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的身體任何位置被外力破壞產生了傷口,會馬上流出鮮血,但是鮮血也會慢慢凝固在我們的傷口周圍。這是什么原理呢?這是因為我們的體內每一處都遍布著血管,每一根血管里流淌著新鮮的血液,一旦血管壁發生破裂的時候,血液就會順著破處流出來,也由于血壓的關系,如果不及時止血的話,我們體內的血液會快速的流干。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們的體內存在一種快速的修補機制,那就是我們體內血液的凝固機制。
在我們了解了血液的凝固機制之后,也要了解我們為什么要對體內的血液凝固機制進行檢驗。在實際的臨床診斷和相關疾病的判斷中,對人體的凝血機制進行必要的檢驗可以有效判斷出有關出血性的疾病、凝血類的疾病和血栓類的疾病,并對其程度做出準確的判斷。由此可見,對我們身體中凝血機制的檢驗對于許多臨床疾病在診斷和指導及判斷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的。所以,我們要來深入探討一下有關凝血機制在檢驗中的注意事項。
1.凝血機制檢驗的臨床意義
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凝血機制。凝血機制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分別為人體內血管的收縮、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及一系列因為凝血因子被激活而產生的纖維單板凝結成塊的現象。在凝血機制中,這三個部分哪一個部分出現問題都會使得人體內的凝血速度減慢,而且每個部分產生病變或者異常都會使得人體患上多種疾病。在白血病患者或其他血液疾病的患者體內,其血小板的數值就非常接近醫學上的生命線。而且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只有健康人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患有出血類疾病的患者一旦出血就會危及生命。相反的,如果人體內的血液的整體凝血功能太強的話,也會導致人體患上諸如下肢血栓類的疾病,而且血栓一旦發生脫落,會隨著血液流到人體內的任意部位,如果相關位置的血管比較窄小的話,就會發生栓塞現象,如果嚴重但是話,會導致患者立即死亡。人身體內的自我止血功能下降,再加上,每個人的凝血性質有差異性,會使得患者的血液因此而大量流失,進而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生命危險。所以,針對凝血機制的檢驗就是為了能夠有效的診斷體內潛在的血栓病或者出血性的疾病,還可以有效的對手術之前的凝血功能做必要的預測,實時監控不同種類的抗凝血的藥物對患者起到的實際作用。這樣既可以協助醫生盡早發現血液疾病的成因,也能夠有針對性的開展治療方式,幫助患者最快速度的恢復身體健康。
2.凝血機制檢驗的注意事項
被采血者一定要在采血之前保持一個空腹的狀態,并讓整個人處于一種盡量平靜的狀態,吃的太飽或者運動量太大的話都會值得體內血小板增多,進而增強血凝和纖溶系統的活性。在實際進行血液采集的時候,相關醫護人員給患者的壓脈帶不要太緊,在實際的血液采集時間上原則上不要超過一分鐘。因為過長時間的對人體的血管給予壓力會導致被采血者身體的某一局部出現血液中血氧降低的情況,也會值得相關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被釋放和被活化;與此同時,也不要在患者的輸液過程中進行相關的采血事宜,如果一定要進行采血活動的話也應該采取側肢體上采血。還有就是在實際采血過程中最好不要進行反復性的穿刺,這樣會使得血液中分泌更多的溶血物質,使相關組織受到不必要的損傷,讓外部的病毒因子進入其中。收集血液最好的容器就是塑料試管或者聚乙烯材質的試管,血液只有在這樣的材料中才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血小板中凝血因子的活化程度。對血液采集完成之后要保證馬上送到相關檢測位置,最佳的對血液進行分離的實踐就是在采集完成的兩個小時之內。如果實際條件不允許的話,則要將采集到的血液盛裝在塑料材質的容器中,并將血液冷凍在零下20攝氏度的冰箱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需要對血液進行監測時,首先要將血液從冰箱中拿出來并放在30攝氏度的水中讓其慢慢融化,是不可以放在室內或者室溫中讓其自行融化的。
在實際的對血液進行凝血機制的檢驗過程中,也是由許多注意事項的。首先,相關的操作人員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養,要對實際的檢驗過程比較熟練,在實際的檢驗過程中要按照既定的步驟去進行相關操作流程的檢驗。由于現代的許多檢驗儀器都是現代化的自動檢驗,這就需要每一個參加檢驗的人員都要全面性的掌握相關檢驗儀器的實際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及相關注意事項。相關的檢驗實際最好要選擇與要一起向匹配的檢驗試劑,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批次不同的檢驗試劑是不能夠混合在一起進行檢驗使用的,在實際使用相關試劑的檢驗過程中,也不要劇烈的搖晃,避免產生氣泡,讓相關的檢驗結果產生誤差。在檢驗中使用的試劑最好是本著“現用現配”的原則,不適用配置時間過長的試劑進行相關檢驗,配置時間過長的試劑也會讓最終的檢驗結果產生差異。
在實際的血液檢驗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口服類或者針劑藥物凝血監測結果產生的影響。在我們體內的血液里,除了有凝血系統、抗凝血系統以外,們還有纖溶系統及抗纖溶系統。這極大系統之間的關系既是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平和的,這幾大系統中任何一個系統出現問題,或者過于強大或者過于弱小都會使得人體出現出血或者血栓。死者之間的平衡一旦被破壞,我們就需要進行在體外對相關系統的因子的輸入,或者口服一些抗凝藥或者注射一些栓容劑進行相關疾病的預防。在相關口服藥物的選擇上可以選擇諸如鏈霉素、卡那霉素、阿司匹林或者肝素這一類,這類藥物本身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凝血機制和協同抗凝血作用的。不同藥物對患者凝血的數值和相關指標的影響是比較大的,而且們現階段對于很多的新型藥物的相關指標和相關影響的認知還是非常不足的。
作者簡介:賈文靜(1979.12-),漢族,女,四川成都人,本科,主管檢驗師,研究方向:臨床醫學檢驗臨床醫學檢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