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柃
從剛踏入鄉村教師行列就萌生“退意”,到利用互聯網實現自身的蛻變,再到帶領鄉村孩子和教師實現集體成長,從教師到導師,王菲利用“互聯網+”,重新定義了鄉村教師。她堅信:不管未來怎樣變,通過互聯網終將改變鄉村教師、鄉村學生的命運。
從瑜伽教練到村小教師
2005年,王菲大學畢業后選擇了獨自創業。短短三個月時間,她在小小的縣城里開了兩家瑜伽館,生意興隆,年收入在當時達到了十幾萬元。即便如此,兒時的理想從未消失過。從小到大,王菲都夢想著有一天可以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因此大學選擇了師范專業。懷著心中的夢想,兩年后,她終于考取了教師職位,成為一名音樂教師。
報道那天,王菲來到了和縣城相距20多公里的一個偏遠鄉鎮村子里的學校——前高小學。學校的環境艱苦、條件簡陋超出了王菲的想象,加上交通不便,王菲便萌生了去意。當她含蓄地向校長表達自己的意愿時,校長讓她去看看為她安排的班級學生。跟著校長,王菲來到二年級的教室,孩子們看到新老師立即端正坐好,用好奇、開心的眼神看著她。“我被孩子們純真、渴望的眼神震撼、打動了,于是我選擇了留下。”王菲說。
鄉村小學的生活艱苦而單調。早晨,她坐著老師們集體租用的即將報廢的“班車”來到鎮上,再騎自行車前往幾公里外的前高小學。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王菲就一直待在班上,重復著語文和數學兩門課程。她想著:除了這些常規課程,也希望農村的孩子們能體驗更多的課程。于是,王菲打開了布滿灰塵的音樂教室,教孩子們唱歌、跳舞、打太極、練武術、跳健身操,下雪天還帶著孩子們打雪仗、堆雪人。當他們排練的舞蹈終于可以代表鎮子去縣里參加音樂節比賽時,孩子們和家長開心得不得了。
王菲帶領孩子們獲得了全縣一等獎,又參加了縣里的巡回演出,和城里舞蹈學校的孩子們同臺。“當時,臺下很多城里的家長都在議論:‘這是哪家舞蹈學校的學生呀,跳得真好。我自豪地告訴他們:‘這是來自荊家鎮前高小學的孩子們。”王菲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忍不住嘴角上揚。
教學“學困生”的逆襲
由于在村小的教學業績突出,次年,王菲就調到鎮上的荊家中學。荊家中學每個年級都有3個班,120多名學生。由于鄉村學校缺乏教師,王菲并沒有實現只當音樂老師的愿望,同時身兼班主任、語文和音樂的教學。
兩年后,學校鼓勵王菲參加全縣音樂優質課比賽,那一年她的成績是全縣倒數第二。獲得第一的是和她一起參加工作,分配到縣城的同學。她思考:為什么兩年的時間,我和他們的差距那么大呢?縣城的同學告訴她,學校每周都有集體教研,大家一起探討教學,不定期還有外出學習的機會,也有專家到學校做指導。而王菲所在的學校,既沒有教研組,也很少能夠外出學校。即便有外出學習的機會,一旦班主任老師外出就面臨停課、空堂、班級無人管理的情況。王菲意識到,參加工作這幾年,自己在專業上的成長幾乎為零,自那以后,她害怕見到教研員,害怕公開課,所有比賽一律不參加。
本以為自己就要這樣消極地抱著“鐵飯碗”直到退休。一次偶然的機會,王菲參加了有關全國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創新大賽的賽前說明會,第一次聽到“云”“主題資源網站”“數字化”等新鮮詞匯,看到了其他學校的課堂已經是另外一種形式,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在用十幾年前的傳統方法教現代的學生。
改革勢在必行。于是,王菲開始摸索數字化教學。她發現互聯網讓偏遠的、師資不均的農村學校也能夠擁有來自全國的名師。通過互聯網,她不斷學習、不斷提升,當重新走上賽課賽場,這次她不僅獲得了全縣一等獎,更拿下了全國大獎。
借助互聯網,王菲從教學上的“學困生”成功逆襲,她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分享者,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互聯網+”受益者
無疑,王菲是“互聯網+”時代的受益者。
每個周末,她都要和學生在網絡上學習。三年時間,這些農村的孩子們已經能夠熟練地在網上學習、交流、分享。假期,王菲還會利用“滬江CCtalk”,安排學生自己做小老師,組織同學們在群里研讀經典或者探討疑難問題,這讓王菲每一天都格外忙碌。她曾打趣地對朋友說:“我的假日全部給了CC,連結婚紀念日也因為網絡課程而放棄了家人的晚宴。”
除了與自己的學生一起進行互聯網學習,王菲還成為一名公益教師。當看到只有10名學生的四川白云小學的故事時,她不禁想起前高小學那一班孩子們的眼神。她主動利用休息時間給孩子們上網絡音樂課,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菲兒老師。慢慢地,她音樂課堂上的孩子越來越多,有來自四川廣元小規模學校聯盟的20多所學校的500多名孩子,有來自河南蘭考的孩子們,還有云南西雙版納勐臘小學的孩子們。孩子們坐在教室里,看王菲在網絡的另一端邊唱邊舞,不多會兒,孩子們就能將所學大方地呈現在屏幕上。
王菲的探索與努力,讓農村學校師資短缺、課程資源匱乏等問題得到極大地緩解。三年時間,她共講授了300多節網絡公益課,還把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歷分享給其他鄉村老師,成為了全國鄉村教育的培訓導師,以O2O的培訓形式,培訓全國1.5萬教師。這一切,讓王菲感悟到“教師”能夠傳道授業解惑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不僅幫助了別人,也讓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
對于目前的她而言,教師這個職業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信仰。王菲直言:“我是數字化學習、互聯網學習的受益者,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例子,讓更多老師真正找到作為‘教師的快樂和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