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菊
摘要:本文先從學生自身原因、師資配置和師德、學校學風建設層面分析普通高等學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新時代背景下普通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建設路徑,即從制定學風建設目標、優化校園環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發揮學生干部模范作用等方面進行闡述。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為培養社會主義優秀接班人而努力。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 學風建設
黨的十九大召開標志著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基于新的歷史方位,我們黨和國家對學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的發展工作也有了相應的新要求。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這樣強調“為了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就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不難看出黨和國家把教育事業放在國家發展的首位。而高等學校作為國家輸出高質量技術人才的重要陣地,必須堅持中國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來抓。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高等教育的學風建設重要性更為突顯,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風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一、新時代背景下普通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現狀分析
新時代背景下普通高等學校學風建設正面臨著多重挑戰和困難,存在問題也比較凸顯。
(一)當代大學生表現突出的問題
1.學生對自己學習目標認識不夠,多數處于迷茫和盲目的狀態。他們在中學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影響了他們在大學期間的學習習慣,造成多數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老師不盯就不主動學。另一方面,多數學生對于大學期間的課程學習和老師教學方式產生不適應的情況,且自身缺少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規劃。大部分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感興趣,覺得就業前景不好,所以學習成績要求不高,只要求不掛科,沒有更高的要求;還有一部分學生能如愿按照自己報考的專業入學,但進校后發現所學專業學習難度較大,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2.學生對于大學課程的學習方法不科學。首先,大學的課程已經不適合學生在中學階段所用的方法了,更多的是自主學習或者合作學習,但學生還習慣沿用中學期間的死記硬背或者刷題的學習方法,造成學習吃力的現狀。再一個就是,學生的時間管理不當。上大學后,沒人管束,學生自由時間相對較多,但學生不注重規律作息時間,而是經常熬夜玩游戲,聚會等,導致第二天上課時間沒精神,出現犯困,上課趴桌睡,精力很難集中等情況,嚴重影響學生上課效果,學習成效極低。
3.學習態度不端正。大學里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學生平時不學,考試臨時抱佛腳去突擊,考完就忘,沒有真正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沒有真正掌握所學知識點。另一方面學生自律能力差,多數學生沉迷網絡無法自拔,控制不住自己玩游戲的時間,多在上課時間或者課余時間用于打網絡游戲、網購、刷小視頻、網絡聊天等,導致學習時間不足,嚴重影響學習成績。有些學生為了減輕家庭壓力和考慮社會實踐,曠課去做兼職,弄不清學習與兼職的輕重,沒有把學習放在第一位。造成掛科多,學分不達標的情況。
(二)教師層面存在的問題
1.為了彌補因擴招而導致的師資不足的問題,普通高等學校積極引進人才。剛從學校畢業就去高校就職的新教師雖然學歷層次很高,但是他們對于教學的實踐經驗存在不足的現象,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疏漏和不足。
2.部分教師忙于自身課題和科研,不認真備課、不創新上課方式,導致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呆板,讓學生感到無味無趣。
3.從古至今,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同時也是學生意識形態形成的影響者,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認為學風建設是學生管理人員的事情與自己無關,只教給學生專業知識,從而忽視了自身也有思政教育者的職責。
(三)普通高等學校自己存在的管理問題
1.在學風建設過程中,一些普通高等學校往往只重視制度的管理工作,忽視了其實施的效果,致使學校的學風建設重視程度不夠。
2.規章制度的落實不到位,問責機制不健全,執行效果并不理想,犯錯后處罰不及時,不能達到警戒的作用。
3.普通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缺乏創新性,學風建設應根據學校自身發展制定符合學校發展的相關方案,但大部分學校生搬硬套,都是網上借鑒回來的其他外校的經驗用在自己學風建設的方面,沒有根據自己的實踐發展需求去制定和執行,導致學風現狀令人堪憂。
二、新時代視野下怎樣進行學風建設
(一)制定符合普通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際目標
普通高等學校必須準確認識并制定符合本校學風建設目標,并將這一建設目標作為學校學風建設的根本依據。普通高等學校要在中央教育思想領導下,以“立德樹人”為學風建設的根本任務,僅僅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社會和國家培養高質量人才的發展目標,思索和研討本校在學風建設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弊端,積極改進和完善存在的問題和缺陷,穩中求進去推動學校教育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實現“中國夢”,培養學生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二)建設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校園文化只有通過服務于學校師生才能體現出來其育人功能,不論是校園文化環境的優化還是學風建設的改善都是為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所以,普通高校加強建設和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給學校師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從而形成優越的育人氛圍,對熏陶和推進學生學習及學風建設具有建設性的意義。
校園的基礎建設體現的是學校物質建設,是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重要的載體,同時也是高校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性條件,在學校發展和建設過程中,應該重視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設施不僅要達到其實用性的要求,也要給全校師生以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活動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完美配合而成。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之大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或者平時與學生的的交流過程中,他的治學思想、原則規則、為人處世方式、言行舉止、精神風貌等等都在潛移默化的浸染著學生,學校必須要重視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素養和自身氣質、涵養,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愛崗敬業的精神。
通過自己以身作則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根本,以身作則,發揮自己的模范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加強學生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優越的學習氛圍。另外是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不斷更新自己專業知識的儲備,以老帶新的教學方式讓教師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多提供教師進修機會,讓教師掌握和運用新技術、新理論去改進其教學方法,規范教師的課堂教學,嚴禁教學過程中出現不正之風。教師自己在教學方面的創新,學校要多多推動金課教學,淘汰水課。
(四)發揮學生干部榜樣的帶頭作用
學生干部是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師和學生、學院和學校溝通的重要渠道。學生不論是上課還是在宿舍生活或者平時的娛樂都是生活在一起的,他們之間存在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的關系,優秀的學生會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學習,其他同學也會以之為學習目標,共同學習和成長,所以在學生當中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帶頭作用,樹立學習榜樣,有利于促使學生之間良好學習氛圍的養成和形成。
學校應該重視對學生干部這一學風建設的資源整合和利用,加強在學生中間對其事跡進行傳播和鼓勵學生以之為榜樣進行學習,以此形成本校在學校發展和學風建設方面的特色和優秀傳統,將這些優秀學生的事跡去激勵廣大的在校學生,促進其產生內在的精神動力,以致學生自己主動學習,勤奮努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促進學校學風建設。
總之,學風建設是關系到普通高校人才質量的培養和輸出,在普通高校建設中,學風建設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也是高校發展的永恒主題。
在新時代,普通高校應該抓住機遇與挑戰,結合自己的辦學理念,合理改善和推進學風建設工作,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真正有用的高質量人才。
基金項目:
2019年度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校級思政教育研究項目《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學風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為例》。
項目編號:
qnsysz201909。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N].人民日報,2016-12-09(1).
[2]曹慶傲,陳審聲.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風建設探究[J].教育管理,2018(1):95-96.
[3]查明明.大學生學分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14):251.
[4]王亞.高校學風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6):40-41.
[5]賴軍軍.大學生學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8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