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娟 殷歌
【摘 要】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需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環境責任。面向不同的社會責任,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面臨體制存在固有缺陷、審計體系不夠完善及人才儲備不足等挑戰。審計人員需基于社會責任體系,遵循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建構的基本原則,有效貫徹落實項目資金審計工作。
【關鍵詞】社會責任;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
引言
結合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社會責任,面向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面臨的審計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審計專業人才儲備不足、審計技術及審計方法受限等挑戰,審計人員需要遵循全面效益性原則、績效評估性原則、全過程審計原則,將社會責任體系下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建構的具體工作落實到位。
一、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社會責任
1.經濟責任。
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社會責任之一是經濟責任,審計人員需在開展項目資金審計工作過程中,確保財政扶貧資金的安全管理,同時對扶貧工作的開展情況做系統監督。財政扶貧項目中,扶貧資金是財政扶貧項目的重要構成,資金流向也對財政扶貧項目實施效果起到關鍵性作用。為此,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對扶貧資金審計的基礎工作高度重視,除了需要對資金統籌情況做系統調查外,還需要在資金預算管理及撥付整合基礎上,實現對財政扶貧資金的賬面檢查,以此確保扶貧工作資金使用與預期相符。
2.政治責任。
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社會責任之二是政治責任,審計人員必須對相關政府部門負責,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財政扶貧資金審計不當的情況。在履行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政治責任時,審計人員需結合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對扶貧項目本身做綜合管理。除了要精準識別調查內容并考察精準扶貧政策是否得到有效實施外,還需要在扶貧項目管理過程中,通過明確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社會責任要素表的方式,對扶貧項目管理、違規收費及借機牟利案件、精準扶貧政策落實等內容做多元化的審計監督。
3.環境責任。
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社會責任之三是環境責任,主要是指項目資金審計人員在開展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過程中,必須對環境扶貧本身加強嚴格監督。在開展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工作之前,審計人員需要對現有的財政扶貧項目做深度認知,除了要對環境扶貧及環境治理本身做出了解外,還需要明確意識到環境扶貧涉及環境治理、生態恢復及環境美化等多個內容。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人員必須規避環境問題,因周邊居民生存環境質量下降而導致的人身受損情況,需要從良好環境創設角度上努力提升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保證他們能在良好的空間環境中實現經濟發展。
二、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面臨的挑戰
1.審計體制存在固有缺陷。
財政扶貧項目的實施需要審計人員有效參與項目資金審計工作,審計體制存在固有缺陷,是項目資金審計面臨的一大挑戰。行政審計模式下,國家審計可能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如何針對貧困鄉鎮地區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的有效使用,其難度相對較大,無論是政府機關領導還是審計人員,都需要高度參與到財政扶貧項目資金使用的監督與管理中。從實際發展來看,得過且過思想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地方審計人員有序開展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工作,這就使得政府審計存在限制,部分時候還會影響財政扶貧項目的有效實施。
2.審計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項目資金審計離不開有效的績效審計,而在審計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時,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面臨的挑戰是比較明顯的。對于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而言,項目審計需要得到相應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但在科學發展觀引導下,目前關于財政扶貧項目資金績效審計的評價指標還不夠科學全面,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政府行政職能履能的效果。同時,績效評價指標相對籠統,在開展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工作過程中,只能對當年的貧困人口減少數量及低收入貧困人口減少數量做指標評估,這與預期的全面審計目標并不完全適應。
3.審計專業人才儲備不足。
我國貧困人口眾多且分布相對較廣,我國的貧困程度仍相對較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后,審計工作趨于全覆蓋,財政扶貧項目審計工作需要落實到具體的固定資金使用中。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審計專業人才儲備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工作的開展,扶貧政策落實過程中,由于專業審計力量不足而產生的矛盾正日益凸顯。在精準扶貧的某些特定扶貧項目中,國家政府審計人員力量有限,且某些領域的專業審計人才儲備并不能足以保證資金審計工作的穩定開展,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資金審計的效果。
4.審計技術及審計方法受限。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審計技術及審計方法都有了新的更新,但目前的審計技術及審計方法仍有一定限制,這就致使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相對受限。對于現階段的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工作而言,國家層面已經建立起專業的審計數據中心,但由于扶貧資金規模較大且與之相關的審計信息數量繁多,在推進審計數據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限制。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工作人員無法有效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大數據信息技術與財政扶貧審計工作的關聯,審計方法受限致使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面臨較大的挑戰。
三、社會責任體系下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建構基本原則
1.全面效益性原則。
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人員在開展項目資金審計工作過程中,不能只重視財政扶貧項目經濟責任及政治責任的承擔,還應該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環境,履行好環境責任。倘若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時,發現財政扶貧項目本身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過大的不良影響,他們就需要基于全面性原則的考慮,對相關項目本身做有效整改。而效益性原則則是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對影響重大且性質特殊的財政扶貧項目應予以特別關注。
2.績效評估性原則。
社會責任體系下,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建構需遵循績效評估性原則。這主要是指,績效審計是項目資金審計的重要內容,在項目資金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財政扶貧項目的審計人員必須遵循績效評估性原則,將審計工作與績效考核高度掛鉤。在建構社會責任體系下的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時,審計人員需要明確考慮審計績效問題,判斷現有的財政扶貧項目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對于未達到預期效果的財政扶貧項目,應做進一步的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審計人員對于有關機構或單位的財政扶貧資金使用情況也應做好系統審計。
3.全過程審計原則。
面向財政扶貧項目的資金審計工作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審計人員需認清國家審計的本質,在國家治理過程中,有效貫徹全過程審計原則,將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工作落實到位。事前審計主要是指審計人員需根據不同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實際需求,做好免疫及防御工作,預防外部風險因素對扶貧項目實施的威脅。事中審計是指在開展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工作過程中,需要對立項審批等一系列工作做嚴格的跟蹤審計。而事后審計則是在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工作告一段落后,對審計內容做評估反饋。
四、社會責任體系下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建構的具體做法
1.扶貧財務審計。
社會責任體系下,要想實現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就需要推進扶貧財務審計。項目資金審計人員必須根據財政扶貧項目的差異性,對所屬項目的資金及資源等做審核及評價。審計人員除了需要切實保證財政扶貧項目資金的安全性及完整性外,還需要對與之關聯的財務信息及財務審計內容等做綜合審計評估。一旦審計人員在開展項目資金審計工作時遇到問題,應該及時將其報告給上級領導,并通過財務收支報告公允的方式來達成扶貧財務審計的目的。
2.扶貧績效審計。
扶貧績效審計是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重要內容。要想在有效承擔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經濟責任和政治責任的同時,兼顧項目資金審計的環境責任,就需要加強對扶貧績效審計工作的重視。審計人員在開展扶貧績效審計工作過程中,需要對稀缺的扶貧資源是否運用得當做準確分析,同時形成相應的經營報告和控制報告。項目資金審計人員必須根據財政扶貧項目實施的實際情況,判斷是否公允地揭示經營目標實現情況,并告知項目實施效果與預期效果間的差距。
3.扶貧法律責任審計。
必要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能夠促使社會責任體系下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工作得以有效開展。為此,扶貧法律責任審計也是不可或缺的。扶貧法律責任審計強調了扶貧資源受托人遵紀守法的完成相關審核評價工作,審計人員除了需要對扶貧資源受托人的日常行為活動做嚴格監督外,還需要判斷其是否遵紀守法,對于未能遵紀守法的扶貧資源受托人,采取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予以制裁。扶貧法律責任審計是基于我國現有法律條文,在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工作開展時,嚴格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4.扶貧適當責任審計。
財政扶貧項目是精準扶貧項目的重要構成,在開展財政扶貧項目時,必須對扶貧資金及扶貧資源做嚴格審查。需要明確的是,扶貧資源并不僅局限于經濟資源,還包括權力資源及其他資源。財政扶貧項目的審計人員在開展項目資金審計工作時,必須有效發揮審計權力,通過對行為責任中相關人員的適當責任做準確評估的方式,確保扶貧適當責任審計工作能夠開展到位。通常來說,扶貧適當責任審計需由政府與市場雙向參與,二者缺一不可。
5.扶貧環境責任審計。
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社會責任并不僅局限于經濟責任和政治責任,環境責任也是不容忽視的社會責任之一。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的矛盾不斷凸顯,這就使得環境責任的承擔應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扶貧環境責任審計是指財政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資金審計人員必須結合審計工作開展情況,判斷財政扶貧項目的實施是否與人類生態環境保護相互適應,對于不符合環境法律或可能破壞生態環境的扶貧項目,應進行進一步的審計督查,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核查問責。
結語
經濟新常態下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面臨新的挑戰,如何遵循社會責任體系下進行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建構,成為項目資金審計人員的工作重點和難點。社會責任體系下,要想實現財政扶貧項目資金審計的有效建構,需要從扶貧財務審計、扶貧績效審計、扶貧法律責任審計、扶貧適當責任審計和扶貧環境責任審計等維度有效開展審計工作,以加強扶貧工作的監督管理,響應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東蘭.新常態下財政精準扶貧資金績效審計研究[J].財政監督,2016,(22):77-80.
[2]韓雪琳.民生扶貧資金跟蹤審計效益性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26):88-89.
[3]許莉,汪晨琛.省級審計機關財政扶貧資金審計現狀研究——基于審計工作報告的數據分析[J].財政監督,2019,(6):80-84.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