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乃慶/中國教育學會原副會長、西南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當代教育名家、國家教學名師

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代表著各級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成果的最高水平,不僅是黨和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體現,而且是基礎教育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結晶,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長期以來形成的經驗提升和理論思考。開展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能夠促進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成果、經驗的總結和推廣,深刻影響并推動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投身于教育教學一線,激活廣大教育工作者潛心育人、專心教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于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和質量提升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A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凝聚著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彰顯了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在立德樹人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成果獎的評選表彰不僅僅是對基層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提煉和總結,更是為了以基礎教育優秀成果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形成共建共享機制,為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奠定基礎,從而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國教育學會等有關部門對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高度重視,目前已經推進了多項工作。2019 年,教育部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以切實發揮獲獎成果在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同年3月,由中國教育學會、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計劃辦公室主辦的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019 年度首場推廣會,在重慶市巴蜀小學舉辦。2020 年7 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印發《關于開展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申報工作的通知》。盡管2018 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較2014 年的內容、質量有較大提升,各地區對于教學成果的重視度、積極性也不斷增加,但通過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申報的評審材料,以及國內各地區尤其是西南、西北五省市基礎教育教育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申報的調查發現,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推廣應用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成果的推廣應用并非單方面的成果持有者對成果應用使用者的輸入,而是成果持有者與應用使用者間的雙向溝通與互動。
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的應用推廣是一項涉及多部門、多方面的系統性工程,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和保障,而且需要基礎教育學校能夠清晰認識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的意義。明確獲得國家級獎項是對成果的一種肯定,對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認識到推廣應用優秀教學成果也是對自身學校成果的一種激勵和發展。目前,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基礎教育學校存在功利性過強,重視度不足,沒有將成果推廣應用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有機結合等問題,導致為了評選而培育、為了評選而推廣應用的本末倒置怪圈。
成果的推廣應用價值是一項成果成為優秀教學成果的重要條件。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首先能夠在學校內或區域內起到示范作用,然后才能具備更廣泛的推廣應用的基礎。成果的推廣應用并非單方面的成果持有者對成果應用使用者的輸入,而是成果持有者與應用使用者間的雙向溝通與互動。根據調查,成果的推廣應用多表現為單方面的輸入,成果應用使用者既沒有對應用成果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也缺少與成果持有者之間的協作交流。
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的推廣應用需要具體的實施方案作支撐,方案的設計與制定不僅為推廣應用提供了具體的行動指南,而且是成果推廣應用的具體參照。當前無論是從學校層面,還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層面,對于教學成果的推廣應用都缺少較為詳細的具體方案內容,方案的制定多停留于中、宏觀層面,缺少相關的制度保障、經費保障、人員保障等微觀內容。
成果推廣應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形成優秀成果共享機制,以優秀成果為引領,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而推廣應用的好壞關乎最終目的的實現。目前對于成果推廣應用缺少相應的激勵保障機制,相關部門在推廣應用較好地區缺少應有的激勵機制,造成成果推廣的效果較差,成果推廣應用的積極性不高。同時,對于成果推廣應用沒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機制,尤其是對于成果推廣應用的經費保障較為缺乏,在推廣過程中困難重重。
教學成果是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能夠反映教育教學規律、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整體性方案,它代表著區域或學校長期的實踐經驗總結,具有明顯的獨特性,這也就使得成果具有區域或學校的本土特殊性。在推廣應用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改造提升,將其與學校自身實際相結合。而目前對于成果應用推廣缺少結合學校自身特點或區域特點的進一步深化,多為生搬硬套,使得成果推廣應用的成效較低。
成果推廣應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形成優秀成果共享機制,以優秀成果為引領,促進整體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積極宣傳和推廣獲獎成果,尤其是對獲得國家級特等獎和一等獎的教學成果,應通過專題報告會等形式,促進成果的交流和推廣。同時,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進一步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機構、中小學校、幼兒園中廣泛宣傳基礎教育教學成果,提高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推廣應用的知曉度、重視度、參與度。應積極舉辦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推廣應用專題會議,擴大成果推廣應用的影響。努力發揮獲獎成果的示范引領和激勵作用,推動獲獎成果進一步產生更大的實踐價值。
互動機制的建立可以為教育教學成果的推廣應用搭建良好的橋梁,使得成果持有者與成果使用者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溝通機制,從而促進教學成果的推廣應用?;訖C制的建立需要政府部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學校、教師等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通過構建成果推廣應用的示范平臺,打通相互間的溝通障礙,促進相關利益主體間的交流,從而更進一步地推進教育教學成果的推廣應用。
教學成果推廣應用方案的深化,應以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推廣應用優秀教學成果為主要內容,以教學成果提煉總結為契機,從頂層設計入手,做好前期的整體性規劃,從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的組織領導、任務要求、工作安排、政策保障、經費保障、人員保障等方面做詳細規劃,對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的具體實施做出更明確的要求。同時,成果的推廣應用需要有相應的評價督導機制,以評價促進成果推廣應用效果提升。
激勵約束,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各種方式,使得其有一股內在的動力和要求,同時實施一種制約效用,規范和制約相應的行為,促進其朝著激勵主體所期望的目標前進。激勵約束機制的建立通過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方式對推廣應用較好地區或學校進行獎勵,激發其推廣應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兼以實施相應的制約措施,通過將推廣應用的工作流程化、正規化、制度化,規范推廣應用過程中的行為做法,發揮其推廣應有的效用,從而帶動更大范圍的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
成果推廣應用的本土化就是將其他優秀的教學成果以借鑒的方式引入本區域或本學校,并通過與本區域或本學校進行有機結合,形成良好的成果應用機制。既可以借鑒其中較好的內容做法,也可以借鑒其中較好的成果培育方式等,以此來影響并促進區域或學校的教學成果提升。這其中要充分發揮高校、教研機構、學校(教師)等相關利益主體的效用,通過轉變推廣應用的觀念、強化政策的引導、加強對成果推廣應用的宣傳和培訓、針對不同區域或學校特點創設不同的推廣方案等方式進一步促進成果應用的本土化。
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的推廣應用是一個需要長期推進的系統性、體系化的過程,是推動基礎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基礎教育整體質量提升的重要工作,既有利于貫徹落實國家基礎教育發展的政策要求,也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基礎教育學校應以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的推廣應用工作為抓手,根據區域或學校教育教學特點,將區域或學校零散的教育實踐經驗與其進行有機結合,升華為可操作、可利用的教育教學創新方式方法,從而促進區域或學校教育科研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