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峰,晁英娜
(1.湖南理工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2.湖南民族職業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
我國的服裝專業院校分為3種類型:(1)紡織專業背景下衍生的服裝專業,被稱為紡織服裝派。(2)美術設計專業背景下的衍生服裝專業,被稱為藝術服裝設計派。(3)職業教育體系,包含高職院校、中職院校。不同層次的專業、行業背景,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均有所不同。紡織服裝派的服裝專業受到紡織行業概念的影響,多理性思維;藝術服裝設計派受藝術設計思維影響,多感性思維;職教體系院校多重視專業技能,重視崗位技能培養。綜合3種教學思路,服裝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理念卻驚人的相似,即以服裝應用、服裝市場為導向,培養服裝行業的應用型人才[1]。
在服裝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方面,服裝專業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1)服裝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標準不規范。服裝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標準沒有國家、行業標準,教育部只有指導意見,沒有對各個專業進行細致規范。(2)服裝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未更多地采納第三方評審意見。因評審各方大多是利益相關方,評價結果未必客觀、公正。(3)服裝專業實踐教學評價過程非公開透明。
服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要充分融合企業、行業,實現真正的校企聯合,做到教學中有服裝企業參與,服裝產業發展中有服裝專業院校的人才支持、技術支持,共同為行業培養人才,促進服裝行業的健康發展。這樣的培養體系才能高效完成其實踐意義[2]。
服裝課內實踐體系設計主要包括實驗室的建設、各類實踐課程的設置和實現、校內考賽項目的實現、企業項目或教師科研項目的實現等,是校內教學資源的綜合整合和利用。
主要是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實踐實習基地、就業基地的建設和使用。這一環節完全依托產教融合、共建共享的原則,互利共贏。院校積極提供學生就業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彌補企業的用人短板和技術短板;企業積極輸入院校有經驗的教師、專家,和院校一起將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質量標準、人才培養方向進行優化,并在條件允許時和院校師生一起參與實戰項目和專業競賽等。
根據教學任務的需要,服裝專業校內實踐課程的設置多在服裝實驗室或教室進行,多以模擬的知識點練習和考核為目標作為校內課程;也有部分以模擬的綜合實驗項目或實戰項目為引導的校內課程。這類課程多有規范的教學內容、授課方法,配以相關實驗設備。考核多以紀律考核(主要指考勤)、學風考核(學習態度、作業質量)、階段性測評考核、期末考試或綜合作業考核等方式相結合進行,以過程性考核和結果性考核相結合,評分方式多以授課老師評價為主[3]。服裝專業校內實踐課程的開放式評價標準設計為:提前向學生、家長公布授課內容、授課方式、考核方式,讓學生、家長、行業專家、教研室其他老師積極參與過程性考核,作業、考試等考核盡量以出題和看卷人分開的形式進行,形成全過程透明的服裝專業校內實踐課程的開放式評價標準。建議過程性評價占總評分的40%,結果性評價占總評分的60%。
服裝專業校內考賽項目開放式評價標準,建議取消以獲獎與否進行獎勵評價的標準。這一階段,考賽項目的開放式評價大力推行過程性評價和質量性評價相結合的策略。考賽項目的周期一般比較長,獲獎的學生是少數,教育鼓勵孩子獲獎,但更多的是營造一種良性競爭機制,大家學先進、爭先進,而不應該把功利作為唯一的目標,這違背了教育的初衷。服裝專業校內考賽項目的開放式評價標準設計為:積極引導學生、家長、行業專家、教師參與考賽項目,熟悉學校政策文件,熟悉考賽相關事務,進行合理的團隊建設、項目建設、項目推進,步步為營,穩打穩扎,扎實提高專業能力和溝通能力,最后實現考賽項目的實現和突破[4]。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開放式評價標準建設相對簡單,該實踐基本在校外,如何將實踐教學基地的功能充分發揮,需要相關院校和單位下功夫。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仍然以教學為主,促進學生在企業環境和企業項目中專業能力的增長。在評價環節,建議以學生互評、帶隊老師、企業指導教師、社會評價(項目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5]。
服裝專業實踐實習基地、就業基地是學生在系統學習完成服裝專業知識,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的相關場所。這一環節的用人主動權在企業,用人標準在企業,院校僅需提供合適的人力資源,并監督企業規范化、合法化安排學生實習、就業。評價標準設計以企業的行業標準為主,院校和家長積極參與,為學生最后的實習階段保駕護航。
基于產教融合的服裝專業實踐教學開放式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在評價方法和手段、評價機制方面給出了積極的建議。但是很多時候,學生最終想要取得的是優秀的成績,而不是優秀的能力,或者說優秀的能力并不容易獲得,需要教育工作者、社會、家庭在開放式的評價體系建設中建設好學生的價值觀。總之,服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開放式標準的建設,需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