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
摘 要:專注力也被稱為“注意力”,指的是人們專心于某件事或某項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良好的專注力能夠為幼兒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培養自信心,提高認識能力及思維能力,認識和了解未知世界。在幼小銜接階段,我們需要抓住小學要求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特點,培養大班幼兒的專注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進而幫助幼兒更好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文章就如何在幼小銜接背景下培養大班幼兒的專注力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培養;專注力;幼小銜接;大班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9-01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8-0123-02
一、引言
大家都知道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模式。升入小學后,幼兒普遍反映每節課時間太長,游戲及活動時間太短,讀寫作業偏多,這種現象反映了幼兒在幼兒園大班學習階段專注力培養不足、沒有銜接到位的問題。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培養大班幼兒的專注力,使其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二、專注力的發展特點及對幼兒的影響
(一)專注力的發展特點
專注力也被稱為“注意力”,具有穩定性、廣度、分配及轉移四種品質,在幼兒園中,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注意力也有很大不同。丹尼爾·戈爾曼在《專注》這本書中提道:“人的注意可以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其中有意注意指的是需要努力調動自己的感官以集中注意力的活動,無意注意指的是一些習慣性的行為。”小班幼兒通常以無意注意為主,處于注意力的萌芽期;中班幼兒的有意注意開始發展起來,可以持續10~15分鐘;大班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繼續增加,可達15分鐘以上,有意注意明顯提高。教師需知曉這一特點,因材施教。例如在讀繪本時,教師可以選擇內容較短、較簡單的繪本供小班幼兒閱讀,選擇內容較長、較復雜的繪本供大、中班幼兒閱讀。
(二)專注力集中對幼兒的影響
專注力對幼兒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專注力集中時間的長短與認知能力發展水平及智力發展水平成正比,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指出:專注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經過它才會進來。這充分說明了專注力對人類意識發展的重要影響。通常說來,幼兒在認識和了解事物時,專注力越集中,觀察事物就會更細致,對該事物的認知水平和層次也會更高,也就能更完整、全面地認識事物。例如,在編織類活動中,教師可以邀請幼兒感受布料的材質、觀察布料的顏色、聆聽編織時針線接觸發出的聲音,并就這些問題進行提問。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專注力較集中的幼兒,能夠較好地回答這些問題;而專注力不怎么集中的幼兒,只能回答部分問題或根本答不出問題,由此可見專注力對幼兒認知的影響。
其次,專注力集中的幼兒會具備更好的自我管理及自我約束能力,他們遇到困難時,更具有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更容易克服困難,取得成功。而那些缺乏專注力的幼兒,經常會有上課左顧右盼、亂跑亂鬧的不良表現,學習成績也較差,而且這些幼兒的情緒更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也容易與其他小朋友產生矛盾沖突,這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
基于專注力對幼兒發展的重大影響,在幼兒銜接的背景下,做好大班幼兒專注力的培養工作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三、培養大班幼兒專注力的具體策略
幼兒的發展特點包括兩方面:一是階段性,二是連續性。幼兒在幼小階段過渡的過程中,還會保留一部分幼兒的特質,體現在專注力方面,就是專注力集中時間過短,不能達到小學生的專注力要求。因此,在幼小銜接中,教師應順應幼兒注意力的發展規律,從學校和家庭兩方面重點培養大班幼兒的專注力。
(一)學校方面
1.創設穩定舒適的現實及人文環境
蒙特梭利環境理論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創建較為有序、自然及優美的學習區域與環境。幼兒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新奇、嘈雜的環境很容易轉移幼兒的注意力,不利于對幼兒專注力的培養。因此,為大班幼兒創設一個安靜、穩定的環境對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是十分必要的。這種安靜、穩定的環境能夠助力幼兒專注力的發展,減少外界消極因素的不利影響。除了創設穩定舒適的現實環境外,創立一個自然、溫暖的人文環境也是十分必要的,幼兒園的教師應該加強對幼兒的人文關懷,多關心愛護幼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進而培養穩定的專注力。這種現實環境和人文環境的雙重創立,為培養大班幼兒的專注力奠定了穩定的環境基礎,也為幼小銜接下的大班幼兒的專注力發展提供了保障。
2.豐富教學過程中的游戲環節
幼兒的專注力具有穩定性差的特點。在游戲時,幼兒心情放松,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幼兒集中專注力,還能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針對大班幼兒,教師可以在教學環節中增加一些益智類的游戲來培養幼兒的專注力,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幼兒專注力集中的時間,還可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及競爭力,為其小學的學習奠定基礎。此外,在幼小銜接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達到培養大班幼兒專注力的目的,教師可以在大班幼兒的教室,創造出小學課堂的場景,讓學生提前體驗小學生的學習氛圍及學習狀態。
3.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
關于兒童的一項研究表明:兒童專注力時間的長短與年齡的大小成正相關。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大班幼兒教師需緊緊抓住大班幼兒連續注意的最佳時間,精心安排教學環節。大班幼兒專注力集中的平均時間為15分鐘左右,所以教師可以這樣設置教學環節:前15分鐘,這是幼兒專注力最好的一段時間,主要講授一些教學目標要求的內容及一些知識性的內容,剩下的時間,幼兒集中專注力的難度較大,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練習等方式,重新集中幼兒的專注力。同時,教師在講授知識性內容時,若發現幼兒有注意力不夠集中的跡象,可以采取如轉變聲調、榜樣示范、游戲獎勵等方法進行引導,使幼兒的注意力重回課堂。
4.明確幼兒的學習特點
幼兒的學習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興趣及需求對幼兒專注力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興趣和需求是幼兒學習的直接動力,是幼兒認識活動的直接影響因素。幼兒只有遇到他們感興趣、有需求的事物時才會主動探究其中的知識及道理。這個時候,他們才會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學習者。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明確幼兒這一學習特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及需求,在教學內容中有意識地加入幼兒感興趣的內容,這樣既能提高幼兒的專注力,又能促進幼兒的學習。二是直接經驗對幼兒專注力培養有重要意義。幼兒在了解世界時,通常偏于感性,以直接經驗為主。但是在幼兒園內學習的知識通常是偏抽象的、理性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認識到這一規律,在教學中,增加動手操作的環節,與具體實物結合,讓幼兒更加直觀形象地認識事物,這樣既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幼兒學到知識。
5.培養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一是進行啟發性提問,在講授一些平淡無奇的問題時,引導幼兒思考,提出一些誘發思考的問題,如“如果你是這只小兔子,你會怎么做呢?”“讓我們猜猜以后會發生什么?”進而培養幼兒的專注力。二是對常見的現象進行解釋說明,幼兒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習以為常,往往會對這些事情失去興趣。如幼兒見慣了太陽東升西落的現象,教師可以指出這并不是太陽在我們頭頂升起落下,而是地球在繞著太陽轉,進而燃起幼兒對太陽及地球的探究興趣。萬事萬物都有奧秘,等著幼兒去發現探究,教師應該抓住幼兒的好奇心理,引導幼兒探秘進而發現事物的本質。三是鼓勵幼兒進行動手操作。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實踐有利于幼兒認識和了解事物。動手操作能夠幫助幼兒由淺入深地認識事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對事物興趣更加濃厚的幼兒,專注力更加穩定和集中。因此,教師要鼓勵幼兒在平常的課堂中積極進行動手操作,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培養自己的各項能力及興趣,以此培養專注力。
(二)家長方面
幼兒專注力的培養,不僅是幼兒園及教師單方面的責任,孩子家長也應該參與其中。家長的參與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家長應積極支持并參與園方的活動
為了給幼兒創設一個穩定舒適的學習環境,在園方開展各項活動的同時,家長也應該給予一定的支持和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對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所以家長是幼兒園教師最得力的助手。家長加入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促進幼兒園的正常教學活動的進行,培養幼兒的專注力,還有利于增進幼兒及父母之間的關系。
2.家長可以在放學后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可以每天晚上讓孩子完成一幅拼圖,拼圖可以是孩子很喜歡的動物圖案,隨著時間的推移,拼圖的難度逐漸增加,孩子拼圖的時間也會逐漸延長,久而久之,其會逐漸養成專注于做某事的習慣。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張小書桌,像在學校里一樣,為孩子創設一個學習的環境,讓孩子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干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與此同時,家長也要率先垂范,做好榜樣,在孩子面前多讀書、看報,少玩手機,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起到正面影響。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專注力是幼兒認識和了解世界的開端,是其形成良好認知能力及學習能力的前提。不同階段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同,大班幼兒專注力集中時間明顯長于中、小班幼兒,但還遠遠不能滿足小學階段對學生專注力的要求。因此,在幼小銜接背景下,根據專注力的發展特點,從各個方面提高大班幼兒的專注力是必要且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王正科.家園合作培養幼兒注意力策略[J].才智,2020(9):200.
[2]呂書媛.淺談幼兒注意力的發展和培養策略[J].學周刊,2019(1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