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鈞亮
摘 要:本文結合兩安瑤族民族服飾的特點,分別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繪畫課程教學、手工課程教學和校園文化活動融入兩安瑤族民族服飾文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兩安瑤族 民族服飾文化 教學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1.031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人們逐漸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加強重視力度。教師在教學中,以新課改為基礎,深化教育改革,融入兩安瑤族民族服飾文化特色,可以促使學前教育中蘊含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推進民族復興,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本文從學前教育專業的不同課程類型入手,深入開展分析,探索其教學價值,以供參考。
一、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中融入兩安瑤族民族服飾文化
將兩安瑤族民族服飾文化與學前教育專業相結合,可以促使現階段的教學內容更為豐富,促使學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知識,產生良好的民族文化意識,實現文化傳承。廣西賀州的瑤族服飾因瑤民的居住地域因素而產生鮮明的特征,在中國服飾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賀州市鐘山縣兩安瑤族自治鄉的瑤族因自身的地域特征而聞名,并與其他地區的瑤族存在一定的差異之處。瑤族無自己民族的文字,因此在瑤族服飾中以圖案紋飾為主,該民族的服飾圖案絢麗多彩,呈現出明顯的特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首先明確瑤族服飾的特點,明確其教學特色,以此為基礎,靈活運用現有的計算機技術制作課件,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瑤族服飾,促使學生加深理解,形成完善的學習意識,提升自身的設計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瑤族服飾開展探索,收集搜索相關的資料,分析瑤族服飾的設計元素。教師可以根據現實生活分析不同節日瑤族服飾的色彩與款式,也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博物館參觀展覽,打造全新的教學模式,深入了解瑤族服飾不同款式的寓意,逐漸引導學生探索更為豐富的事物與環境,深入了解瑤族文化與歷史,并掌握知識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瑤族居民生活環境,走進居住地去感受,促使其明確瑤族文化,感受瑤族日常生活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還可以帶學生參與瑤族的跳盤王、耍歌堂等民族活動。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分析教學內容,掌握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習慣,在探討中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與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邀請優秀的瑤族民族舞蹈藝術傳承者到學校開展相關的活動,深入分析瑤族舞蹈藝術方面的服飾文化,以實際的案例開展教學,促使學生深入了解其文化內涵,感受文化思想,實現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擴展,保證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實際的學習情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在實踐中加深對舞蹈藝術、服飾文化的正確認知,提升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與綜合文化素養。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感受瑤族民族文化的內涵,在實踐中促使教育質量提升,保證其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教師的教學要適應時代發展,激發出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水平。
二、學前教育專業繪畫課中融入兩安瑤族民族服飾文化教學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以繪畫課程為基礎,可以引導學生描繪瑤族民族圖騰,或者臨摹其較為著名的民族服飾圖案,優化其服飾色彩搭配,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可以促使現階段的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知識內容。例如,瑤族人民信奉盤王,其將“龍犬”作為祖先盤王,形成盤王印圖案,大多數的瑤族男女將盤王印圖案秀在胸前或者頭巾上,以表達出對先祖的紀念,展現出瑤族獨特的圖騰符號。針對瑤族歌舞的獨特性,教師可以引入相關的圖片內容,向學生進行合理地展示,完善教學模式。教師以圖片為媒介,向學生展示文化,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開展創新,促使學生明確瑤族舞蹈獨特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鼓勵學生開展分析,探索瑤族文化中蘊含的思想,對相關的文化開展挖掘,如花鳥魚蟲等代表的寓意。學生通過探索與分析,深入認知其文化價值。教師可以將瑤族民族舞蹈服飾文化與繪畫藝術教學相結合,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的整體創新,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得到發展。教師深入探索現階段的教學理念,將瑤族服飾文化引入教育體系中,可以充分發揮出其文化的教學價值,將復雜繁多的文化與元素相融合,構建全新的發展模式,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索全新的知識內容,形成良好的瑤族文化。接觸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可以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更為豐富,掌握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將民族傳統服飾與文化傳承、教學相結合,可以形成優質的文化環境,將瑤族服飾與現代繪畫藝術相結合,打造全新的教學環境,能夠充分發揮出瑤族服飾文化的教學價值,激發出其生命力,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三、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中融入兩安瑤族民族服飾文化教學
瑤族婦女對服飾的裝飾手段較多,其創新意識較強,促使其服飾的圖案呈現出形式多樣化,并產生大量的工序,如紡織、挑花、染色、刺繡等,通過不同的工序使其服飾的美感提升,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求,展現出獨特的民族色彩。通過多種工序的處理,瑤族服飾藝術性得到提升,展現的色彩更為富麗,因此教師可以將其內容融入手工課中,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手工促使學生對瑤族服飾文化中蘊含的內容進行合理地實踐,尤其是圖案設計,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練習,深入分析其服飾的內涵與意義,掌握其相關的內容,使刺繡手藝與編織能力得以提升,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開設相關的課程,針對學生的需求與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如紡織、裁剪、刺繡、印染等,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掌握專業知識內容,令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素養,根據自身的思想意識創新,融入全新的文化,賦予作品生命力,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彰顯出瑤族民族文化的特色。同時,良好的手工課還可以促使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優化自身的創新精神。教學中,教師應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校園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新能力,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基礎上實現民族復興,滿足當前的教育要求。
四、學前教育專業校園文化中融入兩安瑤族民族服飾文化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瑤族民族文化融入傳統校園中也是教學的重要措施,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現有的思想理念,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舉辦相關的專業技能比賽。教師還可以開設本專業的特色課程,為學生營造優質的校園文化,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學生可以自行制作相關的文化服飾,根據自身的喜好進行創新,形成優秀的服裝作品,促使民族特色得到發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民族特色,提升技能水平,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院校可以積極開展相關的比賽,融入瑤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促使學生學會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彰顯出瑤族文化的價值,煥發出瑤族文化的生命力,實現文化的傳承發展。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融入兩安瑤族民族文化可以促使教學內容發生改變,創新教學模式,以學生為基礎,豐富學生的專業文化知識,促使學生明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在專業教育實踐中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帶動其創新能力與審美意識提升,成為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燕、劉麗芝《基于民族傳統文化背景下的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改革與創新》,《中外企業家》2020年第18期。
[2] 孫濤《將傳統文化滲透進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的策略淺析》,《戲劇之家》2020年第13期。
[3] 覃理莉《廣西非遺文化融入少數民族地區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路徑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