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運動的目的是增強體質,促進人體身體健康的發展。但是運動損傷在田徑訓練項目中卻日常所見,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運動量是不斷加大的,如果不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那么引起的運動損傷程度也會不斷的上升,本文從體育教學的實踐入手,分析造成損傷的原因進行全方面的分析與解剝,提出了一系列的相應措施,意在引起體育教師和各教練員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 運動;損傷;預防
在我國,對于運動損傷的研究、預防、診斷,大多數只限于專業的運動隊,對于各中小學的普通學校,顯然這方面重視度不夠,學生的意識相對比較淡泊,教師的醫學知識也相對不精,從而導致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情況,也直接出現了許多反常的現象。當運動員在訓練當中出現損傷時,如果處理的不當,不重視,再加上很多運動員為了比賽多帶傷訓練,以至于嚴重影響了后面訓練質量,在田徑訓練損傷預防上,有必要弄清各個環節損傷的實際情況,尋找其規律,對提高運動水平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業余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原因
1、思想上對運動損傷的認識不夠:教師和學生對預防運動損傷多有片面的認識或缺乏預傷觀念。很多運動員認為短跑一般不會有什么很大的損傷,所以對這方面的認識不會有很深的概念,導致訓練時就不重視運動損傷的預防,因此,訓練前準備活動松懈,訓練后放松活動忽略,這種盲目的訓練,就很容易造成短跑運動的損傷。2、 準備活動不當:眾所周知,準備活動可以增強器官和系統的功能活動,克服訓練或比賽前各器官的惰性,使中軀系統興奮性提高,對預防損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運動員意識不強,沒有很好活動開,導致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功能很好的充分動員起來,肌肉舒展能力也欠佳,導致承受不住強大的運動負荷,造成損傷。如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在訓練和比賽中就會由于不覺、過度緊張、擔心、懷疑、焦慮,從而使身心能量不能充分得到發揮。3:運動負荷過大、勞安排不合理:運動是損傷的主要原因。在訓練的時候,教師安排不當,運動量過大或者增加過急訓練,導致超過了人體器官組織承受能力,過度摩擦擠壓,牽扯,拉張,長時間訓練下來就比較容易受傷。也有些教練員在安排訓練時對年齡和性別,還有身體素質方面沒有加以分開訓練,這就引起了有些人訓練量較低,有些人訓練量就過重.容易引起運動員出現一些疲勞從而造成運動損傷。4 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心理、生理狀態:對運動員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速度、耐力、力量、靈敏度等多是選材的必要條件, 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對每個運動員都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四肢協調協調性和肌體穩定性,以及適應狀態差,在大賽中就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情況。如何控制心理起伏是非常重要的。5 運動場地,器材,服裝及四季的氣候變化:在短跑訓練中,場地的好壞也起著至關重要的,如果場地較硬,不平整運動員就很容易出現骨膜炎,摔倒等現象。器材的不正確使用也容易造成運動損傷,訓練中,應該定期修理檢查。惡劣天氣:比如大風,大雨,大雪,高溫,都會對運動員產生不利的影響,都有可能導致運動員損傷的現象發生。
二. 運動中運動損傷產生的技術原因
短跑運動的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像八字腳是短跑運動員的大忌身體前傾比較嚴重,從而造成肌肉用力偏差大,嚴重會致使骨骼變畸形,用力稍微不對就會引起拉傷,骨膜炎等癥狀。在訓練中肌肉收縮如果超越了個人肌體承受也容易引起肌肉拉傷,比如進行關節活動不重視,盲目猛烈的使用拉纖運動,運動量偏大、動作不規范也不協調、四季的變化等,都是造成小腿拉傷的主要原因。跟腱是人體最粗大最強壯的肌腱,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很拓屈關節,是小腿肌肉力量傳導至足部最主要的解剖結構。跟腱斷裂是一種常見的損傷,當動作稍不規范,瞬間發力過猛就會致使跟腱斷裂。膝關節扭傷的原因主要是,在前期訓練中,由于發育不完全,對身體結構的了解也不夠,身體素質基礎打的不夠牢固,對運動量控制的也不夠,有些教練員為了眼前的成績,加大了運動強度,沒有循序漸漸,致使膝關節磨損更加厲害導致膝關節扭傷。
3 結論和建議
上述分析結果表明,短跑運動損傷主要是以上幾方面原因造成的,損傷位置多為大腿肌肉,小腿肌肉,膝關節扭傷等。多數由于訓練前的熱身不足,思想認識不夠,綜合以上損傷特點本人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高度引起思想上的認識:教練員要加強安全教育的指導,讓所有從事這項運動的運動員高度重視起來,把安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運動員還要較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在每次的訓練之前多要充分的活動各關節,使之肌肉溫度升高、增強各彈性、伸展性,從而導致疲勞、肌肉僵硬和酸痛呼吸急促減少等,使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進入最佳負荷狀態,從而減少運動損傷的出現。
2加強身體素質練習、合理安排訓練內容:身體素質是由爆發力,耐力,力量,柔韌性,協調性等組成,適當加強耐力訓練也是可以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的能力,這對預防運動損傷也起到很大的幫助。如何合理的安排科學訓練對短跑運動員也相當的重要,如果安排合理,運動員就不會出現疲勞,酸痛,從而導致運動損傷。因此,教練員要根據不同運動員的自身特點,把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結合起來,制定好適宜的訓練計劃,在提高運動成績的也應該避免出現短跑運動損傷。
3注意訓練后的恢復:運動員如果進行強密度的訓練后,不采取使之有效的恢復手段,長期下來疲勞積累,同時還可能引發各種慢性運動損傷。如何才能使訓練后得到恢復呢? 首先要作好積極的放松運動。按摩可以調整血液循環,有利于新陳代謝加快。睡眠也是提高恢復效果的很好好方法。同時,還要合理安排膳食,做好營養調節。
4 從運動中技術方面預防運動損傷:無論在訓練還是各項比賽,賽前多要充分活動各關節,如果要提高運動技術及動作的協調性,不要急于求成,操之過急。根據運動場地實際情況進行保護。冬季野外訓練時一定要注意防護措施,不可穿得太薄,容易受傷部位要保持一定的溫度,大腿肌肉拉傷恢復后,如果重新參加訓練時要量力而行不要運動量過大。平時也要加強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練習,增強肌肉抗傷能力導致伸屈肌力或一組拮抗肌的肌力比例失調。做拉伸練習時,要把每一塊肌肉都鍛煉起來,心平氣和,在運動前一定要充分做好關節活動,注意氣候變化和場地情況。出現肌肉酸痛發漲時,就不要勉強下去。要及時糾正和改進技術上的一些缺點弊端。在開始訓練或比賽當中注意足踝的正確姿勢,不要過度彎曲或后伸;結束后相互之間放松。訓練中要控制飲食及營養補充,防止體重過快增加和減緩導致跟腱退行性變。每次訓練量要科學、合理,避免運動疲勞,使運動員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和挑戰自我極限。
因此,教師及各教練應對學生的運動損傷應于高度的重視,讓學生更多的了解運動損傷的原因及處理方法,為運動損傷的預防提供有效的保護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國強.山西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田徑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
[2] 盧義錦, 姚士碩. 人體解剖學[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趙明峰. 淺析運動損傷的原 因及防治[ J]. 教 學與研究
作者簡介:
姓名 楊義強 性別 男 名族:漢族 出生年月1979年6月30日 籍貫:臨海 學歷:大學本科 職稱:中學高級? 研究方向 體育訓練 單位 :黃巖第一 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