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莉,付秀偉,陳玲玲,趙廣磊
(1.吉林化工學院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吉林吉林 132022;2.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河北秦皇島 066004)
電子技術課程[1]作為電子信息類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具有理論知識多、涉及面廣、實踐性強等特點。而目前課程中普遍存在學生內驅力低、課上玩手機、創新能力薄弱等眾多問題。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及工程實踐能力,基于創新創業示范課程改革建設,實施實驗實踐走進理論教學中,學中做,做中思,以加深知識理解與內化。
在新型教學形式下,需要合理的教學設計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BOPPPS 是一種倡導“參與互動式”的教學模式[2-3],在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的同時,可及時有效地加強師生、學生間溝通,保證教學效果。但隨著電子信息科技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使用手機時長不斷增加,僅靠打壓、限制課內玩手機對教學效果只能是治標不治本[4]。另外,傳統定時定點的教學環境使開放式BOPPPS模式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云技術、人工智能、5G技術發展的推動下,云班課學習延伸了教育模式。利用云班課將手機轉換為教學工具,輔助BOPPPS教學模式設計實踐教學,補充課外教學,活躍課內實踐教學,增強互通交流,以最大效率保證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云班課[5-6]是一種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利用智能移動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等)開展的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組織課內外活動,學生利用云平臺參與活動,并把實踐情況及時反饋到教師端。教師創建班課后利用資源模塊添加資源供授課班級成員學習,而在課內外,教師和班級成員共同參與完成活動內容,不論是課內緊張搶答、小組討論、搖搖選人,還是課外作業、頭腦風暴,都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發揮自驅能動性。
BOPPPS教學源于加拿大教師技能培訓機構[7-9],目前廣泛應用于各大高校和教育機構。該教學模式基于構建主義和交際法,強調課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課外自主學習過程,充分結合學生反饋信息進行課程調整,以提高教學質量。BOPPPS 教學模塊[10]緊密鏈接組合構成單次課程,通過前后照應的教學設計調動學習積極性,以參與式學習為主體,強化印象,提升教學效果。
所以,云班課+BOPPPS 教學是通過互聯網技術下的班課學習,加大課外自主學習及工程實踐活動,深化課內核心內容學習,有效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授課方法。
BOPPPS教學模式重視課堂互動,學生參與式、討論式學習,該模式對有限的時間空間教學提出一種挑戰,需要課外課堂學習聯合教學。所以,將傳統課內教學轉換為課內外雙向教學,即:課前、課中、課后三區教學,加大課外學習監管力度,優化課內教學。教學體系設計如圖1 所示。
BOPPPS教學中借助云班課活動平臺,結合課堂實踐活動,有利于保持學生專注力喚醒水平,提升課堂焦點話題的注意度。課內教學設計將云班課活動融入BOPPPS的6 個部分模塊,分別為:

圖1 教學體系設計結構圖
(1)B(Bridge-in)[11]即課程進入主題前的導言。根據課前云班課的微視頻、課件、調查問卷等活動,教師基本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基本理解,所以基于同學們的問題和想法需做項目化引導、關鍵問題答疑、提出切入性問題,此階段學生可辯論或參與硬件系統演示。知己知彼的破冰暖場更會抓住學生眼球,將學生思維拉入課堂。
(2)O(Objective)即建立課堂教學目標和預期結果[10]。基于引言的眾多問題和探索的思路,教師簡明告知學生課堂知識技能的學習目標,另一方面教師亦設計給予認知和情感目標。電子技術課程面向專業較多,每屆學生功底也不同,教師根據課前調查,可分等級設定技能目標難度和具體實例,根據技能、認知、情感目標判斷學生完成情況,學生也更清楚課程內容的專業應用背景和方向,逐步建立專業意識、項目協作意識、職業道德情感。
(3)P(Pre-assessment)即進入主題活動前的摸底測試和知識能量儲備。根據設定的課程目標,教師利用課上提問,課下作業等形式進行摸底。傳統方式反饋的摸底效果差強人意,也無法客觀反映學生知識儲備。而利用云班課趣味性問答、通關挑戰性作業、快速搶答、表態投票、頭腦風暴智能分析等活動,學生參與度較強,可獲得快速、系統、全面的摸底,既節約前測時間又獲得具有深度和廣度的前測結果。
(4)P(Participatory Learning)即課程核心-參與式學習模塊。該模塊處于課程中期時間段,但學生注意力已有所減弱,如何提高學生核心學習效果至關重要。主動性學習相對于被動學習效果至少可提升20%以上[8],不論是師生互動還是學生互動,教學方法上均可通過互換角色、小組PK、情景實物或仿真演示、討論測試、PBL教學法等聯合授課,教學手段采用云班課和現場共同答題討論完成。
基于實驗嵌入理論教學,教師與學生共同仿真驗證討論提出的思路和想法,扎實基礎,強化理解電路細節,培養創新意識。另外,課內教師只針對一個主題項目進行分析、設計和講解,多則惑,少則得,其他任務盡量讓同學實踐求解、討論和分析。學生可以當場探究,亦可將得到的結果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上傳至云班課,進行花式小組PK。多種參與式學習,增強課堂樂趣,提高學習效果,也培養了學生小組協作能力和創新意識[12]。
(5)P(Post-assessment)即測試課內教學目標完成情況。后測是評估課堂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的過程,對于工程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僅測試理論內容是無法達到教學目標的,所以在作業活動中增加一項基本設計題,課內設計題難度不高,盡量保證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完成,既要提升其自信心,也要激發學生奮斗熱情。學生通過理論分析和仿真測試,電路設計、調試,展示實驗效果,并在測試后即可在線查看答案,查缺補漏;教師分析提交結果,根據反饋結果設計后續教學內容,對課程反思、修正改進。
(6)S(Summary)即總結本堂課程內容,同時為后續課程設下伏筆。總結模塊中教師整合課程要點、梳理教學思路、布置課外設計內容、引導后續知識思考。總結內容方面根據具體情況,可以教師總結,也可以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教師補充,均將小結發布于云班課。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養成梳理思路的能力;布置課題任務方面,一則考核當前內容的理解情況,二則考核前期階段性內容掌握情況。
傳統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教師對學生課外學習監管力度很難把握。云班課教學平臺利用手機搭建了師生溝通的橋梁,解決學習時空的問題,便利有效。
(1)課前自學準備方面,教師推送前測P(Preassessment)相關內容,課程前、中、后期教師分別提供初級理解資源、歸類學習資料和擴展深入工程資料,根據“德西效應”長期獎勵卻導致目標轉移實驗原理,立足于激發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只對課程前期預習表現給予基礎測評分值;課程推薦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分享學習內容,提出問題,教師適當給予額外加分獎勵。
(2)課后復習實踐方面,前期對于理論知識教師利用云班課資源提供課程小結內容,而中后期,獎勵學生上傳自我整理的學習小結,評議優秀小結,學生意識到自我不足,自行提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另外,根據后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實踐內容,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在創新基地探究完成任務,通過云班課與教師及時溝通解決問題,并提交仿真、硬件實踐結果,強化知識應用性。師生、學生互通及時,保證了學生鉆研積極性平穩不減。
(3)考核評價方面,分為課前學習答題問卷和課后作業及階段性過程測試,課前學生根據資源學習,通過班課活動進行答題、問卷,私聊與教師闡述自我理解,課前測試及問卷過程是保證課內導入(Bridge-in)過程順利進行的前提;課后學生除了完成總結(Summary)發布的本節作業,間隔一段時間,需完成定期實踐課題任務。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法,螺旋式記憶是提升長期記憶效果的有效法門,即課程開展一定階段,教師通過云班課發布設計任務,針對一章或幾章內容提出一個小型工程設計任務、設計指標,學生自主進入開放實驗室以小組形式提交成果、心得體會。教師遵循目標對應結果,評價參照目標的原則,對學習效果進行考核,并反哺課內設計。以便捷、合理、綜合、客觀性的平時測評來評估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電子技術課程注重工程實際應用,著重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為專業課程奠定基礎[14-15],將云班課+BOPPPS 教學模式應用于電子技術實踐教學中,以OP放大電路為例開展課內活動,教學活動分析和教學設計如圖2 和表1 所示。
在智能教育推動下,課題組以吉林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課程為契機,融合理論與實踐教學,利用移動教學方法,BOPPPS模式設計實踐課程教學,師生互動更加緊密。以往課程調查通過紙板或者網絡系統簡易調查表填寫,學生只是宏觀對教師和課程提出評價和要求,工作較為形式化,目前借助云班課平臺,學生隨時留言對課程、教師提出建議,反饋個人學習狀態,教師根據反饋也實時動態調整教學安排。綜合抽查教學中期和期末兩個班反饋信息以及成績分析可知,教改課程的學生積極性、興趣度相對于未引入云班課活動的班級提升20%左右,課程目標達成度均有所上升。
根據云班課智能活動統計圖解,教師可以觀察分析學生學習情況。圖2 中給出1701 班電子信息專業代表性學生的學習活動圖解,該生課外自主學習和課堂積極性均表現良好,但系統綜合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不足。說明課程在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方面仍需加強,有待提高。

圖2 學生參與情況分析圖

表1 “比例運算電路”教學設計表
良好的教學設計有利于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現代互聯網環境下的智能教學加快了教學設計改革,以云班課+BOPPPS將課程學習延伸劃分為課外與課內兩部分,依據教育心理學及教學技巧,討論了教學方法和手段,并以OP放大電路課程內容為例進行教學設計,利用網絡調查表及成績分析綜合測評課程改革效果,促進新模式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為提升示范課程教學效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