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亞 徐艷華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渭南 714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弘揚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就是要積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匯聚中國力量,就是要將13億多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來,形成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磅礴力量。三者緊密關聯、有機統一,共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精神力量的建設和提升。
2020年初,時值新春,新冠疫情爆發,席卷武漢,武漢全城封鎖,全國其他地區實行“半封閉”——限制出行政策,在疫情爆發急需服務人員的時候,很多的大學生毅然報名參加志愿者服務,疫情宣講、測量體溫、發放物質成為了他們的日常工作,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身份平凡但是行為偉大,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攻堅戰中,踴躍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無私無畏,以實際行動踐行中國精神;將自己的專業知識用于實踐,用自己的所學專長奉獻愛心,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一名當代大學生的新時代價值觀,是新時代中國價值的詮釋和縮影;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在此特殊時期能夠堅決地站出來,同全村人民,同全國人民一起抗擊疫情,青年有擔當,民族就有希望。我們將這優秀案例推廣到平時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凝聚人心,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
疫情期間爭當志愿者的學生,將自己的志愿經歷以及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創新措施進行總結,組織學院的老師一一對他們的事跡進行評選,主要的評選標準:一是志愿服務期間是否彰顯了黨員、積極分子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二是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是否融入創新思維,對疫情期間處理各種問題時,是否結合自身專業特長和專業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踐中;三是志愿服務期間的有關措施成效如何。通過此次評選活動,對大學生志愿者是一種精神肯定,作為“00后”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堅守志愿崗位,同戰斗在一線的醫護“戰友”同胞,成為拼搏在后方的兄弟姐妹。志愿者隊伍里出現了“父子搭檔”“夫妻搭檔”“師生搭檔”……他們不計報酬,不講條件,這些閃爍著的人性光輝展現了中國道路的力量,我們更加堅定的走社會主義道路,擁護黨的領導;展現了中國精神的力量,中國精神首談無私、奉獻,他們正是用行動踐行中國精神;展現了中國人民團結的力量,無數的共產黨員急赴一線逆流而上,無數的志愿者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斬斷病毒的“鋼槍”。全體同學通過此次評選活動產生的精神共鳴,從上到下,從一線到后方全民凝結一心,迎著病毒走,這就是硬核中國力量。
為充分展示學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突出事跡,大力弘揚志愿精神,唱響抗疫主旋律、傳播青春正能量,各班級組織開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優秀志愿者選樹和學習宣傳活動。利用特色團日活動的時間,邀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優秀志愿者進班級,開展先進事跡宣講,事跡宣講緊緊圍繞三個主題:一是普及疫情科學防控知識,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疫情,提高自身健康素養;二是分享疫情防控志愿者奮戰在防控一線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幫助學生牢固樹立“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的強烈責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凝聚起打贏這場阻擊戰的磅礴力量;三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學生深刻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引導學生涵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集體主義精神,把感恩心、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中國夢的奮斗之中。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熱愛,增強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組織開展“疫情防控與職業規劃”主題班會,邀請學院專業老師以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項目施工為例,介紹工程項目的施工管控重點,施工質量控制的關鍵,施工管理與工藝流程標準化,講解大數據與區域化、BIM技術、裝配式施工等新技術的應用,從國家制度、政策法規等方面闡釋了為什么中國的“作業”不是人人都能抄的,激發學生對此次兩山醫院建設中所運用的專業新技術的濃厚興趣,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中國速度”背后的大國力量,不僅幫助學生強化對專業認知,堅定專業自信,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和 價值觀,同時也引導學生堅定強國之志、堅定愛國之情,將個人的職業志向與國家的發展需求相結合,勇擔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