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月明 胡煒駿
[摘要]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是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內在要求。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應遵循橫向拓展、縱向延伸、多元發展、育訓結合的邏輯主線。審視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發展現狀,仍存在普職貫通滯后、學歷層次偏低、教育形式單一、校企合作不暢等問題。鑒于此,應從打破普職壁壘、升格學歷層次、創新教育形式、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推進,確保我國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有序構建。
[關鍵詞]終身學習;職業教育與培訓;育訓結合;普職貫通;學歷層次
[作者簡介]洪月明(1986- ),女,蒙古族,遼寧錦州人,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助理研究員,碩士。(浙江 ?義烏 ?322000)胡煒駿(1989- ),男,廣東揭陽人,德國弗倫斯堡大學勞動、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在讀博士。(德國 ?弗倫斯堡 ?D-2494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校級重點課題“終身學習視野下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構建主線、問題與出路”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D2020CJ501-01)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0)21-0036-08
進入新時代,面對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學習需求,我國迫切需要建立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的需要。終身學習是人們接受不同類型教育的綜合與統一。職業教育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應以構建終身性教育與培訓體系為導向,推動職業教育朝著現代化、優質化的方向發展。對此,基于終身學習視野,構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意義。
一、終身學習時代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構建的主線
構建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首先應從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發,結合終身學習的特點和民眾需求,厘清其建設主線。具體來看,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應遵循以下四條主線。
(一)橫向拓展,充實職業教育與培訓內容供給
通??矗敖K身學習”往往是作為一個時間跨度概念被人們所認知和理解的,但實際上,“終身學習”理念照進現代教育體系的現實,首要的支撐條件不是學習時間的長度,而是教育內容供給的寬度。如果沒有充實豐富的教育內容供給,受教育者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學習就很難找到與自身學習需求相匹配的學習資源,終身學習也就無從談起。對每一位受教育者而言,職業教育與培訓內涵的橫向拓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首先要注重橫向拓展,充實職業教育與培訓內容的供給。
一方面,能夠確保具有不同學習需求的職業者都能匹配到適合的教育內容。終身學習的本質是在迅速變化的時代條件下,個人通過不斷學習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社會整體的變化從宏觀層面的產業、中觀層面的行業、微觀層面的職業三個層面影響著所有職業者,而每個職業者個體要實現終身學習,不僅需要隨時了解產業行業的變化和創新動態,更需要不斷更新自身在特定崗位上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儲備,持續提升自身的職業綜合素養,由此便衍生出多樣化的學習需求?,F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要滿足這種需求,必須大力拓展教育內容,讓每一種學習需求都有與之匹配的教育內容供給。
另一方面,能夠確保處于職業生涯不同階段的職業者都能匹配到適合的教育內容。所謂終身學習,也可以通俗地理解為持續學習。每一位職業者個體在職業生涯中的不同階段,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都不相同,職業者基于不同的職業發展規劃,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更是大相徑庭。例如,部分職業者沿著“技術員→技術骨干→技術專家”的職業成長路徑發展,其終身學習的主要方向就是專業知識和技術的積累、進階,講究的是專業學習的深度;部分職業者沿著“基層員工→管理者→高級管理者”的職業成長路徑發展,其終身學習的主要方向就是綜合素質、職業素養的全面發展,講究的是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寬度。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要滿足這種需求,同樣需要大力拓展教育內容,讓處于不同職業生涯階段的學習需求都有與之匹配的教育內容供給。
(二)縱向延伸,延長職業教育與培訓層次鏈條
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旨在推動教育時間的延伸,延長層次鏈條是應有之義,其價值主要體現在:
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受教育者的專業積累,提高人才培養規格。廣義的終身學習是個體終其一生,持續不斷地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狹義的終身學習則是特指個體在自身所從事的專業領域持續“深耕”,不斷深化專業積累,厚植專業素養。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延長人才培養的層次鏈條,就是為有志于深入鉆研專業的職業者創造深造的機會和條件,從而激發職業院校學生、社會勞動者終身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吸引、激勵更多受教育者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逐步成長為高素質人才,從而從整體上提升我國人才培養規格。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職業再教育的層次,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職業再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職業者實現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不論是接受過系統學校教育的職業院校畢業生,還是未接受過系統學校教育的勞動者,在長期的從業過程中,隨著從業經驗的積累和實踐技能的進步,很容易出現專業知識水平落后于實踐技能水平的情況,此時他們就需要重新回到學校,接受更高層次的繼續教育,這也是廣大職業者進行終身學習的主要方式。很顯然,如果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層次過低,無法滿足職業者高端的再教育需求,將不利于勞動者的終身學習,也不利于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可以說,延長職業教育與培訓層次鏈條,提升職業再教育的層次,是建設終身性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必然要求。
(三)多元發展,豐富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方式途徑
終身學習作為一種持續性的學習活動,除了需要充足、高質量的教育內容供給支持以外,還需要豐富的學習途徑和方式,建立足夠豐富多樣的學習渠道,保障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所追求的終身學習能夠落到實處。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豐富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方式和途徑必不可少,其重要性在于:
一方面,為廣大職業者終身學習創造必要的機會和條件。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開放化、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職業教育明顯表現出從單一的學歷教育向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的大職教體系演進的發展趨勢。可以預見,隨著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深化、1+X證書制度以及“學分銀行”建設的全面推行,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社會性生源進入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接受教育,學習新知。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職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齡層次的生源基于個人條件以及生活工作條件的差異,所能采取的學習方式、學習途徑也千差萬別,這就需要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方式和途徑,為職業者終身學習創造必要的機會和條件。
另一方面,為職業教育與培訓內容傳達到學習者提供必要條件。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不能只依靠學習者個體自覺,被動等待生源前來報考,而是要抓住職業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機遇,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向潛在受教育者推送教育服務,承擔起職業教育主體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促進公民終身學習等方面的職責和作用,而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豐富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方式和途徑,為職業教育與培訓內容傳達給學習者奠定基礎,創造條件。
(四)育訓結合,健全職業教育與培訓構成要素
育訓結合是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形式,涵蓋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活動的核心構成要素,集中體現了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和根本特征。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應契合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走育訓結合的發展道路。
一方面,推動知行合一,堅持專業知識教育與技能實操訓練相結合。兼具專業知識與實操技能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區別于其他人才類型的主要特點,也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競爭優勢所在。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應強化專業知識教育與技能實操訓練,夯實實用型人才能力素質結構的“基本面”,需要特別注重兩者的結合,在完成一定階段的專業知識教育以后,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實操訓練,在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融入實踐訓練,在實踐訓練中深化專業知識理解。
另一方面,落實德技并修,堅持職業精神培育與技術能力培育相結合。職業精神與技術能力是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成才的核心支撐。加強學生的職業精神教育,有利于培養他們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執著追求的精神,強化對將來所從事職業的心理認同感,激勵他們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加強學生技術能力教育,要關注新時代賦予“技”的新內涵,從單純的技能傳授轉變為使從業者具備技術技能、職業資格,為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生存就業以及長期職業成長做好準備。構建終身型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職業學校要強化德技并修,堅持職業精神培育與技術能力培育相結合,這不僅是為學生的生存就業做準備,更是為學生未來長期的職業成長打基礎。
二、我國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構建的問題
在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已經成為人們自我成長的重要方式。然而,與社會大眾的終身學習需求相比,我國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還存在一些局限和問題,表現如下。
(一)普職貫通滯后,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延展性差
貫通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是終身學習視野下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橫向拓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健全我國人才培養渠道、充實教育內容供給的重要形式。然而,當前我國普職貫通的進程仍然滯后于學習型社會的建設需要,導致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延展性差,社會吸引力偏低。具體表現在:
第一,普職貫通共識仍待形成,“壁爐現象”難以破除。近年來,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我國職業教育的現代化建設進程明顯加快,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更加凸顯。但是,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仍然存在資金資源投入不足、教育質量不高、社會認可度偏低等一系列問題,在落實普職貫通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職業教育師生熱情高漲而普通教育師生態度冷淡甚至拒絕的情況,在短期內這種“壁爐現象”還難以得到改觀。
第二,普職貫通缺乏可行的制度安排和措施,相關工作推進緩慢。早在2010年,我國教育界就提出了“普職融通”的概念和思路,一些地方逐步進行了相關探索。但由于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教育制度、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方式等差異較大,全面推行普職貫通面臨諸多體制機制障礙和實踐層面的難題,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未探索出一套科學合理、成熟可行的普職貫通模式和路徑,由此造成各地的普職貫通政策提倡多,制度安排和具體措施少,相關工作推進緩慢,短期內還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
第三,區域普職教育資源統籌層次低,協調性差。實施普職貫通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促進教育資源共享、人才共育,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地方政府統籌規劃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發展,實現兩者之間的一體化建設。但在現實實踐中,很多地方并沒有打破普職教育之間的體制障礙和制度壁壘,區域內普職教育資源統籌層次低,建設發展協調性差,難以支撐普職全面貫通。
(二)學歷層次偏低,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上升瓶頸明顯
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建設完善的學歷層次“階梯”是基本要求。從國外建設發展經驗看,完善職業教育學歷層次是提高職業教育社會吸引力、激勵技術技能型人才不斷成長和持續深造的根本性措施。目前,由于多種原因,我國尚未建立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規格的學歷層次體系,使得職業教育深造遭遇“天花板”,不利于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
眾所周知,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參照國際通行的學歷層次設置規則,分別建立了本科、碩士、博士三個相互銜接的高等教育學歷層次,各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制度,都已經較為成熟。與之相比,現階段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僅有??茖W歷,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試點工作于2019年剛剛啟動,碩士層次的職業教育尚處于空白。高層次職業學歷教育的缺失,導致短期內我國無法提供高規格的高職教育資源,由此衍生出兩方面問題:一方面,弱化技術技能型人才終身學習的動力。終身學習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和口號,它是時代發展對勞動者提出的客觀要求。倡導終身學習,不僅要大力宣揚終身學習理念,更要有完善的社會制度、教育制度來予以保障。在高層次職業學歷教育缺失的現狀下,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持續學習就只能依靠自覺,相關學習成果無法得到教育體制的認證,學習成果無法直觀地呈現給用人單位,這無疑會弱化技術技能型人才終身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高層次職業教育資源建設乏力。由于我國過去沒有本科層次以上的職業學歷教育,因而無論是民辦職業教育機構,還是公辦職業院校,都沒有開發本科層次以上職業學歷教育資源的經驗,也沒有相關教育資源的積累,這就造成高層次職業教育資源建設乏力,職業院校畢業生、社會勞動者都無法系統地接受高層次的職業教育,不利于民眾踐行終身學習理念。
(三)教育形式單一,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覆蓋面狹窄
長期以來,我國在教育建設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重正規教育輕非正規教育的傾向。盡管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了夜間大學、社區教育等非正規教育形式的探索,在普及文化知識和技術技能上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數十年來,非正規教育始終沒有擺脫邊緣化的地位,以全日制學校教育為代表的正規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一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當年度全國本??飘厴I生人數達到758.53萬人,而成人本??飘厴I生僅有213.14萬人,自學考試學歷教育取得畢業證書的人數更是只有48.98萬人。成人本??普猩嫦虻氖撬心挲g超過18周歲的公民,其潛在受眾數量遠高于本專科統招面向的學生群體,而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成人本專科的畢業生數量卻遠低于統招本??飘厴I生數量,自學考試畢業生人數只相當于統招本??飘厴I生人數的“零頭”??梢姡钦幗逃谖覈陌l展程度還很低,與建設終身性國民教育體系的要求相比,還有巨大差距。
在職業教育領域,教育形式單一帶來的負面影響便是職業教育與培訓覆蓋面狹窄,大量有終身學習需求的勞動者難以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途徑和方式,也難以享受到高質量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服務。例如,現代社會中很多職業者都有“充電”的自我成長需求,但在較快的城市生活節奏和較大的工作生活壓力下,職業者不可能脫產進行長期的系統化學習,只適合碎片化或半工半讀的學習模式。但由于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形式較為單一,針對非正式學習的師資建設、課程開發、教育內容打造、教學渠道建設等各項工作還比較滯后,職業者進行碎片化學習、半工半讀時往往難以尋找到優質的師資和學習資源,也難以尋找到合適的學習渠道,進而導致終身學習缺乏現實條件支撐。
(四)校企合作不暢,職業培訓體系基礎薄弱、作用有限
職業培訓作為職業教育的基本職能之一,也是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實際上,在社會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崗位從事各項工作的勞動者中,大部分個體的終身學習主要是通過持續接受職業培訓來實現的,因此大力發展職業培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是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根本要求。然而,在我國職業教育建設發展的歷程中,職業教育在很長一段時期里并沒有明確自身的類型定位,在辦學模式、教學體系建設上模仿普通教育,把大量資金資源都投入到了學歷教育建設中,導致職業培訓發展程度較低,不僅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職業培訓專業能力不足,開展職業培訓所需要的軟硬件條件和教學資源建設也比較落后,無法滿足全社會日益增長的職業培訓需求。
為了補足職業教育領域職業培訓基礎薄弱、能力不足的“短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勵各級各類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廣泛開展合作,實施校企“雙元”育人,借助行業企業的力量來充實職業學校的師資力量以及其他教育教學資源。從實際效果看,最近幾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推進為職業教育帶來了新氣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職業學校開展職業培訓能力欠缺的問題。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很多基礎性、根本性問題還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如校企合作“一頭熱”“兩張皮”“雙元”育人機制不暢、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程度不深、行業組織的作用尚未有效發揮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呈現出表面繁榮,實際成效不彰的兩極分化現象。職業教育領域的職業培訓發育程度不足,讓很多職業者踐行終身學習理念時有心無力,找不到與自身學習需求相匹配的培訓資源和途徑。
三、終身學習視野下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構建的出路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需要通過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教育形式,打造開放、靈活、多元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教育教學體系,引導民眾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并實現持續學習和自我成長。
(一)打破普職壁壘,促進普職教育體系橫向貫通、融合發展
普職貫通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大趨勢,終身學習視野下橫向拓展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內涵和容量,要下大力氣打破普職壁壘,促進普職教育橫向貫通、融合發展。
第一,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毙聲r期構建終身型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必須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國家在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上,要一視同仁地對待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基于職業教育辦學成本高于普通教育的客觀現實,應加大對職業教育領域的財政投入,引導社會各界以及普通民眾重視職業教育,支持職業教育事業發展。
第二,加強頂層設計,提高普職貫通相關政策和措施的針對性。普職貫通不僅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發展趨向,也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終身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國家對于普職貫通的政策和措施供給,不應停留在指導、建議、鼓勵、提倡的層面,而要針對普職貫通過程中面臨的根本性問題,從頂層設計層面加以解決。一要全面審視、科學規劃高中階段普職融通的教學體系,改革高中階段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內容供給,促進中職與高中融合發展。二要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制度,賦予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同批次錄取的權利,探索普通高校面向中職學校學生招生考試的辦法,建立高等教育領域普職貫通的“立交橋”。
第三,加大區域普職教育統籌協調力度,促進普職一體化發展。在目前我國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分屬不同職能部門管理的體制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與人社部門應加強溝通,立足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協調地方普通教育發展與職業教育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校園建設、師資建設、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實現統一規劃、協同發展,促進區域教育資源共享、人才共育。與此同時,地方職業學校與普通學校要加強校際溝通與合作,聯合開發實用型強、適應性廣的課程、教材等,從中觀和微觀層面促進普職一體化建設。
(二)升格學歷層次,大力發展本科及以上的高層次職業學歷教育
職業教育學歷結構不完善、學歷層次偏低客觀上引發了社會民眾對職業教育的歧視,這已經成為我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主要障礙之一?!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截至2020年6月,全國已有21所高職院校獲得教育部批準,成為本科職業教育試點院校,掀開了高職教育向更高層次和水平邁進的新篇章。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要大力發展本科及以上層次的職業學歷教育,完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層次結構。
第一,要加快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要深刻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教育改革發展大勢,積極貫徹國家教育政策方針和要求,實施人才培養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按照“學科為體、專業為用”的思路,改革專業建設和運行的機制和體制,推動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由學科導向轉變為需求導向,逐步向應用型高校轉型。
第二,要加快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資源的建設進度。由于長期以來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缺失,相關教育資源建設完全沒有積累,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難免會遇到優質師資短缺、教學內容匱乏、課程資源不足等問題。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支持本科職業教育建設發展的力度,從教育經費投入、師資培養、人才招聘、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內容打造等各個方面給予政策和資源上的傾斜,加快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資源的建設進度。
第三,適時開展研究生層次職業教育的探索。健全職業教育學歷結構和學位體系,繞不開研究生層次的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比,我國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時間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了,因此更需要及早開展研究生層次的職業教育探索工作。教育部門應適時組織產業界資深人士、教育界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探討研究生層次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總體規劃、建設藍圖等,增強頂層設計和理論研究積累,確保條件成熟時能夠及時啟動試點工作。
(三)創新教育形式,注重各類非正式學習成果的積累和認定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過度依賴全日制學校教育這一種形式,非正規教育、非正式學習的渠道和方式明顯不足,延緩了我國學習型社會的建設進程。新時期構建終身性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必須創新教育形式,打破全日制學校教育“一家獨大”的傳統格局,推動形成各種非正規教育、非正式學習“百花齊放”的局面,鼓勵、吸引更多人進行自主學習、終身學習。
第一,各級各類職業學校要重視非正式學習的作用,加強非正規教育資源的建設,拓寬非正式學習渠道。隨著人類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民眾獲得的信息和知識會更加便捷,成本也更低,非正式學習將成為人們終身學習的主要形式。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各級各類職業學校都應轉變教學理念和方式,重視非正式學習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職業學校要加強非正規教育資源建設。依托于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社會教育資源的重要一極。職業學校理應緊跟教育發展的時代趨勢,配置資源、組織教師積極開展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豐富職業教育資源的載體和內容,提高數字化教育資源的供給能力。其次,職業學校要拓展新興學習渠道,融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ヂ摼W、智能設備的高度普及為人們開展各種形式的線上、線下學習開辟了廣闊空間,提供了便利條件。職業學校應根據社會大眾生活、學習方式的變化,提升校園信息化建設水平,探索信息化、碎片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教學模式,不斷拓展新興學習渠道和方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選擇。
第二,大力推進學分銀行建設,促進各類非正式學習成果的積累和認定。學分銀行是構建全社會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載體,也是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發揮效用的關鍵。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推進學分銀行建設,促進各類非正式學習成果的積累和認定尤為重要。首先,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承擔起主體職責,明確學分銀行的建設方向和路徑,搭建制度機制建設框架,提供充足的資金資源推進學分銀行建設各項工作的開展。其次,各級各類職業學校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建立與學分銀行相銜接融通的學分獲取標準和兌換標準,深化課程建設改革,建立多樣化、高質量的課程模塊系統,供學習者產生可以交換的學習成果。最后,行業組織要根據行業、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結合企業崗位(群)技能需求,提供學分建設標準、審核標準,會同教育主管部門、職業學校共同完善學分銀行制度體系。
(四)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健全以訓為主的職業再教育學習體系
職業學校開展職業培訓,除了滿足在校學生的實踐教學需要之外,更主要的是面向社會勞動者提供職業再教育服務,而接受職業再教育則是社會勞動者進行終身學習的主要方式?!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職業學校要按照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同時要求各級政府積極支持職業培訓。終身學習視野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建立健全以訓為主的職業再教育學習體系是重要環節。在當前職業學校普遍缺乏職業培訓能力,并且職業培訓教學資源明顯不足的情況下,深化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由校企雙方聯合開展職業培訓,是建設職業再教育學習體系的重要之路。在具體實施層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促進校企共建職業培訓體系。深化校企合作,首先要解決企業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積極性不高、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不深的問題。一方面,各級地方政府要貫徹落實好國家關于支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各項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大力扶持產教融合型企業發展;另一方面,職業學校要更加注重內涵建設,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自身服務企業發展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職業學校要進一步深化教育體系改革,把職業培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來,優化完善職業培訓機制和制度建設,加強與企業的資源互補、人才交流以及信息共享,打牢校企共建職業培訓體系的基礎。
第二,推動校企資源融合,打造高水平職業培訓基地以及優質教學資源。職業學??梢院推髽I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投資建設集生產實訓于一體的綜合型職業培訓基地、實踐教學基地,共享基地生產與職業培訓所產生的經濟收益。此外,職業學校和企業可以根據各自的資源優勢,針對社會勞動者和在校學生的不同培訓需求,聯合開發職業培訓教材和課程,打造“職校教師+企業師傅”的“雙導師”制職業培訓體系,融合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建立高水平、高質量、高規格的職業再教育培訓體系。
第三,建立學習成效跟蹤反饋機制,引導受教育者持續學習。終身學習視野下的職業培訓,不應是“斷頭教育”、終結性教育,而應當關注職業培訓的持續性、可成長性。職業學校在與企業共同建設職業培訓體系的同時,也應建立針對受教育者學習成效的跟蹤反饋機制。當一名學員接受完整的職業培訓并順利結業以后,職業學校應跟蹤關注該學員的就業情況,以及相關學習成果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表現,由此獲得職業培訓內容、方法、形式優化改進的依據,并在一段時期以后適時提醒和引導其再次接受職業再教育,幫助其職業生涯的持續進階,促進勞動者進行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趙萱.終身學習之泛在理論基礎[J].成人教育,2020(5):15-19.
[2]劉克勇.明確職業教育戰略地位 推動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學習體會[J].職教通訊,2019(3):17-22.
[3]徐國慶.確立職業教育的類型屬性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根本需要[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1):1-11.
[4]劉鶇根,張春晗.當前高職院校改革發展需把握好的五個問題芻議[J].高教探索,2019(10):82-88.
[5]彭小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1+X證書制度實施的意義、難點與方略[J].教育與職業,2020(3):5-12.
[6]籍獻平.構建終身學習體系 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N].河北日報,2019-11-08(7).
[7]丁晨,閆瑋.本科職業教育建設的時代訴求、現實困境與適切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0(9):13-19.
[8]教育部.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0-05-20)[2020-07-12]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9]邢承設,何少慶.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視野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制度體系架設[J].成人教育,2020(6):35-40.
[10]王旭東.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促進高質量教育公平[J].中國高等教育,2019(21):13-15.
[11]別敦榮.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必須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普及化[J].終身教育研究,2020(2):3-7+18.
[12]李桃,趙偉.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的發展路徑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0):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