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柃
剛走進師范學院的大門時,趙芹對于什么是教師、如何教書育人,還十分懵懂。隨著幾年的學習與工作后的實踐,趙芹開始對教書育人有了自己的認識——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需要專業知識的儲備,更要學會育人。
小時候,趙芹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小學三年級之前,都是在村里的學校讀書。“村小里1-3年級的學生都擠在一個教室上課,雖然條件很艱苦,但老師會把我們的學習安排得妥妥當當,對我們非常認真,不僅教授知識,還要在生活上照顧我們。”那個時候,趙芹覺得自己的老師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師,他不僅是老師、更是親人。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成為像他那樣的老師”就像一顆夢想的種子,埋在了趙芹的心里。
后來,趙芹來到鄉里上學,學習的路上遇到了無數好老師。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師范專業。學習期間,為了鍛煉自己,她經常和同學一起找一間空教室練習講課。趙芹所在的阿壩師范學院,地處風景秀麗的汶川縣水磨鎮,居民的生活條件有限。趙芹常常組織社團活動到居民家中為孩子們輔導作業。時間久了,她發現部分孩子厭學,有輟學的念頭。為幫助孩子們,趙芹常常需要跟他們的親人做思想工作。這一段經歷也堅定了她以后要投身鄉村教育的信念,“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們得到良好的教育,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鄉村的孩子也能飛出大山。”
帶著理想和信念,2018年趙芹如愿走上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因為自己有在村小上學的經歷,她希望能夠給孩子們更專業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不掉隊。孩子們也給了她很大的驚喜,那一雙雙對知識充滿渴望的眼睛成為趙芹前行的最大動力。
然而,因為年輕,經驗不足,趙芹在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孩子們大多基礎不好,對知識掌握不牢。于是,一有時間,趙芹就會去聽其他老師的課,也從其他老師聽自己的課所給的反饋中不斷改進。教學上,趙芹設計學習小組,讓孩子們互幫互助。為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她盡量創造多的機會,讓大家都能參與實驗親自動手操作,進而理解實驗現象;對于那些由于條件限制而不能開展的實驗,她也在網上找實驗視頻,讓學生感受實驗的變化。在學校,她時常開展科學課外活動,與學生一起參加體育鍛煉。兩年多來,趙芹成長了很多,她也不斷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關注學生,影響學生。
作為一名入職不久的新教師,趙芹的生活幾乎都是圍繞教育教學的。“我想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技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跟得上,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趙芹說。但這是有難度的,她要求自己,首先要吃透教材,并對原有知識進行擴展,這就需要在課下進行大量的備課,為自己及時“充電”。
鄉村學校條件有限、資源有限。雖然只是鄉村教育戰線上的普通一員,趙芹堅信:鄉村教育一定會越來越好,接受鄉村教育的孩子,也將會跟城市的孩子處于同一“起跑線”。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教師也會越來越專業,更多的優秀人才愿意來到鄉村、扎根鄉村,作為這其中的一員,趙芹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