分,齒輪罩有3 個作用:1.避免機械傷害;2.阻止粉塵異物進入齒輪;3.潤滑的密封空間。因此,在齒輪罩的安裝過程中要避免變形刮蹭齒輪和保持密封的嚴密、穩固。
清理筒體內部雜物,區分襯板不同規格及安裝對應位置。掌握密封件裝配的方向,制定安全的施工措施和制作輔助工裝,協調人員內外配合。襯板安裝使安裝方位始終處于筒體底部,保證人員設備安全。
在整機各裝填負荷量的試車中,唯一注意的是鋼棒裝填過程中必須隨時檢查是否“亂棒”,也就是鋼棒在筒體內不在平行規整的同一方向。“亂棒”在筒體旋轉后會造成自身和其他鋼棒的彎曲,以及對襯板異常的撞擊,這會加速襯板的松動和襯板密封件泄漏。所以在裝填試運行過程中應檢查筒體內是否“亂棒”并及時揀出彎曲的鋼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