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中,王弋欣,郭達墅,李 騁
(華南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510642)
農產品出口在中國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方面意義重大。但由于自身特性,出口面臨巨大風險,一旦引發就會給企業和農戶帶來巨大損失。有鑒于此,社會各界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基于AHP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①;個別法律對農產品貿易風險研究,如技術性貿易壁壘對農產品出口風險研究②;個別區域農產品貿易風險研究,如農產品出口東盟風險研究③。國內某些省份農產品出口貿易風險研究,重點集中在山東、遼寧、山東、陜西等。這些研究,選用合理的方法,測算風險因素與風險種類之間的關聯度,有利于更好地了解風險成因及規避風險。本論文將應用灰色關聯工具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區域風險進行測度分析,找出農產品出口需要重點關注的區域風險,該研究對降低農產品出口區域風險具有積極作用。
根據中國農產品進出口月度統計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出口額都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但增幅并非完全一致。2008年至2017年的十二年間,中國農產品出口總值在總量上持續增長,由310.3億美元增長到751.4億美元,增長了2.42倍,呈現發展態勢。根據近十二年來的數據表明,中國農產品出口呈現區域分化態勢,國際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
在出口的產品結構方面,我國主要出口的農產品類別前三類分別為水、海產品,食用蔬菜,水產品制品。2017年出口金額分別為132.54億美元,111.67億美元,71.75億美元。同期比分別為-3.3%,5.9%,13.7%,其三項金額總和占我國2017年農產品出口金額的42.05%。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農產品出口類別仍以原材料或粗加工產品為主,出口類別結構近年來沒有太大改變。
在出口產品產地結構方面。我國農產品出口地區情況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等風險因素。依據已有的分類方法,中國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可分為東、中、西三部分,農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的山東、廣東、福建等傳統農業發達,具有出海口優勢的省份。2017年,我國農產品出口金額排名較前的地區分別是山東省(170.09億美元),廣東省(94.79億美元),福建省(88.96億美元),浙江省(51.3333億美元),遼寧省(49.03億美元),云南省(42.98億美元),江蘇省(38.28億美元)等省。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8—2017》的出口數據,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呈現區域化特征。一是我國農產品出口地有區域分化現象,國際市場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亞、歐、美洲為主要出口地區。二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產品產地方面也存在著地域特征,如我國農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山東、廣東、福建等傳統農業發達省份,具有出口便利的區位優勢。三是出口貿易方式也較為傳統,以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邊境小額貿易為主。四是在出口農產品的產品結構上,主要為水產品、海產品、食用蔬菜,水產品制品等是較為傳統、初級的農產品。
中國農產品出口風險具有區域性特征,由于不同出口區域的政治制度、商業環境、風俗習慣的不同以及出口商品的不同,各地區面臨的風險也不同⑥。這體現了風險差異程度大的特點,如在政治變動較多的拉美、中東地區,我國農產品出口面臨的風險主要是政治風險。而歐洲國家的市場監管更為嚴格,導致部分農產品不符合標準無法進入歐洲市場,我國在這類市場上主要面臨的是商業環境風險。另外,由于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如政治、經濟、法律等,部分因素難以定量預測,導致各地區的出口風險存在差異。
引發農產品出口風險因素眾多,如技術性貿易壁壘所導致的風險如法律風險、政治風險等變化頻繁且難以定量預測⑥⑦。同時,農產品出口風險區域化特征明顯。對于傳統的分析方法,如統計計量分析,受樣本數量影響較大。農產品出口區域風險種類多、差異大,引發區域風險的定性因素多、定量因素少,相關全面數據難以全面搜集。多數實證分析采用Logistics等經典回歸模型對農產品出口對象區域和農產品出口風險之間的關聯性展開研究具有局限性,往往造成樣本的客觀性失真,對數據需求量過大的偽回歸。回歸模型在分析過程中對各個因素的無關性做了規定。
灰色關聯分析,是根據序列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程度來判斷其聯系是否緊密,在針對傳統方法缺陷基礎上通過對指標數值的量化分析、演化模糊關聯數值,進而達到灰色關聯分析的目的⑧。該種方法能夠彌補傳統的數據統計方法中的缺陷,對于樣本量的多少及有無規律都適用。本論文將應用灰色關聯工具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區域進行測度分析。
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測度農產品出口區域風險需要構建灰色關聯度指標體系、原始數據的處理、關聯系數的計算等幾個步驟。
1.模型的指標選取。農產品出口對象區域風險的相關指標采用國家外貿風險評估結果數據量化的方法提取變量。為了更加充分地體現農產品出口區域風險的特征,本文選取農產品進出口國家作為研究對象,對農產品出口數據指標與區域風險緊密相關的指標進行厘定,從而剖析農產品出口區域風險模型的相關變量之間的關系。通過調研也知道目前區域風險是影響農產品外貿風險的首要因素。
本文重點選取對象為區域風險高發國家的貿易數據以之代表區域風險的指標。同時結合數據來源的有效性和可獲得性,出口區域風險相關指標擬采用進出口增長率和下列地區的進出口貿易總額:毒品犯罪高風險地區、FATF風險提示的國家或地區、跨境詐騙高發地區、恐怖融資高發地區、金融透明度較低的國家或地區。

表1 出口區域風險模擬指標
2.數據選取與說明。本文重點選取與出口貿易相關的五個區域風險因素相關國家數據為樣本。在選取數據時,盡量保持原有數據的精度,精確度量相關數據的影響。重點從相關國家的風險評級數據等著手,并由此衍生出對出口區域風險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探究的一種研究方法和思路(見表2)。
3.一般描述性統計。根據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可以發現,FATF風險提示的國家或地區和毒品犯罪高風險地區進出口貿易額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農產品出口風險概率在毒品犯罪地區較少的國家較小的傾向(見表3)。
4.數據一般化處理。第一步,對相關數列作均值化處理。進出口增長率和毒品犯罪高風險地區、FATF風險提示的國家或地區、跨境詐騙高發地區、恐怖融資高發地區、金融透明度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的均值處理見表4。
第二步:計算各比較數列、參考數列在同一時期的絕對差,從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見表5。
第三步:計算關聯系數。取分辨系數,則相關計算結果見表6。
表7的結果反映了區域風險相關指標對農產品出口區域風險的影響,進出口增長率和不同出口風險地區的灰色關聯度排序為:FATF風險提示的國家或地區>毒品犯罪高風險地區>跨境詐騙高發地區>恐怖融資高發地區>金融透明度較低的國家或地區。

表2 灰色關聯度原始數值表 (單位:美元)

表3 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表

表4 相關變量的均值化處理數列表

表5 灰色關聯度比較序列絕對差

表6 關聯系數計算表

表7 灰色關聯度排名
首先,FATF風險提示的國家或地區與區域風險相關指標中的農產品進出口增長率關聯度最高,即該區域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受到洗錢風險的影響最大。近年來貿易投資便利化和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提升,在跨境資金的各種渠道中,國際貿易占主要地位,因此國際貿易成為資本外逃的重要渠道④。但地區經濟受到農產品行業領域特殊屬性的影響,一些不法分子打著農副產品進出口的幌子非法集資,為非法資金和熱錢的流動提供了平臺。而我國反洗錢金融力度有限,進出口貿易的一部分風險由這類風險轉移,對標到農產品行業的出口中,受威脅的程度較大。
其次,毒品犯罪高風險地區、跨境詐騙高發地區、恐怖融資高發地區。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深化,“一帶一路”的進一步推進,中國加強了與世界各國經濟貿易合作,尤其是中亞地區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給雙方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這些地區也存在著大量的非法跨境犯罪活動,例如毒品走私、跨境詐騙和恐怖融資等⑤。這些現象也對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貿易與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而金融透明度較低的國家或地區與區域風險相關指標中的進出口增長率灰色關聯度最低,主要原因在于金融透明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政策、政治環境等,是相對穩定,波動系數不大的風險因素。
結合我國反洗錢發展現狀,推動我國反洗錢監管標準與FATF標準有效接軌。相關監管部門要提高交易監測的頻率和強度,嚴格審查農產品出口的資金動向。加大對農產品出口資金流入、流出的監測分析力度,壓縮恐怖融資、洗錢等非法活動空間⑨。推動建立農產品出口與金融技術相融合的反洗錢監管數據分析中心,提高監察效率。
開展更有效的雙邊或者多邊合作,探索并建立長期治安合作機制。尤其是加強相關部門的情報聯系,做到情報互通、資源共享,快速、及時、高效地打擊邊境地區通過農產品貿易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在邊境地區加大警力部署,在重點出入境口岸、通道設立固定邊防檢查執勤點,把依托農產品跨境貿易的詐騙、毒品走私等犯罪活動遏制在源頭⑩。
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各級黨委、政府、專門機構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推進打擊非法農產品貿易的宣傳教育活動。尤其是加大對跨境貿易從業人員或企業的出口風險防范的宣傳活動,增強法律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少出口風險地區所帶來的損失。加大社會大眾的參與度,研究制定一套合理、操作性強且行之有效的獎勵舉報機制,降低農產品出口的風險系數?。
注釋:
①宋尚文.山東省農產品出口貿易風險預警指標體系設計[D].山東財經大學,2017.
②聶俊紅.農產品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風險預警管理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1.
③張瑜.中國對東盟農產品出口貿易風險評估與防范研究[D].廣西大學,2015.
④梅德祥,羅巧俐.洗錢對我國進口貿易的影響研究[J].西南金融,2019,(05):48-55.
⑤傅菊輝,劉安平.中亞毒品貿易及其對我國的影響[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6):97-101.
⑥朱晶,李天祥,林大燕.開放進程中的中國農產品貿易:發展歷程、問題挑戰與政策選擇[J].農業經濟問題,2018,(12):19-32.
⑦羅歐.論毒品走私犯罪形勢與對策——基于廣東毒品走私犯罪的實證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1(06):108-113.
⑧劉承煥,杜思思.基于灰色關聯法的廣西農產品物流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市場,2016,(49):33-34.
⑨曹筱雯.農產品出口應重視政治風險[J].中國經貿,2010,(08):71.
⑩李巧.W農產品出口公司信用風險問題與對策[D].濟南.山東大學,2013.
?石會燕,修光敏.基于FATF恐怖融資類型研究報告的情報反恐怖融資研究[J].情報雜志,2017,36(12):34-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