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時代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立德樹人、以人為本”教學理念不斷加深,教師的教學目標也逐漸由課本知識轉移到實際應用,化學以其較強的實用性和復雜性,深受學生和教師的重視,特別是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環節,不僅能培養高中生的動手能力,還能提升化學思維能力。為此,本文結合自身在高中的教學經驗就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中化學;化學實驗;教學模式
引言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其得出結論的途徑便是通過數名化學家不斷的進行化學實驗,反復觀察化學反應中的各種現象與結果。就化學學科而言,是一門比較重視實際的學科,化學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實驗教學,離不開實際生活中的情景。為此教師在課堂中教授高中生的化學知識理應通過實驗探究得出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活躍學生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融入到課堂實驗當中,還能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與探究,自己總結出化學中的知識點,更好的掌握化學的知識要領。因此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是當前化學的首要任務。
1.當前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中化學知識的不斷加深,部分學生的邏輯思維無法達到化學課程的要求,對一些化學概念無法理解,尤其是在無機化學這一方面,無機化學知識是高中化學新增加的知識,其思維難度要求較高,導致部分學生對一些官能團的特點與化學性質掌握容易混淆。另一反面,由于高中學習的課程較多,許多教師的授課模式也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方式,很難將同學融入到課程的學習當中。與此同時,部分教師為了節約教課時間,在課堂上減少了化學實驗的探究,從而導致高中生在學習化學的時候學到的只有課本的書面知識,學會的也只是前人得到的結論,自己卻沒有進行實驗探究進行總結。
2.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2.1通過教師引導進行探究
實踐是理論的根本,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究,學生才會發現化學所蘊含的魅力,才能夠學會化學。在實驗室進行化學實驗探究時,要有教師的引導,因為部分化學物品存在易燃易爆的特點,加上高中生對一些化學物品的危險性了解程度較低,所以高中生在實驗室進行化學實驗探究的時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在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之前,要做好安全措施,告訴學生實驗的步驟、禁止學生觸碰與實驗無關的化學藥品。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仔細觀察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足并及時指出。例如學習無機化學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應的實驗探究中,教師應提前告訴學生試劑加入試管的先后順序為乙醇、濃硫酸和乙酸,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導管是否插入溶液中,防止實驗過程中出現倒吸情況。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發揮教師在課堂的引導作用,并且能夠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對化學這門學科形成一種化學的思維模式,也提高了學生的試驗操作能力。與此同時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得出實驗結論,更好的掌握了相關的化學知識,提高了教師課堂授課的質量。
2.2結合實驗現象,展開探究教學
對于一些較為簡單并且安全性較高的實驗操作,老師只需進行簡單的指導,剩下的大部分時間讓小組之間進行操作實驗步驟、觀察現象、總結討論,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讓大家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實驗當中,也為學生留下了一些自主實驗的空間,讓學生自身的化學思維得到提升。
例如在學習不同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強弱這一化學課題時,因為實驗操作比較容易并且安全性較高,教師便可以把實驗探究放給各小組,讓小組之間進行研究探討。學生通過不同濃度的同種電解質溶液,觀察小燈泡的暗亮程度,首先可以得出濃度較高的溶液導電能力較強。小組內對此結論進行分析探討,然后依次進行同種濃度不同電解質的實驗,進而得到電解質導電能力強弱與離子所帶電荷的數量有關。這是一種循循漸進的授課模式,學生得到結論進行探討分析,教師可以在最后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從而讓學生能夠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得出的實驗結論能夠更好的理解與記憶,并且提高自己化學探究與總結的能力,更加清晰的認識到化學是一門不斷試驗探究的學科。
2.3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實驗探究
這是一個信息時代發達的新世紀,教師的授課模式也要與時代的步伐相接軌。有的化學實驗操作或許簡單,但得到的數據卻不夠準確,這就會導致高中生在計算時會出現不同的計算結果。這時候教師就要利用好信息系統進行多媒體教學。
例如在配置一定量的溶液這一課題的時候,盡管實驗操作比較簡單,但由于實際操作中會存在部分溶液吸附在量筒和讀數的誤差的原因,因此得出的實驗數據誤差較大。教師可以在理想的實驗環境下進行實驗探究即在網絡上構建一個模擬實驗,進而減少實驗過程中可能出在的誤差問題,得到精確的數值,幫助學生得到正確的實驗數據,進而提高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準確性和謹慎性,在以后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也會注意到化學數據的重要性。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的主要授課目的便是讓學生靈活運用課本上的書面知識進行實驗探究,得出實驗結論,從課本出發再回到課本。同樣化學實驗探究過程的探究告別了傳統的授課模式,讓教師與學生更好的融入在一起,通過實驗交流,增進了師生關系。此外,過程是理解的基礎,高中生通過化學實驗探究讓他們學會如何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進而在以后的化學學習中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王莉,從“探究式教學”到“研究性學習”——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一點體會[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
[2]廖志,高中化學“難易律”的初探[A];中國化學會第三屆關注中國西部地區中學化學教學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1.
[3]戴奇志,開發微型化學實驗校本課程,落實高中化學新課程目標[A]第七屆全國微型實驗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學微型實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7.
作者簡介:丁銀芝(1989.05-),女 ,漢族 ,河南南陽人,大學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