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希付 張衛 劉科榮 劉學蘭 葉苑秀 羅品超/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獲獎成果:“雙系統三平臺”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創建與實施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是黨的十九大對教育提出的明確要求。青少年素質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而心理素質是素質的主要內容,中小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心理素質提升的關鍵。

圖1:“雙系統三平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1 世紀初,全面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兩大難題:第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不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體系空白,不知道該項工作應“做什么”。第二,全面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未建立,中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動力不足,學校具備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老師嚴重缺乏,中小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專業發展方向不明確,不知道該項工作應“怎么做”。 為此,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組織專家隊伍進行了專項研究,從2000 年開始醞釀并提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雙結合”理念,即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與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和學生良好心態的形成相結合,并根據1999 年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精神先后構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雙系統”教育體系,解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做什么”的問題。創造性地研究搭建了全面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運作的“三平臺”。2001 年廣東省教育廳正式發文(粵教思[2001]35 號)全面實施,并委托華南師范大學承擔“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研究”項目。同時,廣東省教育廳成立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和地市各級指導中心,省指導中心設立在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鄭希付、劉科榮為中心副主任,張衛、劉學蘭、葉苑秀、羅品超為骨干成員。解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做”的問題。從此,廣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全面普及和推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開創了廣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嶄新局面。

圖2: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雙結合”理念

圖3 :中小學心理健康“雙系統”教育體系

圖4 :全面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平臺”
本成果提出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雙結合”理念(見圖2),多年研究和實踐表明,該理念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在此基礎上創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雙系統”教育體系(見圖3),解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做什么”的問題。
經過深入研究和探索,我們創建了全面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平臺”(見圖4),實踐檢驗證明,該平臺具有突出的實效性和推廣價值,在國內居于領先水平。
我們還創造性地建立了行政推動、高校指導、基層執行“三結合”的協同聯動平臺,通過政府的行政力、高校的學術力和基層(中小學校)的執行力即“行政力+學術力+執行力”的整合,高效推進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通過檢查督導、科研引領、典型示范“三途徑”全面促進平臺,解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問題。為解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首創并實施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C-B-A“三級提升”專業發展平臺。針對中小學老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現狀,根據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人才培養需要,結合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研究和設計了三套不同內容、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課程。
1. 研發并推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技能自我訓練系統。2012年研發并推廣了適用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心理輔導技能提升的自我訓練系統,在C-B-A 培訓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訓練,極大提高了心理教師的學生心理問題識別和心理輔導的能力。該系統是對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進一步創新發展。
2. 構建新時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我們課題組以此為指導,構建了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學生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并編寫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該教材于2017 年正式進入廣東省中小學地方教材目錄。
3. 研發并推廣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實時監測系統。我們于2013 年科學研發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實時監測系統”,該系統不僅可以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及時評估,而且可以對問題學生、高危學生實施及時預警,該系統正在部分學校進行試用。該系統的推廣應用是對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體系的創新發展。
突破了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知識化的誤區,創造性提出了“以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為基礎,以積極品質為目標,發展性與補救性相結合,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和學生良好心態形成相結合”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這一理念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內在規律,具有前瞻性;與西方國家中小學校將重點放在心理治療的補救性教育相比,該理念在國際上具有明顯領先性。
創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雙系統”教育體系,包括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和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體系和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體系。“雙系統”教育體系既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又契合當今教育實際,具有科學性、時代性。
首創并完善了科學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平臺”:“三結合”協同聯動平臺解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推進體制問題;“三途徑”促進平臺解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問題;“三級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平臺解決了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保障問題。實踐證明,該平臺對廣東乃至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普及與提升產生了深遠影響和良好的示范效應,具有極強的示范性、輻射性。
1. 出版了代表該成果理論體系和實踐效果的著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
2. 出版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質調查》著作。
3. 研究并創建了科學有效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出版了新時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叢書和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叢書。
4. 構建了行之有效的全面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平臺”,該平臺被教育行政部門采納并下發文件(粵教思[2001]35 號)全面推進。
5. 教育部委托項目“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試點與研究”咨詢報告中部分建議被教育部采納。完成教育部委托項目“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估標準研究”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力標準研究”。
6. 研究和設計了適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養的課程體系,編寫和出版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三級提升”的系列教材共20 本。
7. 研制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建設和評價標準體系,并在全省中小學建立了182 所省級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
8. 制定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建設和評價標準體系,并在全省中小學建立了132 所省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9. 成果完成人共獲得有關科研課題23 項,發表相關高水平學術論文93 篇,出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術著作共27 本。
10. 本研究成果被省教育廳納入“教育強市”“教育強區(縣)”和“教育現代化”的評估內容指標之一;“示范學校”被當地政府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新舉措、新亮點。
1. 通過多年的實踐推廣,該模式在全省21 個地市2.19 萬余所中小學校廣泛應用,并獲得圓滿成功。2009年,在廣東召開的“全國首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領導將本成果贊譽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廣東模式”,要求全國各省學習、借鑒。2010 年,中國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對該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并發文全國推廣。2015 年,教育部在華南師范大學設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
2. 全省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漸提升。2012~2017 年,采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問卷,對廣東省深圳市、中山市、東莞市、佛山市等146559 名中小學生進行了六次心理健康狀況抽樣調查。綜合六年數據發現,隨著廣東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推進,中小學生的學習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身體癥狀、恐懼傾向、沖動傾向等都呈現下降趨勢,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現逐年提升趨勢。
3. 全省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明顯提高。從近年開展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和科研論文評選來看,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均明顯提升。從參加全國和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場賽課情況來看,授課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授課水平逐年提高,受到專家、評委和同行們的一致贊揚。
4. 該成果被天津、浙江、福建等省市采納,并取得突出的效果。
“雙系統”教育體系既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又契合當今教育實際,具有科學性、時代性。
根據研究成果以及各部委近年出臺的有關心理健康服務的文件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針對我國青少年心理存在的新問題,特別是新冠疫情之后的心理變化特點,為科學有效推進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們提出如下建議和實施方案。
機構建設。國家建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中心在教育部或者教育學會的領導下負責全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與督促工作,制定工作計劃,確定相關標準,形成促進機制。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建立分中心,形成自上而下的組織管理系統。這個體制符合我國國情,可以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在此基礎上,成立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監測中心,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實時監測,建立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數據系統。
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制定出臺并推廣《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估標準》,從政府管理工作和學校工作兩個層面提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標準,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果進行評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具體包括:
1. 確定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維度;
2. 確定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質量標準。
根據這個標準,了解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地區差異,定期發布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藍皮書,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政策、推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加強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確定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主要內容,研究不同內容之間的內在結構關系,找出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有效途徑,并在部分學校進行試點,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對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具體包括:
1. 確定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維度;
2. 確定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具體內容;
3. 確定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各分維度和具體內容之間的內在結構關系;
4. 確定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有效培養途徑。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制定出臺并推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能力標準。2012 年教育部印發了《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專業標準》是國家對合格中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規范,是引領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也為中小學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據。同年,2012 年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 修訂)》,新的綱要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大力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每所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并逐步增大專職人員配比。”為完成國家要求,制定并推廣這一能力標準意義重大。
召開中小學心理教師專業技能展示會。各省選派本省優秀教師代表參會,大會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及常見的心理問題設置主題,由參展教師現場解答,展示其專業技能水平與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頭作用。
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推廣應用。定期出版《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匯編》。對各省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涌現的各種好做法、好經驗進行總結,尤其是對一些有特色、有亮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如心理劇、活動課、心理保健操等進行宣傳,匯編成冊,集結出版,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