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威
摘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競爭日益激烈,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斷探索多元化的發展之路,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逐步意識到加強財務內控管理的重要性,降低經營風險。但由于國有企業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及管理經驗,導致財務內控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依然存在諸多問題。財務內控管理機制及配套的內控制度不完善造成整體財務內控體系與實際運營發展嚴重脫節,然而,在不完善的財務內控體系指引下,加上財務團隊管理水平不高,導致財務管控執行力薄弱,與此同時,企業內審機構形同虛設,又無法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面對這一系列財務內控管理問題,國有企業在運行中可以通過搭建財務內控管理機制、完善財務內控制度,加強財務內控管理執行力度以及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職能等多元化手段,以事前審批、事中控制、事后監督的形式防范財務風險,建立有效的適合企業發展戰略及經營實際的財務內控管理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財務內控管理作用,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控管理;財務風險;管理措施
一、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概述
(一)財務內控管理的概念
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是以企業財務會計控制為核心,依托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管理等多個方面和環節進行全方位管控的內部控制管理手段,是當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簡單的制定制度和計劃,而是使財務內控與企業經營活動相互交織,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夠依照既定目標前進,是推動企業有效發展、持續發展、良性發展的必要手段。
(二)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的重要性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競爭日益激烈,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斷探索多元化的發展道路,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國有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目標。然而,在開展各項業務活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風險,給國有企業財務內控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內控管理體系的完善能夠規范企業各項經濟業務活動,有效降低經營風險,從而促進企業戰略目標有效完成。
1. 有助于防范經營風險
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全面提升財務內控管理水平,使企業的每一個環節都融入到良好的內控環境中,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經營活動中的財務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同時又利于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產運行效率,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2. 有助于穩健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國有企業在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下,通過加強財務內控管理,可以促進企業各部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在完善的預算體系下,以科學的手段合理預測各項目收支情況,并對執行結果進行考核,使國有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如此良性循環,助力企業穩健實現長期發展戰略目標。
3. 有助于提升財務信息質量
國有企業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內控管理,全面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與及時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二、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意識雖然在逐步提升,但由于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及管理經驗,財務內控管理水平依然參差不齊。很多企業開展財務內控管理活動,參照的基本理論大多是借鑒國內或國外先進企業的成功案例,并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狀況和實時的市場變化情況,導致在內控管理的實施過程中無法實現針對性、有效性的風險防范,所以,當下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財務內控管理體系不完善
1. 財務內控管理機制建設遲緩
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機制的建設重心較多落在內控框架體系搭建上,重視形式,但實質上并未對企業內部風險漏洞進行及時有效的防范,整體財務內控管理機制建設較為遲緩。第一,預算管控機制不全面。預算編制脫離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及預算管控缺乏針對工作實際情況的優化調整導致預算執行結果偏離預算指標導向,且預算執行情況考核較弱,整體預算機制發揮管控作用不高。第二,國有企業經濟活動內控審批機制不完善。一方面,事前審批機制不健全,業務人員往往在經濟活動完成后,履行最終財務結算程序,而此時財務內控管理職責只能被動發揮甚至無法發揮,另一方面,集團型企業財務管理較為混亂,下屬公司往往偏離集團總部的管理理念,達不到管理步調的統一。
2. 財務內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財務內控管理制度是內控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但部分國有企業的內控制度建設僅僅是滿足制度建設工作形式上的要求,主要沿用傳統制度或者參照上級單位的相關規定生成的速成版,并不完全滿足企業自身實際經濟活動及發展要求。這種缺乏針對性及合理性的制度,只是生搬硬套的文字堆砌,沒有經過深入的研究,在執行過程中流于形式,無法真正滿足內控管理需要。
3. 財務風險防范不到位
第一,投資風險防范不到位。由于國有企業本身具有一些資源優勢,導致其財務風險防范意識薄弱。部分國有企業的投資成本較大,但投資收益卻比較少,主要是投資項目缺乏前期調研及充分的可行性分析,這種謹慎性不高的投資行為給企業帶來了財務風險。第二,資金運營風險防范不到位。在國有企業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及存貨占比相對較大。首先,部分國有企業只注重銷售業績,忽視應收賬款的控制情況,為了增加銷售收入,在對客戶信用等級了解不夠的情況下,依然采用賒銷方式經營,導致應收賬款大量增加,甚至部分長期無法收回。其次,存貨超儲積壓,存貨流動性差,不僅占用了企業大量資金,還耗費大量的保管費用,同時,企業還要承擔市價下跌所產生的存貨跌價損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損失,嚴重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
(二)財務內控管理執行力薄弱
1. 業財分離
目前,很多國有企業的業務經營與財務管理都處于自顧自的狀態,達不到互幫互進的效果。業務部門追求銷售額而忽略內控管理要求,財務部門的工作重心是會計記錄及會計報告,與業務結合較少,既不了解一線的市場信息,無法協助預測企業預算,同時,對經營中的問題也不能給予針對性的財務意見。業財分離的現狀主要是由于企業管理層較為偏重業務,對財務內控管理執行中的漏洞重視不夠,導致財務內控管理職能弱化,最終只發揮了財務服務職能。
2. 財務團隊綜合素質不高
第一,國有企業財務團隊整體水平不高,無法真正滿足財務內控管理的需要。首先,財務團隊部分人員專業性不強,掌握的政策法規滯后,又疏于學習,安于現狀。第二,流于形式的財務內控管理體系,無法為財務提供正確的管理導向,尤其是內控制度沒有下達到每一位財務人員,財務管理活動不能做到有據可依。第三,財務人員在整體財務管理鏈條上并未充分發揮各崗位模塊職責,尤其財務審核、復核等職能弱化,財務人員疏于財務手續的合規性、合理性、完整性及嚴謹性審核,不能敏銳的識別財務風險,嚴重影響了內控管理環境的穩定運行。
3. 信息化系統不完善
目前,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內控信息化水平偏低的問題。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一方面,簽批單據及文件完全依靠線下流轉的手段,不僅增加了主觀及客觀的管理漏洞,也無法滿足現代財務內控全面性、高效性及嚴謹性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手工進行相關財務數據的核算與匯總,因為記錄不及時、不嚴緊等原因,導致財務信息不準確,不完整、不適用,無法為企業提供有效的財務決策信息,同時,財務人員大多疲于繁雜的手工勞動,重復工作,降低了財務內控工作效率。
(三)內審監督職能發揮不充分
為了搭建完整的內控管理體系,部分國有企業設立了內審機構,部分企業雖未設立專門的內審機構,一般會設置內審監督崗位。然而,僅僅是滿足了形式上的需要,企業并未真正重視內審監督職能的重要性,導致無法發揮對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和控制的作用,最終并未有效的降低財務內控管理風險。
三、加強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的措施
國有企業為了長效發展,要針對性的制定財務內控管理措施。第一,學習先進的內控管理理念,吸取外部有效的內控管理經驗,找到自身的財務管控風險點,結合經營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財務內控管理體系。第二,企業要將財務風險管控意識向下宣貫與推廣,使良性的財務管控環境融入到整個企業,充分發揮財務內控管理執行力。第三,發揮內審監督作用,保證財務內控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一)完善財務內控管理體系
1. 完善財務內控管理機制
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內控管理機制將直接關系到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及風險控制水平,實現有效管控財務風險的目的。
第一,完善預算管理機制。從計劃到量化,從個體到整體,從短期到長期,建立科學有效的預算體系。首先,提升預算編制工作的科學性及合理性,以企業戰略規劃為導向,結合產品市場定位,立足企業發展實際,編制預算;其次,實時關注預算執行情況及因企業戰略調整導致的預算偏差,對預算進行優化,增加預算的可執行性;最后,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強化對預算執行的績效考核,充分調動企業各部門和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二,完善經濟活動內控審批機制。首先,國有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機制下,設立經濟活動事前審批機制。事前審批機制有別于事后結算審批,可以第一時間堵截風險,不必亡羊補牢。事前審批、事中控制、事后監督,這樣才能有效控制財務風險;其次,基于謹慎性原則,集團型國有企業建議采用財務集中管理模式,以達到集團對分子公司經濟活動全方位統一管理和監控的目的,防范風險,提高集團全級次管控水平。
2. 建立健全財務內控管理制度
目前,國有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管理層級越來越深、經營產業日益多元化,面對財務內控管理難度的加大,國有企業逐步意識到要借助制度規范來實現企業內部管控。第一,依據企業完整的財務內控管理機制建立全面的內控管理制度,不留空白。第二,要建立符合企業經營特點及管理實際情況的切實可行的財務內控制度,不硬搬文字。第三,在后續內控管理工作中,要綜合考慮現行政策要求、市場情況等,對內控制度進行改進,不斷優化。第四,設立專門的內控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從制度初建、制度可行性研究、征求全員意見、整合優化到制度宣貫推廣及制度執行情況等工作,不偷工減料。如此行之有效的內控制度可以為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實提供支撐,并為有效處理財務管理問題提供依據。
3. 加強財務風險防范
國有企業要建立財務風險預警與評估機制,加強財務風險防范。第一,防范投資風險,加強投資項目前期調研與可行性研究,選擇較為穩健的投資項目,后期緊密跟蹤并評估項目執行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預警防范對策。第二,降低企業應收賬款及存貨運營風險。首先,盡量減少賒銷經營,對客戶進行信用評級,及時調整應收賬款回收對策,防范逾期應收賬款風險。其次,盡量采用訂單的營銷方式,減少庫存,減少資金占壓。企業應熟悉時事政策、掌握經濟走勢,洞察市場變動,以自身優勢為依托,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前景光明的市場中。
(二)加強財務內控管理執行力
1. 推進業財融合
企業管理層需要重視及支持財務管理工作,推進業財融合,使人才和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加強業務及財務的有效交流,充分發揮財務在企業發展經營中的管理及服務雙重職責,使企業在規范化的前提下,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
2. 加強財務團隊建設,提升財務整體素質
第一,定期組織財務人員參加相關的培訓與學習。一方面,學習新的會計準則、法律法規、稅收政策,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加強制度宣貫,將內控制度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使財務管理有據可依。最后,及時接收掌握財務領域發展動態及內控管理導向,學習和積累財務風險的管控經驗,為日后的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第二,充分發揮財務各崗位職能,降低財務風險。財務支出合理性、合規性及完整性的把握,經營項目資金流、發票流及貨物流的審核等,財務人員在如此多元化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能再墨守陳規,提倡多思考,多提問,多學習,提高財務管控能力,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3. 推進信息化建設
國有企業要充分意識到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利用現代化管理工具在組織結構框架設置、部門權限、相應管理層權限等方面給予剛性控制,實現資金、業務和信息三流的集成管理,實現信息的高度共享。這樣不僅能堵塞財務內控審批流程中的漏洞,提升工作效率,還可以提高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同時,把財務人員從繁雜的手工勞動中解救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去發揮財務管理職能,使財務內控管理更加高效。
(三)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職能
內審部門作為國有企業重要的監督機構,對財務風險管理和企業發展決策有著重要的監督和推進作用。第一,設立專門的內審監督部門或專職的內審崗位,制定年度工作目標及工作計劃,同時,擇優選擇內審人員,專業性、原則性、洞察力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必不可少。第二,嚴格依據財務風險管理的相關制度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財務風險管理的專項檢查,加大對資金流的監管,與此同時,加強集團企業分子公司,尤其是京外分子公司的監督檢查,降低企業整體財務管控風險。
四、結語
國有企業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應加強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工作,這對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企業通過完善財務內控管理體系、加強財務內控管理執行力度以及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職能等多元化手段,建立有效的適合企業發展戰略及經營實際的財務內控管理環境,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財務內控管理作用,促進企業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劍.如何加強國有企業的財務內控管理[J].中國商論,2019(08):130-131.
[2]黃洪奎.關于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及財務風險防范思路的構建研究[J].時代金融,2019(20):151-152.
[3]朱樂.國有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外企業家,2020(01):40.
(作者單位:北京牡丹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