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要】基于江蘇省前瞻性教學改革項目“小松果”暢游工坊實施過程,將“游戲與工作”相結合,不單單是滿足幼兒游戲的歡樂,也不單單指向兒童的努力工作,而是在幼兒興趣下主動游戲與深度探究之間達到的平衡點。生命科學坊遵從幼兒的自然天性,理解幼兒的需求,與幼兒一起探究生命科學,并支持幼兒從中獲得直接的生活經驗和全面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游戲;生命科學坊;深度探究;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3-0081-02
Look at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rough the Life Science Workshop
(Shengjuying Kindergarten,Zhonglou District,Chang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CHEN Jia
【Abstract】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ospective teaching reform Project"Little Pinecone"in Jiangsu Province,the combination of"play and work"is not only to satisfy the joy of children's games,but also not only to chil‐dren's hard work,but to children a balance between active play and in-depth exploration under interest.The Life Science Workshop complies with the natural nature of young children,understands the needs of young children,explores life sci‐ence with young children,and supports young children to obtain direct life experience and 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words】Games;Life science workshop;In-depth exploration;Research
一、生命科學坊確立來源
“小松果”暢游工坊即將上線,首先通過采訪集思廣益,隨機采訪30名幼兒,了解到幼兒的想法真是天馬行空,讓人驚嘆,針對幼兒的想法進行了梳理,考慮到工坊的可行性以及適宜幼兒的發展的原則,暫定16個工坊方向。通過投票共有39名幼兒參加,每人可選兩個意向工坊,了解幼兒對工坊的選擇意向。結果幼兒對生活經驗豐富的坊興趣度高;對科學益智類的內容充滿好奇但經驗不足;對沒生活經驗的內容沒有興趣。對幼兒來說,思考一個他們經驗較少的主題是有困難的,當教師能夠有效捕捉幼兒生活中或原來課程中由他們發現的現象,并由此生發成“微型課程”,將會得到幼兒的熱烈歡迎。因此,教師采用三種策略,對于選擇度高的工坊,鼓勵幼兒自己通過生活經驗,拍成小視頻,分享介紹給同伴;對于選擇度一般的工坊,邀請家長幫助一起查閱相關工坊資料,進行了解。對于沒人選擇的工坊,由教師進行介紹。當全班幼兒對各工坊進一步了解后,開展第二次復選,最終確立生命科學坊。生命科學坊首先是本班幼兒興趣追隨幼兒所關注的事物,其次是本著教師的興趣及特長出發,教師須做好關于生命科學坊游戲的“預研究”,在教師自身充分的知識儲備和教室豐富的材料、工具下,追隨幼兒興趣,確立工坊。工坊游戲實施中本著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二、生命科學坊的游戲路徑
隨著“小松果”暢游工坊項目不斷開展,幼兒教師只有準確地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才能設計出適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齡幼兒探究的、循序漸進的系列活動內容。教師以支持者的姿態,陪伴幼兒在工坊游戲中探究一個又一個生命科學內容。現以中班生成的《探秘蝸牛》課程為案例,感受生命科學坊的游戲路徑。
(一)工坊游戲背景
在探究種子發芽的過程中,幾名幼兒蹲在種植的花壇邊熱烈地說著什么,旁邊還站著幾名幼兒在認真地聽,原來他們在泥土里發現了幾只蝸牛,有的試著去抓蝸牛硬硬的殼……幼兒正在討論著關于蝸牛的事情,見到我,興奮地大叫:“老師,這里有好多蝸牛!”這時引來了更多的幼兒,他們都迫不及待地瞪著眼睛看著,并且紛紛討論起蝸牛來。以幼兒關注的主要問題為線索實施課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探索方式才能獲得持續探究的經驗。
(二)工坊游戲路徑圖
(三)坊內各區域游戲目標及觀察指導要點
蝸牛世界目標、玩法:在欣賞蝸牛的過程中,關注其色彩、形態等特征;能用豐富的材料制作各種各樣的蝸牛作品;能用自己制作的美術作品布置環境、美化生活。欣賞蝸牛,并對其外貌進行繪畫;用多種材料裝飾蝸牛;想象創造,為蝸牛做溫暖的家。
蝸牛實驗站觀察指導重點:是否會觀察蝸牛吃不 同食物的情況,并判斷對該食物的喜愛程度;是否會設置簡單的實驗場景,觀察探究想了解關于蝸牛食性方面的問題;是否會觀察到蝸牛的排泄,并通過排泄物的顏色聯想到食物的顏色。是否能從摩擦角度和接觸面積兩方面探究蝸牛的爬行,總結出蝸牛爬行能力強;是否會選擇相應的材料探究相應的問題,并得出相應的結論;是否會保護蝸牛,在實驗過程中若發生蝸牛的應激反應,是否會做相應的處理。是否會自由組合、自制操作材料,探究問題;是否會比較兩個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對自己發現的小點進行總結梳理。
蝸牛樂園目標與玩法:探索飼養蝸牛的方法;愿意飼養小動物,會友好地與它們相處。在自然角飼養蝸牛:洗澡、投食,并用其他友好方式愛蝸牛。
蝸牛樂園觀察指導重點:是否了解飼養蝸牛的方式,愿意飼養蝸牛,是否會用友好方式愛護蝸牛。
三、結語
教師所面對的幼兒園科學教育往往呈現為“生活問題”而不是“科學知識”,體現以知識為中心課程向以兒童為中心課程模式的變化。不要通過外在獎勵來激發幼兒游戲興趣,教師可以觀察幼兒,要具備吃透幼兒、創設環境、捕捉生活中的課程生長點、調動幼兒參與、對話、共同建構知識的能力結構。發現幼兒興趣缺乏不能持續探究的根本原因,從而支持幼兒持續探究,獲得階段性工作成果。幼兒園開設工作坊模式的游戲, 更加注重幼兒經驗的連續性,幼兒深度學習的良好品質。總之,無論是探究動植物,還是研究材料性質,都應十分重視引導幼兒多角度地、逐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所以,在本班一系列生命科學坊游戲過程中,幼兒追尋著自己的疑問,多通道地去探索和揭秘生命科學。參考文獻:
[1]張俊.滲透式領域課程中的幼兒園科學教育[J]. 幼兒教育,2005(4).
( 責 編 楊 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