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真
摘 要: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多年文化傳承與發展積累下來的人文思想精華,能夠為新一代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向性的作用。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科學合理地融入本土傳統文化,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率。本文從當前階段小學美術教育課程的開展現狀入手,對本土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傳承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為促進小學美術教育水平的進步貢獻一分力量。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 本土傳統文化 傳承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4.025
小學是學生積累基礎知識、養成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汲取更多的美術知識,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小學對于美術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形式也較為單一,因此教學工作的開展效率普遍不高。教師通過將本土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育體系當中,不僅能夠引領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激發學生對于美術學科的熱愛。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們立足于當前階段小學美術教育工作的開展現狀,探討將本土傳統文化引入到小學教育中的有效路徑,旨在為促進美術教育工作開展水平的進步指引正確的方向。
一、小學美術教育工作的開展現狀分析
就目前情況來看,許多學校和教師都將小學教育階段視為幫助學生奠定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面向學生所傳授的知識內容也多半與基礎知識有關,涉及的藝術類課程內容相對較少。許多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工作時,未能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將課本是為教學內容推薦的主要參考依據,難以跳出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導致課程教學的形式過于單調,久而久之,學生也逐步喪失了對于美術學科的興趣。盡管近年來許多學校都已經充分認識到了將本土優秀傳統文化滲透至專業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師本身就缺乏足夠的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在傳統文化內容的選取上未能充分考慮到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學規劃方面過于注重美術專業知識,而忽視了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教師過分迎合小學生的興趣,使得課程教學目標難以高質高效地實現,小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知識的機會越來越匱乏。上述問題都在無形當中導致了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難以汲取傳統文化所具備的優勢。
二、本土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傳承路徑
1.有針對性的調節美術學科教學內容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接受能力相對較差,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于同一事物之上,但對于新鮮的事物能夠保持好奇心。在小學生的眼里,美術學科屬于一類變化多樣的學科,我們可以通過突出美術學科的靈活性,尋求與美術學科發展情況更為契合本土特色文化,找準美術學科與小學教學工作之間的契合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小學生發揮自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實現文化的優化與創新。教師應當充分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學生所處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策略。舉例來說,一二年級的學生屬于低年級學生,對于事物的認識能力相對較差,但想象豐富,思維活躍。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將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設定為剪紙、年畫這一類內容。剪紙中造型較為夸張,色彩十分艷麗,地方特色較為濃厚,容易被小學生接受和喜愛。教師可以選擇在課前與小學生分享與剪紙藝術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在欣賞剪紙藝術的基礎之上,動手進行剪紙創作。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具有代表性的剪紙作品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設置特定的主題,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創作出獨具特色的剪紙作品。另外,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差,教師可以以撕紙替代剪紙,剪花創作流程。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較強,也有了一定的審美意識。此時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升美術教學的難度,整合本土優秀傳統教學資源,面向學生開展泥塑、紡織、扎染等教學課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循序漸進地加深教學難度,使傳統文化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至學生的美術學科學習中。
2.賦予美術教育獨特的傳統文化屬性
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致力于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基礎美術知識,培養學生對于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激發學生的藝術思維。因此在美術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應當潛移默化地滲透傳統文化內容,賦予美術學科獨特的傳統文化屬性。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明確傳統文化知識與學生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鼓勵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中。舉例來說,在開展剪紙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面向學生講解相應的風俗傳統,讓學生們能夠在充分了解風俗文化的基礎之上,產生對于所學內容的興趣,更多地融入創新理念,深入領悟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3.優化已有的小學美術教學教材體系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融入本土傳統文化內容,要求我們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對于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優化調整,促進美術課程的校本化發展。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應當注重協調好教學資源與美術課程之間的關系,打破傳統美術教學的壁壘,構建更為完備的框架體系。同樣是以剪紙教學為例,我們可以將剪紙教學劃分為細致的流程,明確小學生在每一個學習環節中應當達成的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構建更加清晰明確的評價體系,更多的關注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4.促進美術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進步
將傳統文化融入于小學美術教育中,需要教師能夠發揮自身作為教學資源挖掘者和傳統文化傳承者的作用,打造一支足夠完備的教職人員隊伍。學校方面可以為美術教師創造更多的機遇,幫助教師積累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把握傳統文化脈絡,深入挖掘傳統美術文化的內涵。其次,學校應當鼓勵美術教師跳出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從課內教學入手,拓展美術教學的范圍,挖掘多元化的本土傳統文化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構建完備的傳統美術資源體系,挖掘美術作品的特點。最后,教師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加強對于本土傳統文化的研究,將本土傳統文化與小學美術課程有機結合在一起,讓本土傳統文化成為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重要內容,讓小學美術課程成為本土傳統文化的傳承形式,體現傳統文化鮮明的藝術特色,讓新一代的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本土傳統文化,掌握相應的傳統文化技能,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綜上所述,本土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傳承不僅豐富了小學美術教育的形式,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開拓了新的路徑。小學美術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藝術熏陶,積極主動地將本土傳統文化滲透于小學美術教育當中,能夠幫助學生更為深入的領悟傳統文化知識內涵,在頭腦中構建起更加完備的藝術脈絡,奠定更加堅實的傳統文化基礎。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針對性地調節美術學科教學內容,賦予美術教育獨特的傳統文化屬性,優化已有的小學美術教學教材體系,促進美術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進步,促進小學美術教學水平的進步,為學生短期的學習和長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
參考文獻:
[1] 孟德馨、張強《河北省本土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傳承研究》,《學周刊》2012年。
[2] 劉秀敏《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利用》,《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
[3] 周春梅《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研究》,《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年第9期。
[4] 陳筱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下一代》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