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夢玲



摘? 要:本文通過選擇從1992年至今出版的8個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皆收錄的7種檔案學類核心期刊(從2000年至2019年分別對應)為分析樣本,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為來源數據庫,從引用與被引兩個角度對檔案保護技術學的跨學科特性進行分析,歸納了知識交流學科相對集中和廣泛性與集中性并存的特點。
關鍵詞:檔案保護技術;跨學科;引文分析;知識交流
Abstract: By selecting the seven Chinese core periodicals on archival science(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from 2000 to 2019) included in the eight editions of The index overview of the Chinese core periodicals published from 1992 to present, as the analysis samples, and the full-text database of Chinese journals as the source database, the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ves protec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iting and cited articles were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exchange in Archives protection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but the main disciplines for knowledge exchange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so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existence of extensiveness and concentration is very obvious.
Keywords: Archives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terdisciplinary; Citation analysis; Knowledge exchange
1 引言
就我國圖書情報檔案領域現有的相關研究來看,已經開展了檔案學與圖書情報學之間的知識交流[1]、圖書情報學跨學科知識交流特征[2][3][4]等方面的研究,而在檔案學的理論或實證研究中運用較少。
檔案保護技術學作為檔案學科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涉及化學、生物學、建筑學、藝術學、計算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內容,其跨學科研究的特性十分顯著。[5]
本文運用引文分析法,從跨學科引用和施引兩個角度來探討檔案保護技術學的知識交流情況。
1 數據來源與預處理
1.1 數據來源。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簡稱為CJFD)是世界上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具有覆蓋面廣、專業性強、使用便利等特點。因此,選用CJFD作為本研究的來源數據庫。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自1992年首次出版以來,截至2020年7月,已經發行了8版?!稒n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中國檔案》《檔案管理》《浙江檔案》《北京檔案》《檔案與建設》這7種中文期刊始終被包含在各版本的《要目總覽》中。
本文選擇8個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皆收錄的7種檔案學類核心期刊(從2000年至2019年分別對應)為分析樣本,以CJFD為來源數據庫,從期刊論文的引用與被引兩個角度來闡釋檔案保護技術學的跨學科特性。數據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1.2 引文數據學科匹配。為了達到從引用和被引的角度來研究檔案保護技術學跨學科特性的目的,本文根據每一篇參考期刊論文和施引期刊論文的“刊名”字段將其準確匹配到所屬的學科分類中。
由于本研究中的期刊文獻數據皆由CNKI檢索平臺上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下載所得,而該數據庫將所收錄的上萬種期刊統一分為十個專輯,下分為168個專題和近3600個子欄目,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期刊所屬的學科類目,因此選用該體系作為本研究中所需的期刊—學科類目體系。
通過將收集到的參考文獻和施引文獻的題錄信息中所包含的“刊名”信息與期刊—學科類目體系中的期刊名稱進行對照,即可確定所有參考文獻和施引文獻所屬的學科類別。然后對數據的處理結果進行進一步的統計分析。
2 檔案保護技術學跨學科特性分析
2.1 知識輸入統計。對檔案保護技術學科從2000年至2019年共20年間876條期刊參考文獻的題錄信息進行學科匹配,匹配率達到92.23%,共有808條記錄分布在59個學科小類中。參考文獻的整體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2.2 跨學科知識輸入趨勢?;趶?000年至2019年20年間在7種檔案學類核心期刊上與檔案保護相關的文獻刊發情況,提取這些文獻所引用的期刊論文,并對各年的參考文獻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繪制檔案保護技術學科的知識輸入趨勢圖,如圖2所示。
從各年載文的中文參考文獻所屬學科類別數量的變化趨勢來看,自2000年以來檔案保護技術學文獻的中文參考文獻學科類別數呈現出明顯的增多趨勢,說明檔案保護技術學科正不斷地增加對其他學科相關知識的借鑒與吸收,本學科知識的來源日益廣泛。
從各年載文的中文匹配檔案學科參考文獻比例的變化趨勢來看,在2008年、2014至2016年這4年里中文匹配非檔案學科參考文獻比例超過了匹配檔案學科參考文獻的比例。
二是檔案保護技術學科的主要知識交流學科相對集中。知識來源包括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教育綜合、輕工業手工業學科;知識輸出對象包括包括上述學科及基礎科學綜合、管理學、綜合科技B類綜合學科;密切相關、保持長期且穩固的知識交流的學科是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教育綜合、基礎科學綜合、綜合科技B類綜合這4門學科。
三是檔案保護技術學的知識輸入與輸出都具有明顯的廣泛性和集中性并存的特點,尤其是檔案保護技術學對其他學科的知識輸出,學科分布的多樣與文獻數量高度的聚集共存的特征體現得更為顯著。
參考文獻:
[1]丁子涵,王芹,蔣衛榮.從引文分析看檔案學與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學科融合[J].檔案學通訊,2012(02): 25-29.
[2]王旻霞,趙丙軍.中國圖書情報學跨學科知識交流特征研究——基于CCD數據庫的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38(05): 94-99.
[3]馮志剛,李長玲,劉小慧,等.基于引用與被引用文獻信息的圖書情報學跨學科性分析[J].情報科學,2018,36(03): 105-111.
[4]龔花萍,梅嬌.基于跨學科研究的圖書情報學科知識交流態勢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0(02): 2-11.
[5]張美芳.圖書保護、檔案保護、文物保護學科整合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34(04): 69-73.
[6]張艷欣.2000-2009年檔案保護技術研究論文統計分析[J].檔案學研究,2010(06): 48-51.
[7]趙淑梅.數字時代我國檔案保護技術學學科發展走向[J].檔案學通訊,2016(03): 72-76.
[8]周耀林,趙躍,紀明燕.我國檔案保護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圖書情報研究,2017(02): 92-96.
[9]趙淑梅,郭碩楠.中國紙質檔案修復技術的回顧與展望——基于1965-2017年相關文獻的統計分析[J].檔案學通訊,2018(04): 108-112.
[10]周耀林.從檔案保護技術到可動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J].北京檔案,2004(07): 21-23.
[11]張美芳.文獻保護技術呼喚文獻保護技術管理[J].檔案學通訊,2009(01): 63-67.
[12]趙淑梅.論檔案保護技術與管理的關系[J].檔案學通訊,2009(02): 81-83.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 ? 來稿日期:20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