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迪
【摘要】隨著“互聯網 +”時代巨浪的襲來,會計綜合實訓教學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將互聯網技術的特點與實訓教學相融合,從教學目標改革、教學理念更新、教學設施改進和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探索出“互聯網+”背景下,會計綜合實訓教學的改革舉措和有力辦法,旨在培養適應時代需要和社會發展的復合型會計應用職業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 會計? 綜合實訓? 教學? 改革
一、引言
當今,大數據、云計算和網絡信息化飛速發展,在社會的各行各業,互聯網被廣泛應用。順應“互聯網 +”的時代發展,云會計、云審計和財務機器人相繼產生并被運用到實際會計業務中,會計行業面臨嚴峻挑戰。會計專業是為專門培養會計職業人才而設立的,而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是會計實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與培養“互聯網 +”時代所需要的復合型會計技能人才相掛鉤,摒棄單一的傳統的以手工編制和登記等為主的教學內容,改革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將互聯網技術與教學實踐充分結合,為當代應用型高等院校培養新型的會計專業復合型技能人才。
二、“互聯網+”與會計綜合實訓教學相掛鉤的意義
為了大力提升社會人才的競爭力,積極推動科教興國戰略,會計專業作為培養會計業務和管理的專業人才的重要平臺,在促進和穩定企業的發展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結合“互聯網+”的手段,有效的利用大數據和智能云平臺,整合當今會計專業在經濟市場上的價值體現和發揮空間,著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創造性思維。故此,“互聯網+”和會計專業綜合實訓的教學工工作相掛鉤是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科學化的重要方針和政策的。
教育和教學工作不但是為了發展社會經濟,也是為了促進智慧工程的系統實施。在以往傳統會計綜合實訓的教學工作中,課程內容單一,教學模式枯燥,學生學習起來缺乏興趣和主動性,會計教學目標無法很好的實現和達成。“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為教育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拓寬了新的思路,探索出了新的教學形式。窗格化的教學平臺,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科研新氛圍,會計綜合實訓教學的模式與各個企業不同的發展模式相結合,總結出適合不同市場結構需求的培訓手段和經驗,使學生能夠快速的通過現代化的手段不斷的、大量的吸收專業知識,國內教育風氣迎來巨變,“互聯網+”與會計綜合實訓教學相掛鉤之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
三、“互聯網+”背景下會計綜合實訓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會計綜合實訓教學目標不適應“互聯網+”的時代要求
本科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是掌握匯總報表賬務的處理程序,獨立完成核算工作,包括建賬、填制憑證、編制匯總報表、記賬等,讓學生熟悉會計業務流程,加深對會計實務工作的理解。而在“互聯網 +”的時代,財務會計行業需要的是會計日常業務和管理工作都能勝任的復合型人才,應當具備跨多個職業領域、多種業務交叉融合的綜合處理能力,目前的會計綜合實訓教學遠遠沒有達到此項目標。
(二)重理論,輕實訓
現今,應用型高等院校的教學理念存在比較落后的現象,“互聯網+”的概念和思想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應用,絕大多數高校教師沒有深入研究互聯網的優點所在,無法較好的將“互聯網+”的發展改革趨勢和創新教育理念與會計綜合實訓教學充分結合。高校教師還是傾向于和沿用傳統的理論教學內容和任務,導致教學培養目標與當今社會發展需求相脫離,不適應現代形勢的要求,學生只能粗淺的領會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無法在綜合實訓課程中培養良好的實踐精神和創新意識,以致于實踐成果屢屢缺失。
(三)會計綜合實訓課的軟硬件設施不足
雖然不少高等院校對會計綜合實訓課程逐漸加以重視,但是還是沒有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和創新。如教學的硬件設施匱乏,沒有設立先進的財會大數據實驗室、財務共享實驗室和云會計實驗室等;教學軟件輔助方面也比較陳舊,跟不上時代要求的步伐,一般只有會計電算化和ERP沙盤模擬等,而現在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急需的稅務實訓軟件和財務綜合實訓軟件等還比較欠缺。
(四)缺乏對移動互聯網等信息認知和運用能力的培養
在“互聯網 +”的時代,會計的工作程序發生了變化,半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逐漸增多,財務會計工作人員急需具備對會計數據信息收集、分析和挖掘的能力。傳統守舊的的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對移動互聯網等信息的認知和運用能力。教學工作者沒能發揮其應有的科研能力,尋找其操作技能不高,運用起來得心應手,能取得較高教學成果的教學和培養模式。并且沒有相關的高水平科技設備投入到教學組織當中去,是無法促進相關教學研究順利進行的。
四、“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實訓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明確教學目標
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的會計綜合實訓教學課程,要趕得上“互聯網 +”時代發展的步伐,深入明確教學目的,創新教學模式,朝著“互聯網 + 會計 + 管理”的教學內容和形式轉型,培養學生從知識、能力和素養三個方面逐步大幅度提升,成長為“應用型+復合型”的高級專業性會計職業人才。同時,教師也應深入調查學生對于互聯網時代學習接受的能力,探索適合學生接納和理解的教學方式。而對于教師本身,也應當不斷的拓展專業能力和學科建設水平,以更好的提高教學成績。
(二)轉變教學理念,重視綜合實訓教學
普通高等院校應該重點將“互聯網+”充分納入到會計綜合實訓教學的研究計劃當中來,重構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建立切合實際的綜合實訓教學管理體系,購進大批高質量的先進的高科技設備和多媒體器材,加大會計綜合實訓的師資隊伍,提高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專門設置監督管理人員,對會計綜合實訓的教職員工的教學研究成果進行系統嚴格的考核、評價和業績考量。傳統的教學理念,往往是灌輸單向的教學方式,重理論,輕實踐,這種教學理念已經成為固定思維方式,因此教師要加強重視綜合實訓教學的理念,從而真正的轉變教學理念。
(三)加強會計綜合實訓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互聯網+”綜合實訓的開展和建設需要相關軟硬件環境,只有良好的環境基礎,才能夠保證相關實訓課程的順利開展。為了使“互聯網+”和會計綜合實訓教學充分融合,學校會計綜合實訓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配備到位。其中,互聯網的基礎建設首當其沖,因為它直接影響“互聯網+”是否能落在實訓教學的實處。因此,在實訓基地為學生建立好完善的互聯網操作實踐空間和應用平臺。再有,要建立符合就業需求的崗位實習基地,配合互聯網實訓基地的使用,幫助學生進行實際業務模擬操作,將未來會在崗位上遇到的各種難題一一化解,培養獨立工作的能力,增強其實踐就業的競爭力。
(四)運用移動互聯網及信息化技術手段設施實訓教學
學校要大力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互聯網+”平臺的運用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因為,在“互聯網+”的時代,會計從業人員還需要掌握財務工作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大數據分析、智能云會計和財務共享服務。為了適應這一發展需要,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應該更明確的指向培養學生成為知識、能力和思維都是復合型的職業人才。具體做法比如:利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手段模擬高仿真的從業職場環境,讓綜合實訓的課堂變成真“職場”,使學生如臨現場,直觀的體驗實地的工作氛圍,更好的進行訓練和實操。
五、結語
總之,在這個“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各行各業的時代,傳統會計綜合實訓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學校領導和會計專業教師責無旁貸,應立即行動起來,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調整新的教學目標和模式,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適應“互聯網 +”時代的復合型很應用型會計職業人才,利用時代賦予我們的大好時機和美好前景,勤奮好學,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金儉,張曉丹.“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電腦與信息技術,2018,(06).
[2]李逢慶,韓曉玲.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7,(11).
[3]王美榮.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20).
[4]黃煒倩.淺談基于網絡環境的會計實踐性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