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芳芳
摘 要:現今教育事業不斷進步與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下更為注重傳統文化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更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也得以提高,我國傳統文化也得以傳承和發揚。對此,本文將重點探究如何將傳統文化和初中語文寫作知識相融合,筆者重點探究融合教學的意義,也為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 教學有效性 寫作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2.009
近幾年,我國更為注重在教育事業的發展中開展傳統文化的傳承,其中明確提出,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學科教學中。在初中語文知識中蘊含較為豐富的傳統文化,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充分融合,并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學生的文化素養水平也得以提高。在語文教學中將寫作知識和傳統文化內容相融合,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都能夠得到提升,教學方法也利于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一、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語文寫作相融合的意義
1.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
現今很多國外的文化和理念逐步進入國內,對我國青少年和人們的思想與觀點都有影響,現今人們更加注重外國的文化和節日,對我國傳統文化和節日并不注重。教師在教學中也過于注重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知識有限,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程度無法提高。在語文寫作中融入傳統文化內容,更利于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和觀點,學生可以從傳統文化中對古詩詞有深入了解,也為學生寫作拓展思路和詞匯,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詞語運用能力都得到提高,進而學生對傳統文化也更為熱愛。
2.培養初中學生寫作意識,鍛煉寫作能力
在初中語文寫作學習中,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古代詩詞較多,其思想和文學邏輯較為豐富,教師可以利用古詩詞引導學生,進而為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也能夠通過古代詩人詞人所表達的情感,感受寫作的意義,學生的寫作意識和寫作能力都得以提高。
3.加強學生的文學素養
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較多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向學生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學生的文學素養也得以提升,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現今我國更為注重文學藝術類人才培養,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夠為學生建立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學生的思想更加成熟,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以保障。
4.培養學生的道德感情
現今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多數都有關于情感表達的課文內容,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如何處理情感,但現今生活條件較好,學生都是家中獨子,團結意識淡薄,在生活中也更為自私,不懂得感恩。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滲透傳統文化,進而對學生的道德素養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感,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尊重長輩、尊重他人。
二、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寫作教學的融合策略
1.深入挖掘語文教材,開展傳統文化教學
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材中蘊含了較為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以往教師都以硬性知識灌輸開展教學,教師對教材中的傳統文化也并不注重,課堂也主要以提高學生成績為主。對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容,進而開展傳統文化教學,為學生營造傳統文化學習氛圍,對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行熏陶,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水平。
例如,在學習語文知識中《從生活中學習寫作》一課,其寫作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會觀察,并以生活作為寫作素材。生活中有較為豐富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為主題進行寫作,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舉幾個例子,例如中國傳統節日春節要與家人團圓、剪窗花、放鞭炮、吃餃子,這都是節日的傳統。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生活中真實的節日進行寫作,學生在寫作中也會認真思考傳統節日,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也更為深入,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水平也得以提高。
2.結合傳統節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寫作教學中,學生通常沒有較為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在寫作中通常以大白話、流水賬為主,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也過于刻板,直接教學寫作技巧,學生不能在寫作中靈活運用。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結合傳統節日開展寫作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有更為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的寫作內容也更為細膩化和生活化,更加富有感情。
例如在寫作中,教師可以將中國的傳統節日進行列舉,如我國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教師可以將不同節日的由來和紀念意義進行教學,并以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對中國的傳統節日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我國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教師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屈原的人生,讓學生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進行思考,將自己對屈原的故事和屈原人生軌跡的感受以寫作的形式進行表達。這種教學方法更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對各個傳統節日也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學生對節日傳承背后的文化和意義更加了解,學生也能將我國文化傳承下去。學生內心的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得以滿足,學生在寫作中能夠流露真情實感,進而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以保障。
3.閱讀傳統文學作品,提高學生自身修養
學生在寫作技巧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借鑒大量優秀的文章,通過文章閱讀能夠對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情感表達的中心內容進行了解,學生在寫作中也能夠靈活運用,進而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以提升。在閱讀學習借鑒寫作技巧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并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文學經典作品,讓學生在學習寫作技巧的同時,能夠對文學作品中的傳統文化有所了解,進而在提升學生寫作技巧的同時,學生的自身修養水平也得以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興趣與喜好為學生推薦文學名著,并為學生舉辦文學名著的交流活動,學生之間可以根據文學名著中的文化內容展開交流溝通,學生之間也可以對文學名著中的寫作手法開展探討。在交流活動中,學生會積極參與并發表自己閱讀文學名著之后的感受,學生對寫作技巧更為靈活的掌握,學生的文化素養水平也得以提高。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同一部文學名著中的不同人物進行分角色扮演,學生在舞臺劇表演的過程中會更加認真分析人物的特點和道德素養,進而學生也會從中領悟道德與行事準則,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進步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也利于為我國培養更多高素養的人才,文學名著中的傳統文化內容也得以傳承。
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文化滲透能力
在初中寫作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提高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力,對此,教師可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讓學生能夠更加愛國、尊師、重孝道。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父母對兒女的付出與愛、教師對學生的關懷與照顧進行實踐教學,以實際案例感動學生,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進而學生的道德素養水平得以提高,其道德素養和傳統文化也成為學生在日常中的行事準則,學生的文化素養水平也得以提高。
總之,現今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教師要注重在初中寫作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內容,利用傳統文化的滲透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水平,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魅力有所了解,學生會更加熱愛傳統文化,也利于學生將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進而學生得以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董道昆《初中語文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措施探究》,《文存閱刊》2020年第7期。
[2] 宋爽《幼師形象的媒體再現及存在的缺失》,《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