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寅
摘 要:學習傳統文化,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是素質教育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讓他們在學習中拓寬視野,增加知識積累,獲得對傳統文化深刻的見解,對于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創新觀念,設計多樣化的引入方式,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學習樂趣,實現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學的高效進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傳統文化 誦讀 信息技術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1.001
中華傳統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語文教學目標之一。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進行創新教學的同時,要加強傳統文化的引入,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讓他們在主動學習中拓寬視野,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提升語文素養。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教材內容,找到傳統文化的切入點,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積極探索中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實現創新觀念下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引入。
一、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他們的學習體驗。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使他們的語文素養得到有效提高。
1.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智慧,還能讓他們在深入探究過程中領悟傳統文化的內涵,受到愛國教育,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通過情境下的學習和反復誦讀傳統文化,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愛國情感,在學習時產生共情,激發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教師在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過程中,還要利用傳統文化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領會其中蘊含的優良道德品質,對促進他們道德素養的發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3.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教師通過挖掘教材內容,給學生引入豐富的傳統文化,使他們由點到面地了解傳統文化,豐富他們的知識積累,讓他們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能在語文課堂上認真探究傳統文化,并在課下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更好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深入學習。
二、采用多種方法引入傳統文化,打造生動課堂
1.利用故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教材中涉及的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引入與其相關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能在興趣引導下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逐步深入地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課文內容時,學生了解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傳統文化故事,可以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習的好奇心,使他們主動投入到課文學習中,有助于發展他們的語文思維,使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探究主動性,推動語文教學的高效進行。
2.利用漢字演變的歷史引入,加深對漢字的理解
漢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學好漢字,掌握豐富的漢字文化,對于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他們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引入漢字文化,讓學生在了解漢字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主動探索所學漢字,根據漢字的演變規律來進行記憶,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在漢字教學中,教師還要深入挖掘漢字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掌握漢字的同時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
例如,學習新課中的漢字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漢字文化,讓他們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知道漢字的演變包括聲、形、象、數、理五個階段,演變的過程為: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要向學生介紹漢字在演變過程中蘊含的文化內涵以及演變規律,讓他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傳統文化的引入,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認真分析漢字的形、聲、意,深入理解漢字,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漢字的積極性,高效完成漢字學習。
3.利用教材內容引入,體會傳統文化內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學習文言文時,不僅要指導學生深入挖掘文言文每個語句的內涵,還要讓他們通過深入思考體會文言文表達的含義。在掌握了所學的文言文知識后,教師可以引入與文言文表達意境相同的古詩詞,讓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領會文言文與古詩詞中蘊含的優良品質并進行學習,促進他們優良品質的養成。
例如,在教《囊螢夜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深入思考和反復閱讀中抓住人物的細節描寫進行理解,深刻感受人物在任何困難的境地都能勤奮學習的品質。根據課文中蘊含的有關學習的優良品質,教師可以引入傳統文化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的《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還有告訴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不斷積累才能有活力,讀書學習就像水的源頭一樣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學生在學習這些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養成珍惜光陰、勤奮學習的好習慣。
4.利用誦讀環節引入,加深學習體驗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引入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設計傳統文化誦讀環節,讓學生誦讀諺語、名言警句、古詩詞、古典文學等。在誦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體會到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智慧,在深入領悟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闊展視野,開闊胸懷,提升文化素養。在誦讀過程中,教師要利用自己掌握的傳統文化知識和對傳統文化的情感來引導學生,使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主動投入到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誦讀中,通過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解決在誦讀中遇到的疑惑,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
5.運用多媒體引入,提高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可以給學生提供直觀生動的學習素材,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傳統文化視頻、動畫等內容,使他們在直觀情境下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大大提高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盤古開天辟地》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盤古開天辟地的動畫故事,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激發他們對課文的興趣,再通過閱讀感受神話故事豐富的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其他的神話故事,如《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哪吒鬧海》等,讓他們了解更多的神話故事。
6.利用情境模擬引入,獲得深刻學習感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在學習古詩詞傳統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模擬古詩詞中描寫的內容,使他們深刻體會到古詩詞的內涵,深入掌握古詩詞的內容,更好地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情境教學中,學生需要正確把握古詩詞的內容,探究古詩詞的創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經歷、情感等,才能在情境中一邊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詞,一邊活靈活現地模擬出古詩詞中描寫的動作、神態等。學生通過情境理解了教材中的古詩詞后,教師還可以引入作者寫的其他詩詞,讓學生繼續研究和探索,通過思考獲得對其他詩詞的感悟,使他們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得到延伸,掌握豐富的古詩詞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滲透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要抓住教材中的內容適時引入傳統文化,讓學生通過情境學習、經典誦讀等方法感受傳統文化,不斷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不斷提高文化素養,從而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 李惠彥《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科學實施》,《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16期。
[2] 陳雅涵《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8期。
[3] 張鑫《國學經典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甘肅教育》201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