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玲
【摘要】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產生倦怠,教師必須要適應新課改方向,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探析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投入數學課堂中,堅持生本理念。本文從應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借助問題啟導,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組織合作學習,發展學生探究精神這三個層面來探析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3-0021-02
Innovating Form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th Teaching
(Central Middle School of Nanshu Town,Laixi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LIU Meiling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ingle teaching model makes students burnout on abstract mathematics knowledge.Teachers must be able to adapt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direction.Starting from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explor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and insist on students-oriented concept.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reak through the key teaching difficulties;using problem guidance to develop students'mathematical thinking;organiz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students'inquiry spirit.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Innovative teaching;Effectiveness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深入推進,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和創新日漸成為教育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面對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及時改進教學計劃與行為,使之能與教學實際和學生的身心特點相契合,從而促進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與生成。
一、應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充分認識到多媒體容量大且形象、生動并集聲色于一體的動態化優勢,通過認真研讀教材內容,將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呈現在多媒體課件中,在課堂中選準恰當時機引入,能幫助學生突破知識壁壘,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學習《認識幾何圖形》這一節知識時,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將美化我們生活環境的一些建筑物展示在大屏幕當中,引導學生:大家不妨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一下,這些都是由我們熟悉的哪些圖形構成的?從而順利展開了這節課的教學活動。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將常見的立體圖形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觀察,通過引導性話語,使學生知道幾何體的特征是我們認識不同幾何體、區分不同幾何體的金鑰匙。之后,再以棱柱和圓柱、圓柱和圓錐為例,引導學生探討常見幾何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教師進行知識拓展,要求學生從較為復雜的組合體中找出常見的幾何體,由此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讓學生交流了這節課的學習收獲。這樣,在形象與抽象知識的轉變過程中引導學生突破知識重難點,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二、借助問題導向,發展學生數學思維
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數學課堂中針對具體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會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充滿好奇心,同時他們也會積極地投入學習中去,在注意力集中的狀態下思考,學生的思維也會變得活躍,這不僅能幫助學生養成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良好習慣,還能促使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升。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與三角形有關的角》這一節時,教師在教學伊始提出問題:在紙上畫一個三角形,并將它的內角剪下,試著拼拼看,三個內角和是否為180°?由此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后,教師用數學語言引導學生探究這一問題的證明過程,進而幫助學生得出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推論,為學生日后解決幾何問題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做鞏固練習,對學生習題中出現的錯誤之處進行簡單反饋,使學生主動進行了糾正,由此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師可以做課堂小結,使學生了解這節課學到的數學基本思想,讓學生交流這節課的學習收獲。這樣,通過提出合理問題,刺激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并及時訓練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和主動學習的意識。
三、組織合作學習,發展學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學習是新課改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它的價值不僅僅使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自主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形成數學思維,發展核心素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早轉變教與學的方式,繼而通過任務的布置,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落實主體地位,培養探究能力,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以《乘法公式》這一節知識內容為例,教師在課堂中通過給學生講述“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幫助學生復習所學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知識,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為順利展開教學活動做了非常好的鋪墊。然后將學生科學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合作探討幾組和本節課學習內容相關的多項式乘法,并要求學生嘗試找出這幾組乘法算式相乘的規律。通過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指導,學生知道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含義。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及時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幫助學生總結運用平方差公式時的注意事項,提高學生正確運用平方差公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整節課的學習內容,將剩余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部相互交流這節課的學習收獲。在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課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體會到了在探究數學活動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從而發展學生的符號感和推理能力,實現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四、結語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充分意識到創新教學形式對學生數學綜合素養提升的重要意義,充分了解新課標改革風向,創新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實現數學課堂的高效構建。
參考文獻:
[1]鄭亞玲.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探究[J].亞太教育,2016(21).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