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楊帥
近年來線上教學發展迅猛,早在2015年我國在線教學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千億元。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學校都延遲開學并開啟了線上授課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在事實上已經走入了全部高校。
線上教學的一個巨大優勢是依托大數據的支撐,使傳統的標準化教學向先進的個性化教學發展。“十三五”(2016—2020)規劃綱要第二十七章“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明確指出: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探索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第五十九章提出“推進教育現代化”。在規劃綱要的指引下,高職英語教學順應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要求,尋求創新,積極探索高職英語與大數據相融合的教學方法,這一變革路線符合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一、基于大數據的高職英語教學方法探索
基于大數據的高職英語教學,應該全面研究大數據和高職英語各自的特征,將二者有機融合。研究在教學中各主要角色的定位、利用大數據的定量化評價機制、依據數據分析報告的因材施教式個性化教學策略。
1.吸收成功經驗:研究基于大數據的教學模式。國內國外大數據與各科目教學有機融合的成功先例為我們提供了廣泛的研究基礎。通過分析大數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察大數據介入前后的教學模式變化,對比教學效果差異,吸收成功經驗,分析失敗原因。
2.奠定研究基礎:提煉高職英語教學自身特征。現實應用是變革的第一推動力。分析高職英語的應用特征是必要環節。發掘高職英語教學特征,提煉應用需求,為開展有針對性的大數據與教學相結合的研究奠定基礎。
3.明確教學關系:角色定位。除了學生和教師外,還引入一個新的角色,即大數據分析工具。角色的定位與傳統教育不同,形成了新的教學關系。
4.磨礪教學工具:評價定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個性化教學的實現依賴于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工具。
5.解決教學困境:策略定制。傳統高職英語依靠教師課堂教學的單核心驅動,學生積極性不高。根據大數據分析的學情報告,教師制訂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實現個性化學習的教學策略。
上述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高職英語教學方法,將線下課堂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線上數據分析和數據報告、線下教學策略改善相融合,探索了一條高職英語教育現代化的新路。
二、高職英語線上教學面臨的困境
高職英語教學方法中的線下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兩個教學模塊。其中專業實踐教學在高職教學中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課堂教學主要培養知識目標,部分兼顧后二者。那么高職教學中,酒店英語禮儀能力是如何形成的?空乘英語實踐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專業實踐教學正是學生實現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最重要的培養途徑。高職教育本身是面向職業需求的,能力和素質目標的達成更重要,首先,它們不是單純靠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通過“邊做邊悟”達成的;其次,能力培養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多次實踐的過程。
疫情防控期間,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高職英語教學方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向線上轉化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模塊可以比較容易地轉向線上教學,因為線上教學多年的深耕細作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課堂轉線上教學方法,基本的支撐技術也非常成熟。但是,專業實踐教學模塊在向線上轉化過程中卻遭遇滑鐵盧。
高職英語的實踐教學模塊是面向未來各行各業的職業實訓,例如餐飲實訓、導游服務綜合實訓、空乘業務實訓、前臺接待實訓、旅行社計調實訓等。這些實訓模塊通過情境式、沉浸式的反復訓練支撐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實踐教學模塊向線上轉化的時候面臨的困境有以下三點:
1.線上教學課程和專業實踐在線上的協同難度大。在高職英語人才培養方案中,線下課堂教學與專業實踐教學在學生培養中是互補的,有機融合。線上教學課程如何與實踐課程緊密協作完成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面臨挑戰。
2.線上專業實踐課程的建設難度大。在各高職院校中,線下專業實踐課的建設已經比較成熟,通常有各專業的實訓教室乃至實訓基地,營造具有實情實景的職業訓練環境。線上實踐課受到的限制多,包括能提供的資源是有限的,能實施的空間是局域性的,輔助方式是離線性的,面臨缺環境、缺情境、沉浸難的挑戰。
3.線上專業實踐課程的評估難度大。在線下實踐課程中,學生的動作、語言、表情和語氣都可以直觀地展現出來,是比較易于評估的。在線上專業實踐課程中,學生的這些現場表現是難以評估的,無法像選擇題一樣進行大規模智能化評估。
三、基于大數據的產教融合線上教學法
針對前述難題,一些理工科已經在專業實踐課程的線上教學領域開展了探索。2018年CMOOC聯盟峰會首次提出了“大規模開發在線實踐”(MOOP)的線上實踐教學理念。MOOP的具體實現成果是EduCoder平臺,該平臺是一體化的在線實踐教學平臺,國家在線精品課程和金課建設平臺,中國高校MOOC聯盟等官方合作平臺,有2000余所高校注冊使用,截至2020年初,學生在該平臺上進行了超過1億次實驗。
高職英語教學可以借鑒MOOP經驗,打造高職英語在線實踐平臺,實現基于大數據的產教融合線上教學。
核心是開放和產教融合的專業實踐課程建設。根據“開放”的產教協同機理,引入學校和企業聯動機制。一個專業的在線實踐課程建設不再是學校閉門造車,而是引入與該專業相關的企業,開放式地邀請他們在線上教學平臺上共同進行課程建設。各個企業都可以根據當前對人才的需求,開發線上實踐課,高職英語專業教師組成審定委員會對課程進行審定。這類實踐課程貼近企業的用人需求,有利于企業從高職院校招收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員。學生通過這些課程能更加了解企業,有利于打造企業品牌。
教學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協同問題,應該通過平臺內部聯通機制解決。平臺內部包含兩大體系:一是教學模塊體系,二是實踐模塊體系。在教學模塊體系下,不但應包含課件、參考文獻、多媒體資源、題庫等,還應包含實踐鏈接入口。學生通過這個入口可以鏈接到與本節課相關的實踐課程或實踐任務。
針對線上專業實踐課程建設難度大和評估難度大的問題,基于大數據的產教融合線上教學方法提出產教聯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1.課程大綱建設:從框架上確保線上課程建設不會偏離正軌。應針對線上特點進行課程任務與目標、課程內容與要求、教學安排與考核等方面的建設。實踐課程應分層次建設,包括基礎練習實踐課,目的是通過多次實踐掌握知識;簡單應用實踐課,利用學會的知識進行簡單場景的實踐應用;綜合應用實訓課,目標是能綜合運用多層次多角度的知識和技能在復雜場景下完成實踐任務。
2.虛擬實訓室建設:根據實踐課目標在線上平臺通過視頻、360度全景信息等信息化手段建設虛擬實訓室,讓學生具有實情實景的沉浸感。
3.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合作育人項目,線上實踐課程共同建設,雙方優勢互補。
4.能力評測和大數據分析:根據產業人才需求、企業崗位能力需求建設專業能力評測指標體系,并且利用大數據分析,獲得學生的群體學情和個體學情,有針對性地給出數據分析報告,指導學生針對自身與專業需求的差距提高能力和素質。指標體系進行評估的具體方式可以根據實踐課程的不同要求,采用自動化評測和教師人工評測相結合的方式。
四、以茶文化模塊為例的產教融合線上教學實證研究
英語教學既是語言教學,又是文化教學,茶文化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茶文化模塊學習,將文化教學融入日常語言技能訓練中,訓練學生靈活運用英語對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同時開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進一步培養民族自豪感與本土文化自信。
茶文化模塊的英語教學不僅是單方面的語言技能培養,還要求學生對各種茶葉的名稱、產地、特性及沖泡方法能介紹一二,對基本的茶藝實操流程有所了解。因此,茶文化英語教學與相關實踐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鑒賞、熱愛并主動傳播茶文化。
首先,根據“開放”的產教協同機理,引入學校和企業聯動機制。本校與湖南安化茶業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課程,企業的需求崗位與我校人才培養專業實踐模塊相吻合的是:茶藝師和茶文化講解員。因此,校企合作開發的實訓課程實現了與企業崗位的直接對接,為學生對口就業打好了基礎。
其次,借助線上平臺,搭建線上實訓室,借助VR、3D實景等技術,通過視頻、360度全景信息等信息化手段建設虛擬實訓室,讓學生具有實情實景的沉浸感。學生對各種茶葉的分類、特性、沖泡方法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在茶藝實操過程中近距離觀察、學習最優秀茶藝師的言傳身教。教師借助線上實訓室的資料庫,讓學生了解色澤鮮艷,或翠綠或赭紅的茶品,對茶文化感興趣。針對不同茶品的特性,教師用英文總結說明,學生學以致用,3D實景讓學生觸景生情,學生活用各種講解技巧,表達形象、描述生動傳神,學生的講解變得聲情并茂。在這樣的實訓環境下,可實現學校、企業的雙贏,學校可借助跨校資源共享和企業實訓資源共享加速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打響學校品牌;企業通過實訓平臺讓學生了解企業,打造企業知名度,并優先篩選符合用人需求的應屆畢業生。
在考核環節,借助平臺大數據,獲得學生的群體學情和個體學情,有針對性地給出數據分析報告,指導學生針對自身與專業需求的差距提高能力和素質。例如某學生獲得的評價:總分高于平均分,但茶藝實操環節分數低,在分辨茶品種的部分答題時間長。該生即可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老師獲得的信息為:學生詞匯題出錯率達12%,茶產地知識題出錯率占10%。教師能夠在下一階段教學中改變教學策略,在詞匯等方面采取更適合學生水平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數據分析的幫助下,教師和學生能更精確地發現問題,便于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學生的各階段表現是微小的碎片化的數據,但是教師把課程實施環節中所有碎片化數據收集、整合起來,課程考核評價貫穿教學全程,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得到學生學習狀態庫,這就有了指導性作用,既能掌握學生整體的共性問題,又能及時跟蹤每個學生的學情,做到因材施教。
五、基于大數據的產教融合線上教學方法中各角色的價值
基于大數據的產教融合線上教學方法,通過開放和產教融合理念的指導,采用平臺化支撐,為高職英語實踐類課程向線上轉化提供了支撐。在這個過程中,各個教學角色都有價值體現。
教師價值的體現:通過資源建設提高后續教學效率;通過實驗資源的遴選、整合改善實驗手段;通過實驗課程積累和完善提高教學水平。
學生價值的體現:通過動手提高專業能力;通過實戰案例提高就業實力。通過學習記錄,評價記錄積累個人能力和個人知名度。
院校價值的體現:跨校資源共享和企業實訓資源共享加速專業建設;根據大數據獲得的學情報告改善課程方案和內容,提高課程質量、學生達成度,以提高專業水平。
企業價值的體現:通過企業實訓資源讓學生了解企業,打造企業知名度;通過實訓課程篩選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在校應屆生。
參考文獻:
[1]李然.基于MOOP模式的軟件應用技術系列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0).
[2]鄭燕林,柳海民.大數據在美國教育評價中的應用路徑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5(07).
[3]馬樹超,郭文富.高職教育深化產教融合的經驗、問題與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8(04).
[4]胡昌榮.五位對接: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有效路徑[J].職教論壇,2017(04).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大數據的高職英語教學研究:角色定位、評價定量以及策略定制”(編號:XJK016CZY103)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