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紅偉
【摘要】美育即審美教育,是通過藝術教育或藝術活動,發展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能陶冶學生情操,完善學生人格,形成良好的品德素養。本研究通過采訪法和問卷法對農村初中學生美育的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了描述,通過分析得到具體可操作的教育策略,以期解決農村初中美育教育的問題。
【關鍵詞】美育;農村初中;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3-0160-02
A Probe into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Strategies of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Xiaokangying Middle School,Yuzhong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YOU Hongwei
【Abstract】Aesthetic education is aesthetic education.Through art education or art activities,it develops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ability to feel beauty,appreciate beauty,express beauty,and create beauty,can cultivate students'sentiment,im‐prove students'personality,and form good moral qualities.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and obtains specific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strategies through analys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Keywords】Aesthetic education;Rural junior high school;Educational strategy
“美育讓學生更美麗”,美育是一項以藝術教育為主體的全過程、全方位、全員育人的工作。學校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讓更多學生成為藝術活動的受益者,讓每個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中提高審美素養。美育的培養以期達成新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目標——“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本研究將分析農村初中學生美育教育的現狀和影響因素進而提出可操作的教育策略,這有利于農
村初中學校開展美育教育,可向周邊學校推廣。
一、農村初中學生美育教育的現狀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的基本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美育教育在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也是顯而易見的。相對于城市教育,農村學校基礎設施落后、師資配備匱乏、社區文化環境差、教育投入低等,農村初中教育發展緩慢,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重視藝術教育。究其根本,還是由于經濟落后,客觀上農村的師資力量和教育硬件設施限制了美育的發展。主觀上教師和家長觀念落后,以應試教育為主,唯成績論英雄;而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最主要的環境,教師和家長的觀念勢必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所以,積極正確地面對農村美育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探究其影響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已刻不容緩。
二、農村初中學生美育教育的影響因素
1.學校設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進行,農村的經濟發展有了很大提升,但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與城鎮學校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如有些學校音體美器材欠缺,當地政府和學校主要對產出、收益大的學科進行教育投入。音體美等藝術類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這不在應試教育的范圍內,故而對這些學科的教育投入較少。2.教師因素。在農村學校,音體美等藝術類課程往往停留在課表上,大部分學校沒有專業的教師去講授這些課程,這些課程在教學中“變了味”,進而影響了學生對這類課程的看法和認識,導致學生不重視藝術類課程。3.家庭環境因素。農村家庭觀念比較傳統,認為學生只有考試成績優異才會有美好的未來。由于經濟生活等原因,父母外出務工,孩子在家和祖輩們一起生活學習。父母陪伴的缺失導致孩子們出現了被忽視、被遺棄的感覺。為引起父母的關注,很多學生只會在父母關注的文化課上努力學習,對藝術類課程漠不關心。
三、農村初中學生美育教育的策略
(一)多舉辦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中提高審美能力
通過學校系列活動如藝術節、運動會、合唱、舞蹈、朗誦賽、美文、相聲、繪畫、硬筆書法比賽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認可和支持他們在擅長的領域發展,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其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生缺乏父母陪伴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比賽過程中,學生積極準備,并在教師輔導下完成高質量的作品,有助于逐步地培養和提升他們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藝術課堂中側重美育教育
農村學校的藝術課教師要靈活教學,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當地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如體育教師可嘗試自制運動器材、在課堂中有意滲透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教師可嘗試將地方的話引入課堂,使音樂生活化,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美術教師可帶領學生到大自然里寫生,用畫筆記錄生活,培養學生創造和表現美的能力。再如強化課外訓練,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吸引學生參與,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藝術課堂成為美育教育的主陣地。
(三)借助各學科滲透美育教育
美育素養培養不僅限于藝術課程,在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等學科中,也無處不在。如在語文和英語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強調書寫工整,培養學生書寫美的能力,在美文賞析中,教師可鼓勵學生運用文字以外的工具來描述美文賞析中的美,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再現美、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
總之,對農村初中學生來說,美育的教育任重而道遠,本研究在對農村現狀進行深入剖析后,以活動為載體,以藝術課堂為抓手,多學科融合,探索出行了之有效的美育教育策略,從而提升了農村初中學生的審美能力。
注:本文為蘭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規劃課題“農村初中學生美育教育策略的研究”(課題立項號:LZ[2019]GHB107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宋莉莉.農村初中音樂美育教育初探[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4).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