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融資難度大且貴一直以來都是影響企業實現發展目標的重要因素,是相關領域予以高度關注的重要課題。隨著市場地不斷發展,企業融資方式得到了有效拓展,IPO是目前常用的融資方式,在促進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保障創業板IPO未來發展效果,本文將結合相關回歸分析數據,分析了風險投資對我國創業板IPO的影響作用,得出相關結論,并從風險投資機構角度、中小企業、政府部分等主體提出了對應建議。
關鍵詞:風險投資;創業板IPO;影響;對策建議
引言:在技術至上的時代中,新技術的研發決定著國家經濟發展情況,科技的進步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高新技術的研發水平也成為現階段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依據。在此情況下,科技成果的轉化非常關鍵,風險投資的運用能夠幫助高新技術與市場融合,有利于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對于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整體經濟地發展都至關重要。創業板在我國資本市場中得到了廣泛關注,但我國就風險投資對創業板IPO的影響的研究還相對不足,還存在著很對未知性。因此,結合創業板數據加強對風險投資對創業板IPO影響至關重要。
一、風險投資對我國創業板IPO的影響論證
(一)論證思路
在結合前人的風險投資對IPO的消極影響及積極影響的兩種研究理論的及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近幾年來新成立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數據進行論證分析,結局各公司十分存在風險投資行為對相關數據進行確定,依據企業的發行規模及實際規模完成數據匹配。從而完成對企業IPO前后的差距的分析,以不同時間點為標準對各個企業在風險投資過程中對IPO的影響進行分析,由此明確能夠對企業風險投資產生正面促進作用的因素。數據的選擇上主要以有企業投資參與者和企業招股說明的數據為主,主要有IPO前企業風險投資所持股、投資方水利及參與投資的時間幾種類型[1]。當企業IPO前后的數據與經營業績相關時,數據來源主要為財務數據,財務數據的選擇關鍵點為企業在IPO發行時期的具體數據。在變量的選擇上,應給予企業IPO前后的數據變化情景足夠的關注,對比在不同參與情況下,投資者不同在各個時間段中表現出的不同差異,因此,在變量選擇時,應主要選擇企業IPO前后的變量對比、經營情況變化對比和風險投資參與方面存在的差異對比。
(二)論證過程
此處不對具體數據的分析做詳細說明,僅對分析論證的過程及結果進行闡述。首先,是分別對有和沒有參與風險投資的企業IPO前后經營情況變化進行分析,進而得出相關影響結論。通過結合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知道有或沒有參與風險投資的企業均值并未表現出明顯差異,但在價值提升方面,有參與風險投資的企業明顯效果更好,這說明有風險投資的企業的發展速度及成長空間都有更好的趨勢,這一結果也與前人提出的監督效益理論所表述的內容向溫和。在分析企業的收益情況與資金周轉情況時,通過計算得出的經營指標在參與風險投資的企業IPO的結果也與監督效益理論一致,說明能夠準確地找出更有價值的企業并為其實現發展目標提供幫助[2]。
在對比分析各種研究贗本的基礎上,完成對沒有參與風險投資的企業IPO的分析。從抑價度、市凈率、發行費用的占比數額等進行對比與分析。分析采用變量為企業發行規模、公司實際規模及企業成立年限等。在獲取企業市盈率及發行費用的前提下,風險投資的參與在降低IPO抑價度上并沒有發揮出有效作用,這是因為風險投資聲譽更高的企業更能夠吸引可靠而有效的投資,進而實現發行范圍地不斷拓展,從而達到提高企業股票價格及IPO價格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分析企業IPO前后的數據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對企業IPO前后的經營業績進行綜合分析,此處也不做詳細說明。在選擇數據時,需要將企業的成長與發展特征及相關收益率作為參考因素。
二、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總體而言,風險投資持股企業與沒有參與風險投資的企業在IPO前的經營業績并無明顯區別,且風險投資行業發展不夠成熟,整體水平不足,存在高聲譽機構與低聲譽機構的風險投資變現差異明顯,高聲譽風險投資機構持股的企業的成長性更高。同時,高聲譽的投資機構持股的企業的發行市盈率、市凈率也會更高,而放行費用、抑價度則相對較低。但我國風險投資機構在投資過程中并未有效發揮出其篩選功能,沒有選擇更有價值的企業進行投資,逆向選擇的現象相對普遍。在選擇投資之后,風險投資機構也沒有充分發揮出監督作用,并沒有有效改善企業的經營業績。企業在IPO后,風險投資能夠幫助企業吸引綜合水平更高的承銷商,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出了認證作用[3]。
(二)建議
針對風險投資機構并未很好地發揮出監督作用的問題,需要風險投資機構提高對投資后的管理工作的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優化管理效果,例如積極優化風險機構的治理模式,促進企業上市進度地提升,為企業的發展與成長提供有效建議,并通過整合已投項目為企業提供產業資源。以此實現投資后其管理工作效果地提升,充分發揮出風險投資的監督作用,促進企業的快速成長與發展。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資金是否充足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中小企業本身資產有所不足,很難實現通過抵押進行銀行貸款。因此,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通過風險投資獲取更多的發展資金是保障其融資需求的重要選擇。在引入風險投資過程中,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應充分分析自身對融資的實際需求,在此計劃綜合分析各個風險投資機構的融資能力、市場影響力、過往投資經驗及結果、附加服務等多方面內容,在綜合分析上述要點之后,最終謹慎選擇出符合自身需求且能夠提供有效指導與服務的風險投資機構。
此外,政府相關部門也應發揮自身作用,為中小企業參與風險投資提供政策保障。首先,應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并嚴格管理企業認證,通過改善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確保風險投資機構能夠更好的發揮出其篩選作用,保障風險投資行為的健康發展;其次,應加強對風險投資機構的聲譽評價,通過健全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的評價制度,不斷更新風險投資機構的聲譽排名[4],確保企業能夠更好地選擇合適的機構,保障行業競爭的健康。
結束語:風險投資是一種能夠有效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問題的行為,為中小型企業實現發展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力量,在促進企業IPO提升方面發揮出了重要作用。但經過論證分析,可知目前風險投資機構的很多作用及職能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如監督作用、篩選作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因此,還需要風險投資機構、企業及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有效調整。
參考文獻:
[1]柯明.風險投資背景對我國創業板IPO的影響分析[J].金融經濟(理論版),2017,(3):89-90.
[2]胡志穎,李瑾,果建竹.研發投入與IPO抑價:風險投資的調節效應[J].南開管理評論,2015,18(6):113-124.
[3]徐虹,胡淼.風險投資影響創業板企業的多元化經營嗎? ——基于風險投資機構背景異質性與行業專長視角的研究[J].財務研究,2018,(3):53-65.
[4]張振,油永華.風險投資人背景與IPO折價--來自我國創業板與中小板的證據[J].價值工程,2014,(3):164-165.
作者簡介:
江書娣;女;漢;湖北武漢;碩士;助教;私募及風投;武漢東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