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毅


摘? 要:松花江是哈爾濱市主要飲用水來源,同時也是哈爾濱市排放污水的主要受納水體,對哈爾濱地區經濟以及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自“十二五”規劃以來,松花江流域水質問題得到了顯著改善,但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例如水環壓力大、承載力不夠等。文章將對2015年-2018年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變化檢測數據展開分析,研究水質情況以及變化趨勢,最終得出了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變化趨勢為明顯好轉的結論。
關鍵詞:松花江哈爾濱段;現狀;水質變化;趨勢
中圖分類號:X824?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35-0067-03
Abstract: The Songhua River is the main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in Harbin, and it is also the main receiving water body for sewage discharge in Harbin, so it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Harbin. Since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Songhua River Basi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high pressure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insufficient carrying capa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ater quality change detection data of the Harbin section of the Songhua River from 2015 to 2018, studies the water quality and change trends, and finally concludes that the water quality change trend of the Harbin section of the Songhua River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words: Harbin section of Songhua River; current situation; water quality change; trend
前言
水質評價是對水質的好壞展開的評價,另外水質評價還包括對水質變化規律的分析,定量說明水質的好壞情況[1]。在實際開展水質評價過程中,需要結合相關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方式以及國家相關水質分級標準展開,同時也要注意資料的應用,從而對水質質量展開綜合評價[2]。下文將圍繞2015年-2018年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監測數據進行,分析水質變化趨勢,具體報告如下所示。
1 檢測方式以及評級方法
松花江哈爾濱段總長度為466千米,雙城市為入境口,依蘭縣為出境口。在以江段中共設置有7個監測斷面,分別位于朱順屯、阿什河口下、呼蘭河口下、大頂子山、牡丹江口上下、宏克利,每年監測次數為8次,分別于每年的1月、2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進行水質監測。檢測項目參考標準分別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3]。見表1所示。
2 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現狀
結合相關評價標準可知,2018年松花江哈爾濱江段各項污染指標較優,水質較優。所有監測斷面水質均屬于Ⅲ類,超標斷面所占比例為0,所有監測斷面均符合水體功能區規劃標準。監測結果顯示,高錳酸鹽指數年均值為5.17mg/L、氨氮年均值為0.809mg/L、五日生化需氧量年均值為2.74mg/L、石油類年均值為0.029mg/L。就水期方面來看,枯水期朱順屯監測斷面的水質屬于Ⅳ類,其余6個檢測斷面均屬于Ⅴ類,經監測結果可知氨氮為主要污染指標。
3 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變化情況
3.1 水期變化
在氣候以及降水季節分布等因素的影響下,松花江哈爾濱段表現為多種水期交替,即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交替出現的特點,處于枯水期時,這一江段的水質表現為顯著變差。豐水期為每年的7月、8月以及9月,平水期為每年的4月、5月、6月、10月以及11月,枯水期為每年的1月、2月、3月以及12月。就水質類別比例方面看來,2015年-2018年期間,豐水期時,48.62%屬于Ⅲ類,45.06%屬于Ⅳ類,8.32%屬于Ⅴ類;平水期時,48.57%屬于Ⅲ類,51.43%屬于劣Ⅳ類;枯水期時,14.32%屬于Ⅳ類,31.32%屬于劣Ⅴ類,54.36%屬于Ⅴ類。氨氮濃度為檢測主要指標,這一指標隨著水期的改變而改變,主要表現為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如下圖1所示。這是由于處于枯水期時,氨氮濃度會進一步上升,對全江段的水質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水質級別通常會下降。
3.2 年季變化
結合水質狀況等級改變展開評價,可知“十二五”期間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情況較為穩定,且呈好轉趨勢發展。2015年-2017年期間,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污染程度為輕度,2018年水質污染程度較低,水質較優。斷面監測結果顯示Ⅲ類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為100.00%;斷面監測結果顯示Ⅳ類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2018年所占比例為0.00%。應用秩相關系數對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情況展開評價,結果顯示高錳酸鹽指數年均值逐漸下降,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直至2017年,松花江哈爾濱段地表水環境質量要優于國家標準,2018年,下降至5.16mg/L;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以及石油類年均值改變幅度不大,基本呈穩定趨勢發展。超標斷面比例下降幅度較大,2015年-2016年期間,約85.73%的斷面監測結果均為超標,2017年超標斷面所占比例為57.13,2018年超標斷面比例為0.00%。
高錳酸鹽指數作為主要監測指標,牡丹江口下和宏克利斷面年均值超標最高,超標倍數為0.14-0.43范圍內,同時呈逐漸下降趨勢。牡丹江口下、呼蘭河口下斷面是氨氮年均值指標最高的斷面,超標倍數為0.14-0.62范圍內,超標倍數呈上升趨勢,后又呈下降趨勢。牡丹江口上下斷面為石油類年均值指標最高的斷面,超標倍數為0.03-1.21范圍內,與“十二五”期間進行比較可知,超標倍數呈下降趨勢,但是最高超標斷面數量進一步增加,且超標年份也更多。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斷面能夠符合水體功能區規劃相關要求,例如朱順屯、呼蘭河口下、阿什河口下以及大頂子山,上述4個斷面均能夠與相關規劃要求相符合。2015年-2017年期間,宏克利、牡丹江口上以及牡丹江口下3個斷面尚未完全符合規劃要求,直至2018年,所有斷面均符合相關規劃要求。按照秩相關系數法展開評價可知,松花江哈爾濱段綜合污染指數逐漸下降,且呈明顯下降發展趨勢,自2015年的0.621下降至2018年0.472。
3.3 沿程變化
針對松花江哈爾濱段各個斷面水質類別方面來說,朱順屯斷面水質程度始終保持在Ⅲ類,與其他斷面相比更優,且差異較為顯著。在松花江哈爾濱段境內的斷面中,朱順屯斷面屬于入境斷面,位于哈爾濱市的上游位置,也就是說不會受到哈爾濱市內排放污水的影響。針對松花江哈爾濱段各個斷面綜合污染指數方面來說,可以將各個斷面分為以下三組,綜合污染指數低于0.40的斷面為:朱順屯斷面;綜合污染指數在0.50-0.56范圍內的斷面有4個:阿什河口下、呼蘭河口下、大頂子以及牡丹江口上;綜合污染指數超過0.65的斷面有2個:牡丹江口下與宏克利。由此可知,松花江哈爾濱段污染程度最為嚴重的斷面為牡丹江口下、宏克利,污染程度較為嚴重的斷面為阿什河口下、呼蘭河口下、大頂子山以及牡丹江口上,污染程度最輕的斷面為朱順屯。
4 水質評價研究進展
20世紀初,國外學者便逐漸開始進行水環境質量評價工作,首先是由德國科學家通過生物學方法展開了水質評價分類方式研究,這一研究啟發了英國科學家,英國科學家在充分考量河流水質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應用化學指標進行河流水質污染情況分類的觀點[4]。雖然我國有關于水質評價工作開展時間較晚,但是當前我國環境質量評價理論以及方法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5]。自水環境質量評價工作實施以來,國內外大量學者對水質評價方法的研究以及運用展開調查研究,許多文獻均圍繞水質評價方法相關問題展開,當前已有十幾種水質評價的數學模型以及方法,例如單因子指數法、綜合污染指數法、模糊評價法等等。各種水質評價方法均具有其自身優勢,同樣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及問題,因此需要對當前水質評價方法進行結合,從而進一步提升評價效果[6]。
在綜合評價水環境質量過程中,不同指標具有不同的水質標準值,在實際測量過程中,可能存在測量值與標準值之間差距較大的情況[7]。另外不同指標的濃度不同,其在水環境質量評價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水質評價研究開展過程中,權重系數問題也是大部分學者的研究重點,就當前權數確定方式可知,主觀賦權法與客觀賦權法是最為主要的兩種確定方式[8]。
5 結論
比較看來,2018年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狀況更優,且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最高,同2015年進行比較,高出2015年約84.91個百分點,并且未出現超標斷面。就監測指標看來,與2015年相比,2018年高錳酸鹽指數年均值下降7.00%,氨氮指標下降37.42%。綜上所述,2015年-2018年期間,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呈現明顯好轉趨勢。
參考文獻:
[1]于益,劉碩,戴君,等.基于EFDC模型的松花江哈爾濱段突發水污染事故預測模擬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19,35(05):98-104.
[2]宋昱,張思沖,王雪嬌,等.基于季節性肯達爾檢驗法的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變化趨勢分析[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19,35(05):105-110.
[3]鄭倩玉,劉碩,萬魯河,等.松花江哈爾濱段水環境質量評價及污染源解析[J].環境科學研究,2018,31(03):507-513.
[4]鞠永富,于洪賢,于婷,等.松花江哈爾濱段浮游動物群落結構特征與水質評價[J].湖泊科學,2017,29(03):646-653.
[5]葛騰,萬魯河,劉碩.基于WebGIS的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監測與評價系統[J].高技術通訊,2016,26(Z2):908-914.
[6]盧小燕,萬魯河,劉碩,等.松花江哈爾濱段主干流常規污染物動態衰減速度系數的測算研究[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5,27
(04):26-29+43.
[7]張瑩,劉碩,王宏.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法在松花江哈爾濱段的水質評價[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5,31(03):
132-135.
[8]盧小燕.基于PCA法的松花江哈爾濱段水質評價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5,31(03):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