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安
(株洲市城市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湖南株洲 412000)
在事業單位中,利用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進行人才培養,不僅可以優化人才結構,同時能夠提升工作人員的思想與品質,使其為單位工作開展貢獻更多的力量。如何將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體現出出來,實現人才培養,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思想政治課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若想發揮其德育教育的功能,需提升對該課程的重視,加強對基層員工的思想引導,將正確的思想觀念滲透在教育工作中,提升工作人員的思想態度,使其更加主動參與工作,實現自身的價值。事業單位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思想政治課的重視并不高,將此作為一項任務,通過文件傳輸或者講座的形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在這種模式下,不僅沒有體現出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同時也無法展示出其應有的作用,不利于單位人員素質提升[1]。因此,需要轉變思想政治課實施觀念,提升對德育功能的重視,將理想、道德、人生觀、價值觀等內容滲透在實際工作中,使工作人員在思想政治課的影響下,形成良好的品質與素質。隨著全球化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文化融入我國社會中,對事業單位人員思想產生巨大的影響,成就意識、個人主義、享樂主義、金錢意識逐漸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思想中出現。若是不及時解決問題,則會對單位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思想政治課的開展,可以使工作人員了解到思想政治學習的重要性,并對此學習產生熱愛的學習情緒,使其意識到如何對待外來文化,從而消除不良思想情緒,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這樣一來,不僅將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發揮到最大,同時可以消除工作人員一些不好的思想態度,有利于事業單位人員素質健康發展。
事業單位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工作人員思想狀態,使其意識到自身的職責與責任,并在實際工作中履行。無論是德育功能的展示,還是思想政治課的落實,都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員工的實際需求,設計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并將此落實在實際工作中,以此推動此項工作順利進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相對單一,無法調動工作人員參與學習熱情。因此,相關人員可以根據工作人員的思想狀態,融入一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借此展示德育功能,提升工作人員各方面素質[2]。首先,增加日常交流活動。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者,可以利用日常交流活動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激發工作人員內在的欲望,使其了解到自身的職責與責任,學會如何負責,在崗位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提升自身思想品質。交流活動中,可以幫助基層人員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問題,使其感受到來自單位的關心,并積極配合相關的工作,完成使命。其次,建立互聯網平臺,為工作人員提供發聲的平臺。互聯網平臺的建立,能夠調動工作人員自我情感表達的欲望,使其將自己對工作的想法、對自身生活想法等等全部呈現出來。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中的信息組織教育工作,解決實際問題,消除工作人員的不良情緒,促使其道德品質發展。第三,組織各種類型的文娛活動,增加團建活動形式,在此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實現寓教于樂,使職工感受到單位的關心與呵護,提升對單位工作的認可與支持。通過對教育工作形式的創新,提升工作人員對工作的熱愛之情,使其在多種不同教育形式中,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與情感態度,為自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思想政治課是以一門實踐性、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可以使工作人員意識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能夠結合實際要求改正問題,提升工作效率。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育人[3]。人才培養工作,是一個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若只依賴學校教育,而忽略社會教育,那么將無法實現社會對新時代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思想政治課中,可以通過時事政治與理論結合,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引導基層員工學習與了解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與方針政策,并將國家要求落實在實際工作中,以此實現愛崗愛國愛黨的教育。如,結合我國抗疫事件,對抗疫英雄事跡進行宣傳,激發工作人員的對國家發展的關注,使其感受到國民與國家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此外,還應將十九大報告中的內容與事業單位發展結合在一起,使工作人員意識到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與能力,才能夠在激勵的社會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通過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可以激發基層員工的發展意識與民族自豪感,使其形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感態度。這種教育工作模式,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促使事業單位基層員工思想、精神發展,為基層事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與支持。
總而言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思想觀念轉變、工作模式創新的方式,提升整體工作效果,展示思想政治課中的德育功能,促使事業單位人員素質發展。提升對此工作的重視,滲透在各個工作環節中,提升工作人員的道德修養與職業素養,推動事業單位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