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要:近幾年,以培養大批適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高素質勞動者成為高職院校的發展重點。為優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對策建議,本文提出圍繞學生發展為中心建立“五位一體”校企合作模式,并建立保障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五位一體++
一、背景
自2006以來,中國開始了高等職業院校的建設計劃論證,并在幾年內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以計劃分批建設的100所示范性高職院校生產基地完成情況為例,在此期間建成了數百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雖然生產性實訓學時占總學時的比例有所提高,提高約20%-53%。但是由于政策、合作、資金等方面的局限,專業覆蓋面僅達到15-30%,遠未達到教學需求。在開展教學時,學生都是“以聽為主”,缺少實操的機會,當然也達不到培養專業人才的目的。國內各高職院校針對實訓基地的開展重建設輕管理的局面仍未改變。基于此,本文將校內實訓基地管理創新研究方向著手,對實訓基地的創新管理加以探究,以期為國內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管理做出微薄貢獻。
本文嘗試構建“五位一體”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為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探尋新的發展路徑。具體來說,“五位一體”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從合作招生、教育教學、動態管理、評價考核、促進就業五個方面,圍繞高職院校的“進人”、“育人”到“出人”,企業全程參與,與高職院校聯手培養滿足地區經濟發展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五位一體”校企合作模式
1. 合作招生
充足的生源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普通本科高校的招生數額不斷擴大,而高考生總數卻顯示下降的趨勢,使得高職院校普遍出現了生源短缺的現象。目前職業院校為人所熟知的招生方式統考統招,且高職院校呈現出入學門檻低、學習難度小、學習年限短的特點。當前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改革也是以教育部門和高等職業院校為核心,國家和政府為指導,缺少了企業的參與。在統考統招的方式以外,校企合作完善招生主體、擴大招生市場、拓展招生途徑,從“源頭”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2. 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是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核心和關鍵。高等職業院校作為高等院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應該承擔起大學育人的作用,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高職教育的特殊性,還要求培養的學生具有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體現“工匠精神”。校企聯合教學則具有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意義,高職院校與企業聯合培養高技能型人才,就是要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有機結合,提高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融合度。確立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滿足企業需求、加強師資建設是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教學的重點。
3 動態管理
管理教育與辦好學校是兩項不盡相同的任務。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與普通高校不同,其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本質,在學生管理的過程中,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尤其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過程中,會涉及教學場地的變換、授課教師的變換、甚至生活場所的變換。高職院校構建合理靈活的動態管理機制,對學生學習生活、校內外實踐和實訓基地等多方面進行有效監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4. 考核評價
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對學生就業質量的評價、對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評價,目前大多數還是圍繞職業院校內部“天地”轉,市場基本沒有接觸或結合的范圍有限。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開展能夠促進職業教育從傳統的教學體系向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轉型,與之相適應的針對學生考核評價的體系也要相應改革。而想要打破這種以高校為主體的評價方式,就要擴大評價主體范圍。理論與實踐并重,學歷與技能并重,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建立現代高職院校學生評價考核的多重標準。
5. 促進就業
促進學生就業是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最終目標,也是校企合作“共贏”的成果體現。校企合作促進學生就業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操作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有較好的把控,學生在已經具有了一定實踐經驗,在招聘中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其次,在校企合作中,高職院校與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和合作關系后,企業對學生的了解及熟悉程度加深,在用人聘人時企業會更傾向于選擇合作院校的學生為己用,大大提高的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通過提供就業崗位、進行崗前培訓、開展就業指導,幫助高職院校學生高質量就業。
三、“五位一體”校企合作模式保障體系
1. 政府建全保障機制
政府是興辦職業教育的主體,是高等教育三角理論中“三足鼎立”之一。尤其在中國,政府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政府在承擔著使人民安居樂業、保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職責,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
2. 學校提升教育質量
高職院校是辦好職業教育的實體。教學質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的發展前景和走向工作崗位的員工質量。高職院校應充分依托地方優勢產業,突破地域限制與相關企業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礦產類、冶金類的企業,其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成熟穩定的生產線和較為完善的培訓體系,周圍的高職院校交流渠道也較為便利,利于開展與對口專業的校企合作交流活動。
3. 企業轉變發展觀念
社會市場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它在高等教育的三角關系理論中所占的比重也是越來越大。企業作為高等職業教育高效發展的助推劑,在校企合作中是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有力保障。企業在經濟發展中了解市場的供需,對具體崗位的人才需求定位也更加明確,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技能掌握方面更貼近企業的實際需求,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企業的生產效益。
4. 學生加強自我管理
學生是校企合作模式中最大的受益者,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基本所有的環節都是在考慮如何能夠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所以學生對于校企合作模式應該采取主動了解、積極參與的態度,學校為學生發展積極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建構利于專業成長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陳紅秋,石泉彬,蔣風昌. “五位一體”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J]. 中國高校科技, 2012(04):54-55.
[2]李春光,耿俊梅. 職業教育“五位一體”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建設探討[J]. 職業時空, 2015,11(08):1-3.
[3]張向超,豐云. 校企協同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的“五位一體”合作策略[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7,9(12):31-36.
[4]王海山. 新時期高職院校輔導員素質能力的提升[J]. 教育與職業, 2017(01):84-87.
[5]張向超,豐云. 校企協同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的“五位一體”合作策略[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7(12):31-36.
基金項目:綿陽職業教育研究中心課題(課題編號:MZJZC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