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海嬰
摘 要:混齡區域活動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幼兒年齡的局限性,將不同年齡的幼兒混合放在一個區域里,讓異齡幼兒之間互相影響和促進,實現共同進步。要想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的價值,就應該采用混齡美術區域活動的教學模式,教師應鼓勵幼兒自主發揮,給予幼兒有效的支持,讓幼兒能夠自由發揮自身的潛能,促進幼兒個性化的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中,異齡幼兒之間能夠進行互相幫助、合作,實現社會情感的培養和社會性的發展,有效地體現了混齡美術區域活動教學的價值。文章將對混齡美術區域活動教學現狀以及影響教師支持的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教師如何在混齡美術區域活動教學中發揮自身的支持作用提出有效策略,讓幼兒在互助的環境下更加快速、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混齡美術區域活動;支持;策略;探究;社會性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8-18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8-0121-02
混齡教育模式在德國有著廣泛運用,與中國傳統教學理念有著本質區別,混齡教育更偏向于幫助幼兒適應社會環境,讓幼兒在人際交往中擁有正確的態度和相應的交往技能,使得幼兒有良好的社會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化、健康地發展。中國傳統的幼兒教學模式主要是讓同年齡水平的幼兒在幼兒園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忽略了幼兒最主要的學習心理特征。相比同年齡階段的幼兒,他們更喜歡模仿各方面都比自己強的同伴,針對這一特性采用混齡教育更有利于教育的發展。在以往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占有主控地位,這使得幼兒難有自主發揮的空間,而混齡美術區域活動則更看重學生的個人能力,教師支持幼兒自主探索、學習,這與新課改的理論要求不謀而合。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在混齡美術區域活動教學中的支持作用,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的發展。
一、在混齡美術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現狀
(1)支持時機不及時。時機是有效支持策略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無法準確掌握應在何時給予幼兒支持,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教師沒有對幼兒進行充分觀察。在幼兒進入美術區域之時,教師就開始開展相應的美術活動,根本無法了解幼兒的情況,難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第二,有觀察但是不夠及時。教師來到美術活動區域后,觀察時間太短,難以掌握幼兒的內在動機和實際需要哪些支持。第三,觀察不夠深入。只有進行深入、耐心的觀察,教師才能了解幼兒是否能夠獨立完成相應的活動、是否需要支持。
(2)支持方式不對。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教師提供最多的支持方式就是提出要求,讓幼兒按照要求進行美術活動,有不明確的地方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這種支持方式使得幼兒之間沒有溝通交流的時機,異齡幼兒在這一過程中沒有進行互幫互助的行為,同時年齡較小的幼兒得不到年齡大的幼兒的幫助,違背了混齡教育的初衷——讓幼兒感受到集體中的友愛氛圍。因而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還有一些教師在幼兒遇到困難時采取幫做、幫畫的支持方式,這嚴重阻礙了幼兒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幼兒的成長。
(3)支持內容不合理。美術創作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教師必須教授給幼兒相應的技能,但是有些教師卻只是讓幼兒進行機械式的模仿,這不利于幼兒個性化、創造性的發展。還有部分教師為了讓幼兒完成活動,要求幼兒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美術創作,在教師的影響下,幼兒每畫一筆都要征詢教師的意見,使得幼兒對教師的依賴性越來越嚴重,這影響了幼兒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對幼兒藝術素養的培養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二、影響混齡美術區域活動教師支持的因素
(1)課程結構的限制。大部分幼兒園都有固定的課程結構,規定了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活動形式,這使得教師無法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教學設計,影響了美術區域活動組織的有效性。另外,幼兒園活動太多,教師有時需要負責好幾項活動的開展,沒有多余的精力去了解幼兒的需求,為幼兒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時,對活動的時間,幼兒園也有相應的規定,幼兒每天在學校除了要參與美術活動,還要參與其他活動,所以幼兒想要在活動中盡情地探索和求知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不僅增加了幼兒的學習壓力,對美術區域活動教學質量也有影響。因此,幼兒園應該放慢區域活動開展的腳步,給予教師更多可操作的空間,使其能根據幼兒的需求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活動。
(2)家長的觀念。在混齡美術教學中,教師會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認知能力的不同進行綜合考慮,讓幼兒進行適當的活動,但是家長擔心孩子落后于人,所以想讓其參與每個活動,這對教師支持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首先要與家長保持積極的溝通,讓家長重視幼兒的發展,并通過溝通消除家長對教師專業性的顧慮,讓家長理解混齡美術區域活動的理念,明確自己的意圖,以此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
(3)教師自身因素。少數教師沒有意識到支持策略對美術區域活動效率及幼兒發展的影響。一方面,他們認為混齡區域中有年齡大一點的幼兒,他們可以給予一些年齡較小幼兒以幫助,所以教師不需要過多參與。另一方面,教師的專業水平不足,給予幼兒支持的能力較弱,甚至會在幼兒需要支持時缺席。大部分教師意識到要提升幼兒各方面能力,需要給予幼兒一些支持,但是無奈自身能力、經驗有限,難以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幼兒園混齡美術區域活動教師的有效支持策略
(1)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提升專業素養。根據對混齡美術區域活動的支持影響因素的分析,發現影響教師提供有效支持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師認為美術區域活動任務較為簡單,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觀察幼兒,為幼兒提供有效的支持,并且在混齡區域活動中,存在困難的幼兒可以找年齡大的幼兒尋找幫助,這使得教師放任幼兒進行美術區域的活動,無法使幼兒得到實質性的成長。因此,作為美術區域活動的教師,要對自身在美術區域活動中的角色有清晰的定位,明白為幼兒提供支持不是教師時時刻刻都在幫助幼兒,也不是直接放任幼兒不管,而是有效觀察,在幼兒需要支持時,給予幼兒正確的支持。除此之外,針對支持能力不足的教師,幼兒園可以為其提供相應的技能培訓,召開專家講堂,為不同區域活動的教師提供溝通、研討的機會,讓教師可以學習到更多有效的支持策略。教師自身除了要擁有高度的支持意識外,還要積極主動地對支持策略進行反思和總結,提高自身的支持能力。筆者認為教師應當對美術材料有一定的了解,能尋找到更多豐富有趣的材料,讓混齡幼兒對材料進行自由探索和操作,這樣能夠讓幼兒感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得到自由發展的空間,降低對教師的依賴性,還能增加美術區域活動的趣味性,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在開展活動前,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合理分組,使得幼兒之間能夠充分地協作,讓幼兒得到能力的增長。在活動中,教師要深入觀察幼兒的種種行為,弄清幼兒需要幫助的時機,這樣才能準確掌握支持時機,給予幼兒科學有效的支持,提高混齡美術區域活動的有效性。
(2)認識到混齡教育的優勢,發揮異齡幼兒的作用。混齡教學模式下的幼兒相對同齡班級教學模式的幼兒而言,其探索的欲望更加強烈,愿意積極主動地感知事物,并且喜于合作、樂于助人、懂得分享。有不少教師也表示采用混齡美術區域活動模式對幼兒的發展更有幫助,在活動中,年齡較大的幼兒愿意幫助幼小的,能夠讓其感受到幫助他人解決困難的喜悅,而年齡較小的幼兒更樂于觀察和模仿哥哥姐姐的行為。年齡大的幼兒豐富的經驗、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方式對年齡較小的幼兒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很多教師雖然能夠清晰地認識到混齡美術區域活動的優勢,但是還沒有掌握有效地發揮異齡幼兒之間的作用的方法。從教師安排美術區域活動的形式就能看出,不少教師還是將同齡幼兒安排在一個小組里面,使得混齡教育的模式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教師要在充分理解混齡教育的優勢的基礎上,有效地進行利用,為異齡幼兒創造更多交往的機會和條件,設計出更多適合混齡幼兒的美術區域活動。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結合年齡大的幼兒的生活經驗,設計出對年齡小的幼兒來講稍有難度的美術活動,這樣年齡大的幼兒才有發揮自身優勢的機會,反之,難度較低,每個幼兒都能順利解決,那就不需要年齡大的幼兒的幫助了。然后,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認知能力、發展情況進行合理分組,確保一個小組里面既有年齡大的幼兒,也有年齡小的幼兒,這樣才能讓異齡幼兒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年齡大的幼兒主動幫助年齡小的幼兒,引導年齡小的幼兒遇到問題時主動尋求年齡大的幼兒的幫助,營造出友愛的活動氛圍。在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小、中、大幼兒三人組成一組,讓其共同完成一個作品,并根據幼兒的能力給其分配相應的任務,讓他們明確應完成的事情,在此過程中學會體諒他人、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和幫助他人,得到良好的社會性發展。
(3)深入觀察幼兒行為,抓住恰當的支持時機。教師要明確混齡美術區域活動需要自己的支持,但不表示自己可以隨時任意地介入幼兒的活動過程,給予幼兒不科學的幫助。教師要對幼兒的行為進行深入的觀察、分析、總結,在幼兒需要幫助的情形下提供支持,這樣幼兒的思考才不會被教師突然的介入所打斷,也能有效地發揮支持的作用。筆者認為為幼兒提供支持最有效的時機,就是在美術區域活動難以繼續進行的時候,即幼兒依據自身的經驗和能力難以解決現有的問題時,這時教師給予相應的支持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此同時,筆者建議教師在給予支持時,更多地采用語言啟發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教師的“指點”迅速找到思維的出口,這樣既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也不會阻礙幼兒的思維發展和創新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 鴿.利用混齡區域活動,提升幼兒交往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9(9):137-138.
[2]程靜.在角色游戲中促進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J].學苑教育,2019(19):80-81.
[3]王賢芳.淺談混齡美工區域活動中大班幼兒責任意識的培養[J].好家長,2018(7):28.
[4]夏詩賢,馬麗君.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混齡教育的特點及實施建議[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