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會計基礎》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理論+實踐”的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將理論教學與手工賬實訓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加適應市場人才需要,同時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會計基礎? 手工賬? 實訓? 高職院校
一、《會計基礎》課程實訓的主要內容
(一)業務背景
教師向學生提供一套某企業會計資料進行實訓,含前期課堂教學中講授的籌資、供應、生產、銷售、利潤形成與分配五個過程業務,考慮到初學者知識水平有限,業務數量控制在35-45筆。
(二)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
在該項實訓過程中,主要教學目的是根據學習的理論知識(記賬憑證的種類、記賬憑證的填制要求等),對比不同種類記賬憑證在填制上的不同點,根據經濟業務編制會計分錄,進行記賬憑證填制。
(三)登記會計賬簿
會計賬簿是連接憑證跟報表之間的環節,所需課時量較多。課上教師演示日記賬、總賬、多種明細賬的登記方法,突出多種賬簿的登記特點,學生根據審核無誤的記賬憑證進行賬簿登記訓練。
(四)編制會計報表
《會計基礎》理論教學中教師重點講解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的報表結構,以及報表項目組成并進行演示。學生完成會計賬簿的登賬、結賬后,進行報表項目分析填列訓練。
二、理論課程與實訓結合中發現的問題
(一)缺乏實訓輔助教學材料,難以統一規范
由于該實訓為配合《會計基礎》課程學習的手工賬操作,學生會計核算知識學習尚淺,目前市面上的教學輔助材料多為成套綜合實訓材料或業務量較大,作為課堂配合材料適用性較低。學生在實賬操作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理論知識中沒有涉及到的問題,例如一筆業務填制兩張記賬憑證,第一張憑證的合計怎么辦;日記賬中的對方科目有兩個應該怎么書寫;數量金額式明細賬中單價應如何填寫;賬簿中期末無余額時怎么填寫等,教學輔助材料的缺乏導致無法在學生訓練后進行統一規范展示,糾正其不規范做法或者更嚴重的邏輯問題。
(二)學生原始憑證認識少,實訓融入度低
由于市面上的實訓材料適用性低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合適的原始憑證,不能將認知原始憑證加入到實訓當中,一方面不利于學生職業判斷能力培養,另一方面在進行實賬操作時,缺乏原始憑證填制審核,并根據原始憑證分析填寫記賬憑證的環節訓練。
(三)實訓完成進度不一致,課堂配合訓練有困難
目前《會計基礎》實訓跟隨課堂進度推進,教學進度安排中證、賬、表課時安排較少,學習完記賬憑證,學生開始進行記賬憑證填寫訓練,而進行到下節課學習日記賬填制的時候,課堂上部分學生仍在填制記賬憑證,訓練進度嚴重不一致,不能及時發現實際操作中的問題并有效解決,同理學習至會計報表時,部分學生賬簿未登記完成結賬,以此無法進行編制會計報表練習。這種情況使學生潛意識里認為只有寫完記賬憑證才可以登記賬簿,這種思維是完全錯誤的。
(四)受課程安排限制,知識銜接不順暢
目前安排的整周實訓課程(30-60課時)不同年級、班級實訓時間有所不同,存在課程銜接問題,例如進行職業認知實訓時,學生主要經濟業務賬務處理尚未學完,如何粘貼憑證、裝訂憑證,裝訂賬簿等會計基本技能已經有所遺忘。
三、《會計基礎》課程與手工賬實訓結合應用改進構思
(一)購買或自制適宜的實訓材料
積極尋找適合于《會計基礎》課堂教學配合訓練的實訓材料,業務難度低,業務量在20-30筆為宜,有完整規范的參考答案,以便進行統一規范,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或是由教師自制原始憑證,精選經濟業務,包含從籌資到財務成果核算的全過程。
(二)將原始憑證融入到理論教學與實訓操作中
無論是統一購買還是自制實訓材料,在學習完借貸記賬法后,就要將原始憑證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增值稅專用發票、銀行收款通知單、入庫單、出庫單、領料單、進賬單、支票、承兌匯票、報銷單等,后期開始學習會計憑證進行實訓操作時,再把這些原始憑證及寫好的會計分錄拿出來,學生就不會感到陌生,幫助學生理解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之間的關系。
(三)嚴格實訓進度計劃,課堂中完成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習
筆者認為,作為與《會計基礎》課程配合進行的一項過程性考核,實訓業務量應在20-25筆左右更為合適,同時前5筆業務涵蓋不同業務,在進行記賬憑證學習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5筆業務記賬憑證填寫,教師當堂進行檢查。由此在后續學習銀行/現金日記賬、總賬、三欄式明細賬、多欄式明細賬、數量金額式明細賬填制時,當堂拿這5筆業務的記賬憑證進行練習登記賬簿。學會掌握賬簿登記方法以后,后續的15-20筆業務可由學生課下完成。教師下達賬簿填制完成節點,以此在講授會計報表時,學生可統一根據完成的會計賬簿編制報表。
(四)優化課程編排,促進技能夯實提高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及各門專業課的教學進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斷優化整周實訓安排,例如在學習完會計憑證后,進行會計技能實訓,利用已有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進行憑證粘貼,裝訂;《會計基礎》課程學習過后進行整周的會計崗位實訓,增加業務量,增加經濟業務難度。
扎實的會計基礎理論基礎是手工賬實訓的基礎,有效的實賬訓練是鞏固理論知識的保障,在講訓做一體的課程改革過程中,不斷進行理論知識與實賬訓練結合應用方面改進,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夏小鴻.高職院校會計基礎課程改革探討--基于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的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 2014(36):270-271.
[2]馮俊.淺談會計基礎教學中理論和實訓的關系[J].管理觀察, 2009(30):188-189.
[3]傅章義.會計基礎中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淺探[J].現代職業教育,2016(26):131-131.
[4]王瓊.理論與實踐并行的《會計學原理》教學革新途徑分析[J]. 知識經濟,2017(18):179-180.
[5]麥潔貞.論會計基礎綜合實訓在會計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意義[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2(4):201-202.
[6]劉慧娟. “崗證賽”引領會計基礎實訓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商業會計,2017(11):124-125.
作者簡介:安欣儀(1991-),女,漢族,山東淄博,助教,碩士研究生,山東輕工職業學院,研究方向高職會計教學、會計理論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