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麗,吳麗莉通訊作者)
(荊州市沙市區婦幼保健院,湖北 荊州)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以白假絲酵母菌為主,伴有其他如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等病原菌引起的外陰陰道炎癥。好發人群為廣譜抗生素或者免疫抑制劑的應用者,妊娠期,糖尿病等。有統計妊娠期VVC 的發病率為15%。而妊娠期VVC 不但給孕婦帶來痛苦不適,還會引起流產,胎膜早破等風險[1],若經陰道分娩還將會增加新生兒鵝口瘡發生率[1]。為保障母嬰安全,提高順產率,采取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十分重要。我院在克霉唑陰道用藥的基礎上加用乳酸菌桿菌陰道栓,取得滿意療效,研究報道如下。
1.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沙市區婦幼保健院門診因妊娠期VVC 患者,要求治療且隨訪完整的病例88 例,年齡21~40 歲,平均年齡(28.59±4.80)歲,孕周6-32周。均為單純性VVC,臨床VVC 表現評分1~10 分,按就診次序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0 例,觀察組48 例。對此兩組妊娠期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患者進行統計分析。
1.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
(1)B 超確診宮內懷孕;(2)有外陰瘙癢、灼痛、性交痛,局部皮膚黏膜充血,皸裂,糜爛面及淺表潰瘍;陰道分泌物呈凝乳狀或豆渣樣;可伴有尿頻、尿急、尿痛;(3)VVC 臨床評分。詳見表1;(4)白帶常規檢查:霉菌(陽性)。
排除及剔除標準:①先兆流產及先兆早產;②排除合并細菌性陰道病及滴蟲性陰道炎患者;③合并糖尿病;④低置胎盤;⑤肝腎功能異常。
1.1.3 VVC 臨床評分根據外陰瘙癢,疼痛,陰道黏膜充血水腫,外陰抓痕皸裂糜爛,分泌物量有無及程度分別評分0,1,2,3 分。
1.2.1 對照組
確診后即陰道塞入克霉唑栓1 顆(商品名:凱尼丁,生產廠家:德國拜耳制藥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30174,劑量:500 mg/顆)共一天。
觀察組:確診后即陰道塞入克霉唑栓1 顆(同對照組)。第二天開始陰道塞入乳酸菌陰道膠囊2 顆(商品名:延華,生產廠家:,西安正浩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文號:國藥準字H10980293,劑量:0.25:600 萬活乳酸菌/顆)共七天。
1.2.2 隨訪停用藥后1 周,4 周,8 周,12 周每周來我院門診復查,詢問瘙癢狀況,分泌物情況,婦科檢查外陰陰道情況并做白帶常規檢查,隨診時間:12 周。
1.3.1 治愈
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白帶常規霉菌(-);有效:臨床癥狀與體征明顯減輕, 霉菌(-);無效:臨床癥狀與體征無好轉,白帶常規霉菌(+)。
1.3.2 復發
治愈后又出現臨床表現或白帶常規霉菌(+)。
1.3.3 感染其他類型的陰道炎
出現外陰瘙癢,白帶增多,異味,白帶常規霉菌(-),臨床診斷除外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的其他陰道炎癥。
采用 SPSS 20.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 (%) 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年齡、孕周,孕次,產次,VVC 評分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用藥前基本情況統計(mean ± SD)
觀察組有效率為91.70%明顯高于對照組為75.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效果
兩組復發療效比較:治療后4 周觀察組復發率0%(0/48),低于對照組的5.0%(2/4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8 周復發率4.2%(2/48),低于對照組的7.5%(3/4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2 周復發率2.1%(1/48),低于對照組的15.8%(6/4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2 周總復發率6.2%(3/48),低于對照組的27.5%(11/40),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01),詳見表3。

表3 復發情況
治療后第4 周觀察組其他陰道炎患病率0%(0/48),低于對照組的7.5%(3/4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第8 周其他陰道炎患病率2.1%(1/48),低于對照組的15%(6/4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第12周其他陰道炎患病率2.1%(1/48),低于對照組的7.5%(3/4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12 周總的其他陰道炎患病率4.2%(2/48),低于對照組的30%(12/40),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01),詳見表4。

表4 其他陰道炎感染率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常見的疾病,在女性生殖道炎癥中排第二位,其為條件致病菌,發病誘因與免疫力,雌激素水平[3],陰道微生物環境破壞,陰道PH 值改變[4],乳酸菌減少[5]密切相關。妊娠期婦女雌激素水平升高,陰道上皮糖原增加[6,7],尿糖原增加導致發病率增加。懷孕婦女不但生理代謝會發生,由于擔心胎兒與疾病及用藥的關系,心理也有很大變化,給妊娠期VVC 的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凱尼丁是常用的抗霉菌藥,主要通過對麥角固醇合成的抑制導致胞質膜的結構和功能受損抑制產生抗真菌的作用。其安全有效,廣泛用于治療妊娠期VVC,其治愈率為60%-75%,復發率30%-35%[8,9]。為提高治愈率減少復發,本研究在克霉唑治療VVC 的作用下,陰道補充乳酸菌,恢復陰道乳酸菌為優勢均的狀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還減少了感染其他陰道炎癥的發生。
陰道女性的生殖道內有大量的微生物,在乳酸桿菌的維護下保持平衡,保持陰道的自潔作用,一般不會致病,但是妊娠很容易打破這種平衡而導致陰道炎的發生。有研究[10]妊娠期假絲酵母菌由原來的20%上升至30%,44%的孕婦會出現陰道微生態環境失衡。故補充乳酸菌,維持陰道微生物平衡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其作用主要是通過分解陰道上皮產生乳酸,維持陰道ph 值3.8-4.4 的酸性環境預防感染;還可以產生過氧化氫,殺滅原蟲,細菌;且乳酸桿菌對陰道上皮的吸附力強于假絲酵母菌,可和陰道上皮競爭,達到治療VVC 的目的。和[11,12]故本研究不但VVC 的治愈率提高,復發率降低,同時也減少了妊娠期其他生殖道炎癥的發生,保障了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