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紹軍
【摘要】本文對近年來河南高校公體籃球課的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對專家的訪談和學生的問卷調查分析河南省高校公體籃球課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調查試圖找出師生教與學的平衡點,從而找到適合河南省高校公體籃球課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校;公體籃球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21世紀初,為了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文件精神,我國各級學校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針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也相應推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內容中,籃球運動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特征,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在諸多的運動項目中,籃球運動深受廣大學生的青睞,在河南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當中一直占有較重地位,但目前河南省高校在公共體育籃球課教學模式改革上仍落后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處于瓶頸期。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研究了新形勢下河南省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課教學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的改革方向,以期為河南省高校公體籃球課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鄭州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新鄉醫學院、河南工學院、新鄉學院這8所高校的公體籃球課教學現狀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在中國知網上檢索查閱近年來相關論文,在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資料,并對資料進行詳細分類、歸納。
2.專家訪談法。通過電話和當面訪談的形式,就相關問題向所選取高校的籃球教學專家和一線教師進行咨詢和請教。
3.問卷調查法。根據需要,科學嚴謹地設計了學生調查問卷,發放800份,回收765份;在河南高校籃球教師群里發放電子版調查問卷,得到有效問卷48份。經效度和信度檢驗,符合研究要求。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基本學情分析
1.學生的籃球水平狀況分析。學生的籃球水平是學生接受籃球新技術的基礎,也是教師教學過程中著重考慮的問題。有14.6%的學生在上大學前沒接觸過籃球,只有4.6%的學生認為自己熟練掌握籃球技術,而大部分的學生也僅限于接觸過而已。由此可知,學生的籃球基礎普遍較差。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方法。
2.學生課外參加籃球活動的狀況分析。課堂上學習時間畢竟有限,課外活動作為體育課的補充,對學生籃球技術的鞏固和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調查顯示,有7.9%的學生課外經常參加籃球活動,大部分學生課外偶爾參加籃球活動,只有7.8%的學生從不參加籃球運動。
(二)河南高校公體籃球課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
1.教學方法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決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能否順利完成。87.5%的教師采用的還是常規教學法,教師講解技術動作要領,示范正確動作,學生分組練習,這種教學方法多以中老年教師及在他們指導下的年輕教師使用為主;47.9%的教師采用啟發教學法,這些教師能積極主動學習,采用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35.4%的教師采用了分層次教學,因為學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分層次教學法避免了出現“吃不飽”和“學不了”的現象,對培養不同學生的運動興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8.7%的教師采用了教學比賽法來進行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有可能因為課堂形式問題受到學校教學評估部門的質問,這也是這種教學方法受學生歡迎但采用不多的原因;12.5%的教師嘗試采用多媒體等線上教學方法。
2.教學手段分析。教學手段包括師生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在河南高校公體籃球課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還是口頭講解、動作示范的傳統教學手段,雖說這種教學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枯燥單一的講解形式、死板的課堂氣氛已經不能很好地得到學生的認同。當代學生具有思維活躍、個性鮮明、接受能力強等心理與生理特點,而部分年輕教師采用了慕課、泛雅學習平臺等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很好地適應了學生的身心特點,彌補了常規教學手段的不足。
三、結論
河南省高校公體籃球課教學模式還是以傳統的常規教學法為主,以啟發教學法和分層次教學法為補充,個別高校嘗試應用教學比賽法和引入多媒體教學法,但還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河南省高校公體籃球課的成績考核評價仍然以期末的專項技術成績評價和身體素質評價為主,這種以“終極評價”作為學生體育課成績的評價體系,缺少能體現學生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差異及學生努力程度和進步等情況的過程化考核評價,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建議
河南省高校公體籃球課教學模式要進行大膽改革。具體以慕課、泛雅教學平臺、學習通等多媒體做好每節課教學內容的動作要點、技術要領、重難點的分析,錄制好教學動作視頻放在平臺上,設置任務點,讓學生課下學習研究,課堂上以學生為主,由學生講解動作要領和示范,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僅進行指導和糾錯。剩余大部分時間以教學比賽為主,在教學比賽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技戰術以及培養其臨場能力,充分調動學生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同時,應加大河南省高校公體籃球課成績考核評價改革力度,注重過程化考核,具體以考勤和學習態度評價占比20%,身體素質評價占比30%(男1000米、女800米,立定跳遠),教學比賽的評價占比20%,專項技術評價占比30%來作為教學評價的主體考核,在學習提高幅度和課外體育鍛煉表現(參加各級體育比賽獲得獎勵)上由任課教師掌握10分的加減分,總分上限為100分。這樣能最大限度地對學生成績進行公正的評價。
參考文獻:
[1]黃希斌.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探討[J].體育風尚,2018(11):92-93.
[2]陳清.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現狀及改
進方法[J].運動,2018(1):87-88.
[3]張躍壤.西安市普通高校籃球選項課
教學現狀與對策[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0).
[4]岳強.山東省濟南市普通高校籃球教
學模式發展的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4.
[5]喬誠,薛可.比賽教學法在普通高校
籃球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03).
[6]陳杰.分組教學法在高校籃球公共選
修課中的應用——以南華大學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1).
[7]邊史勇.高校籃球普修課教學實踐
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30).
【本文系河南工學院體育部項目“河南省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課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TYB-201900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南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