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摘要:隨著我國旅游業的持續繁榮發展和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日益成熟應用,以及在良好的國家政策環境下,智慧旅游應用前景廣闊。文章借鑒國內學者相關研究成果,構建了廣州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為廣州智慧旅游城市發展綜合評價提供參考。
關鍵詞:廣州;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蓬勃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伴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移動智能終端等現代信息通訊技術的日益成熟與廣泛應用,以及國家出臺了系列相關政策關于大力支持旅游信息化的有利環境下,智慧旅游應用前景巨大。
廣州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的“引擎”城市、“一帶一路”和“海洋強國”等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戰略支點,近些年來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實力持續提升。2018年廣州游客數量2.23億人次,同比增長9.23%,旅游收入4008.19億元,同比增長10.9%。《廣州市旅游業“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旅游業增加值要占廣州市GDP的比重超過8%,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成為拉動消費的重要引擎;將廣州市打造成為世界旅游名城和重要的國際旅游目的地、集散地;打造全域旅游。在良好的政府政策、產業機遇、戰略機遇下,廣州智慧旅游建設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然而,隨著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設,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與實踐至今尚未有一個規范的標準,而智慧旅游建設存在盲目性,缺乏規范性管理,因此,本文參照國內學者相關研究,嘗試構建了廣州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
一、廣州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必須有一個科學的框架體系作為依據。IBM提出城市智慧評估應遵循原則:量身定制、統一全面、具有可比性。智慧旅游引領智慧城市建設,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借鑒國內學者相關研究成果,廣州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選取原則如下。
(一)區域性原則
評價指標要“因地制宜”的制定能反映區域“本土化”特色的指標。在廣州智慧旅游評價體系中要堅持區域性原則,因為統一的標準衡量難以反映區域特色和發揮“本土”優勢,即使在相同層次的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也應盡可能反映區域間的特色化和差異性。
(二)系統性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要從系統學的高度,從整體上進行頂層設計,各評價指標的層級、層屬之間構成一個層次分明、邏輯緊密、結構完整、系統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測度和評價廣州智慧旅游,既要從整體上反映出評價指標體系的完整性、層次性、系統性,也要內部反映出智慧旅游評價指標的主要特征和邏輯聯系。
(三)典型性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層級、層屬評價指標均應清晰、簡潔、代表性強,盡可能反映其層級智慧旅游信息化發展水平的科學性,評價的代表性和結果的可靠性。
(四)可比性原則
評價指標選取時應盡量采用相對指標,以確保其可比性。各指標選取的計算標準、計量尺度、計量方法等應根據科學的方法保持口徑的一致性,評價結果便于與其他城市進行橫向比較以及自身發展階段的縱向比較。
二、廣州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近十年來,智慧旅游評價體系的相關研究受到國內學術界不少關注。姚國章、楊季等從智慧旅游的建設目標和發展方向來看,其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含“智慧服務”、“智慧商務”、“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務”四大應用子系統;張凌云撰文提出對智慧旅游評價體系建立在資源配置層、數據采集層、業務應用層、客戶感知層四個層次模型基礎之上。《廣州市旅游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提出,要加強旅游信息化,建設國際品質的旅游服務體系,打造全域旅游,實現智慧旅游的發展要求。借鑒姚國章、楊季、劉利寧、白林等國內學者相關研究,按照智慧旅游的指標的選取原則構建了廣州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廣州智慧旅游城市基礎系統、廣州智慧旅游城市功能系統和廣州智慧旅游城市效益系統。
(一)廣州智慧旅游城市基礎系統
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的“載體”離不開城市基礎設施。廣州智慧旅游城市基礎系統應包括智慧旅游城市建設的基礎網絡(包括光纖接入覆蓋率、無線網絡覆蓋率、寬帶用戶普及率、5G用戶滲透率等)、物聯網應用平臺、云服務平臺、網站平臺及相關技術等組成。
(二)廣州智慧旅游城市功能系統
對智慧旅游城市功能系統的評價是對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下面四個功能系統組成。
1. 廣州智慧旅游城市服務系統
此系統是圍繞游客需求,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信息實時傳遞,增強旅游服務,深化旅游體驗,優化旅游方式和提升旅游品質。具體來說,借助現代現代信息技術使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可以體驗到嶄新的旅游體驗,包括旅游產品支付、旅游方式選擇、旅游產品體驗、旅游服務評價、旅游售后追蹤等,讓游客的旅游過程更順暢,旅游體驗更舒適,旅游經歷更滿意。廣州智慧旅游城市服務系統具體包括國際游客服務系統、國內游客服務系統、移動終端服務系統、旅游目的地網站、旅游景區網站、旅行社網站、酒店網站、旅游投訴服務系統等。
2. 廣州智慧旅游城市商務系統
此系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圍繞游客需求,結合旅游檢測和數據分析,挖掘旅游熱點,打造旅游產品,策劃營銷方案,制定營銷主題等,推進旅游產品的針對性創新,以及營銷方式、途徑、手段的多樣化創新。包括城市旅游營銷系統、旅游電子商務系統、旅游辦公商務系統、旅游商品商務系統、旅游平臺營銷系統、旅游移動商務系統等,反映了智慧旅游城市的線上旅游營銷與商務應用水平。
3. 廣州智慧旅游城市管理系統
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結合旅游信息數據實現旅游與交通、工商、環保、城管、消防等政府部門形成智慧旅游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系統、旅游者管理系統、導游管理系統、景區管理系統、旅游企業管理系統、旅游商品管理系統、旅游交通管理系統、公共安全與信息管理系統、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系統、旅游誠信監督管理系統等。
4. 廣州智慧旅游城市政務系統
此系統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圍繞政府機構、旅游企業、旅游者等旅游需求,提高政府機構的辦公、監管、決策等智能化管理和服務水平、透明度和辦事效率,形成高效、快捷、便民的新型旅游政務系統。廣州智慧旅游城市政務系統包括旅游電子政務系統、旅游應急救援系統、智慧旅游政務平臺系統、服務質量監督系統等。
(三)廣州智慧旅游城市效益系統
廣州智慧旅游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還應從旅游經濟效益和旅游社會效益兩個方面對智慧旅游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價,從宏觀上反映智慧旅游實施的效果。
1. 旅游經濟效益評價系統
指智慧旅游對廣州旅游經濟效益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于變化的評價系統。主要包括旅游者人數及增長率、旅游總收入額及增長率、旅游外匯收入額及增長率、旅游業增加值及增長率、家庭旅游消費及占總消費支出比例、旅游線上收入及增長率、旅游線上收入及占旅游營業收入比例等指標。
2. 旅游社會效益評價系統
指智慧旅游對廣州社會安定、協調、健康發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于變化的評價系統。主要包括城市旅游知名度、游客忠誠度、游客及市民認可度、旅游企業管理及服務水平、旅游資源利用強度、旅游地環保投入額、游客及市民滿意度、游客及市民環保意識、旅游就業率、旅游業從業人員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旅游地居民整體受教育程度、文化與習俗等指標。
三、結語
智慧旅游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從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伴隨廣州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智慧旅游的研究與實踐也應與時俱進,其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也應不斷改進。本文借鑒國內相關研究成果,構建了廣州智慧旅游城市評價指標體系,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與實踐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劉利寧.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06):67-71.
[2]白林.山東省智慧旅游城市發展現狀及評價體系分析[J].現代商業,2016(27):97-98.
[3]姚國章,陳菲,周曉平,周冰倩.智慧旅游的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商貿,2013(20):110-111.
[4]楊季.天津市智慧旅游城市評價與發展研究[D].石家莊:河北地質大學,2017.
*基金項目:廣州市屬高校科研項目“廣州智慧旅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1201620665)。
(作者單位:廣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