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卉
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1
近年來,網絡消費不再是少數人的專有或者特殊群體的需要,網絡消費逐漸成為一種大眾消費的趨勢。網絡消費依托于自身發達的網絡技術,便捷的交通運輸,憑借價格優勢,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追捧。由于網絡消費能夠提供的選擇更多,價格更為低廉,“網購”這個新興名詞也變得家喻戶曉。尤其是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喜歡獵奇,易接受新鮮事物,更加熱衷于網絡消費。
家訓是家庭的核心價值觀,家規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風是家族子孫代代恪守家訓、家規而長期形成的具有鮮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個家族最寶貴的財產,是每個家族成員自豪感的源泉,是每個家庭成員“三觀”的基石。家風是融化在我們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淀在我們骨髓里的品格,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范,是我們工作生活的格調;家風是民風社風的根基,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因此,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與良好的家風密不可分。一個勤勞節儉的家庭,培養的孩子更加懂得掙錢的不易,更加懂得如何合理的消費。反之,一個在崇尚奢靡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極易養成不良的消費習慣。
從日常生活經驗可知,學生可能不愿意聽其父母的“啰嗦”,但很可能會愿意無條件接受教師之教誨。所以,在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合理消費觀念的過程中,教師理應充分發揮自己特有的價值和作用。教師的角色,漢代揚雄曾言:“師者,人之模范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作為榜樣能夠影響到學生的方方面面。在幫助學生養成合理消費理念的教育過程中,教師理應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做一位市場網絡消費環境下的理性消費者①。在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讓青年學生對網絡消費有一合理認知,既不能排斥,也不能忘記在現實生活中應有的理性消費原則,如量入為出、理性消費、綠色消費等。
古人云,“近朱赤,近墨黑”。人們總是生活于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其風氣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毫無疑問,良好的社會風氣的熏陶,對個體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是起著積極作用的。具體到消費觀念方面,將有助于青年學生養成合情合理的消費認識,進而促進其身心和諧全面發展與成長。既然社會風氣對于理性消費認識的形成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就成了我們繞不過的“瓶頸”,既是障礙亦是機遇。我們認為,塑造良好社會風氣的有效途徑之一即是在人們生活中,在青年學生身邊樹立該方面的典型和模范。這樣,通過初級群體情感紐帶和行為關聯,能起到有效的促進和帶動作用。
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積淀的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其賴于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我們獨特的身份和精神標志。對于我們個人來講,則意味著家的港灣,心靈的歸屬和所向。在上千年歷史進程中,我華夏民族凝煉出了內涵豐富的民族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此外,還包括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和自強不息。其中,勤勞一條就給青年學生中出現的不合理的消費理念提出了現實的觀照。這就告訴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憑空來的。因此,當代青年學生有必要對此有個清醒的認識,若沒有父母的無私付出,很大程度上自己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一要感恩父母,二也要形成合理的消費理念。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于文化娛樂方面的需求與日俱增。我國文化市場發展迅猛,但是同時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為了博取觀眾眼球,賺取最大的利益,低俗、庸俗、媚俗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傳播不良價值觀,嚴重危害著我國文化環境。因此,加強影視文化的審核是國家文化建設的必然之舉,也是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的重要舉措。
作為中國當代大學生,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四個方面下功夫。“勤學”在于充分利用各種優越的教學師資環境,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知識、增強自身知識儲備和創新責任意識;“修德”在于志存高遠,同時注重細節,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明辨”在于面對魚龍混雜、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及學業、情感、職業選擇等個人問題時,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的正確判斷;而“篤實”則在于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堅持不懈地為夢想而奮斗。可以說,這四點不僅是成功人生的必備信條,同時也應成為我們審視自己日常言行的標準。
注釋:
①葉文.網絡消費者購買行為研究[J].南京經濟學院學報,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