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小雪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西北地區的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于物質資本的投資,基礎設施落后,生態環境脆弱,人力資本集聚相對較弱。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目前我國首要經濟工作。西北地區應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做好產業結構優化,順應區域一體化,推動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分析“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對西北地區產業升級的效應,以供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西北地區;產業升級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21-000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83? ? ? ? 文獻標志碼:A
我國在2013年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耙粠б宦贰笔侵浮敖z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有了質的飛躍,人均收入增加,步入中等收入行列。“一帶一路”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型開放倡議,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環境,有助于實現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對我國適應國際形勢和國際資源價格的不斷調整提供了有利條件。
目前我國環境資源承載力不斷下降,人口紅利即將消失,經濟增長壓力不斷增大,產業結構升級成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解決西部地區發展難題的重要途徑。
1? ? 文獻綜述
金梅和何莉(2016)[1]認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重視的重要工作,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欠發達地區服務業開放對快速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王桂軍和盧瀟瀟(2019)[2]從對外直接投資和環境不確定性兩個角度分析了“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國企業創新的路徑,同時按照所有制類別、資本密集度以及企業規模進行了分樣本回歸分析,對政府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效應、“一帶一路”倡議與企業創新、企業提高創新水平都具有啟示意義。
劉德權和邢玉升(2016)[3]將“一帶一路”倡議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問題共同進行研究,在研究東北地區產業結構特征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路徑。
張健豐(2018)[4]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統籌優化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國內傳統產業要科學優化要素配置,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對準產業升級的契合點,實現精準發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全面提高人力資本的創新水平,構建產業升級新機制,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提高產業發展新水平。
姜安印和劉曉偉(2017)[5]利用產業結構相似系數,對我國西北五省(區)2008—2014年產業結構相似度進行定量測度與橫向比較。結果顯示,我國西北五省(區)的三次產業結構整體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呈現低層次狀態?;谘芯拷Y論,從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發展戰略、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及新業態等方面提出產業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為“一帶一路”倡議中實施跨區域產業合作以及精準扶貧國家戰略中特色產業扶貧等提供可供參考的依據和方向。
2? ? 理論機制
2.1? ? 貿易開放效應
“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統籌性戰略。要想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西北地區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區域,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和突出貢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是目前西北地區面臨的挑戰,同時也是國家面臨的重要問題[6]。
“一帶一路”在促進西北地區發展的同時,能縮小東西部差距,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對西北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作出巨大貢獻?!耙粠б宦贰辈粌H為我國欠發達地區提供了發展機遇,也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能加快區域性樞紐和內外通道的構建,提高對外開放,完善基礎設施,有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和貫徹新發展理念[7]。
“一帶一路”倡議影響了產業結構升級的來源、機會、制度以及調整機制,堅持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對外開放,能夠充分發揮西北地區的比較優勢。西北地區對外開放程度比較低,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能很好體現出來[8]。
因此,西北地區應該抓住“一帶一路”發展契機,實行全面開放戰略,加強西北地區各省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各省份應結合自身的產業優勢,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推動對外貿易優進優出方向的轉變。此外,還需要加強與毗鄰地區的經濟合作,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最終推進西北地區產業結構升級。
2.2? ? 基礎設施效應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西北地區加大實施西部大開發力度,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但仍存在產業結構不顯著的問題。在推進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完善基礎設施是政府在實施產業調整中經常做的決策。政府制定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合作機制,對產業結構升級具有正向的外部性。
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發展?;A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5G等新基建是“一帶一路”倡議下促進西北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突破口,更是推進西北地區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發展、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時間成本、交易成本、運輸成本,提高西北地區的生產效率,促進供應網絡快速發展,提高欠發達地區的市場份額。
同時,完善醫療水平、衛生文化、教育體系等社會基礎設施,可以有效吸引人力資本。人才是一個地區發展的關鍵,人力資本集聚會導致技術進步和企業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9]。
2.3? ? 產業集群效應
隨著產業越來越細化,區域分工也會不斷增強。區域分工主要受每個區域特殊利益的影響,每個區域的優勢產業、資源稟賦、發展方向和條件各不相同,各區域都應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縮小區域之間的差異。
我國西北地區生態比較脆弱,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應該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同時,要改造傳統產業,依托政府對西北地區的產業扶貧政策以及“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利用自身優勢開發新型產業,促進產業之間的耦合發展,帶動區域之間的集群效應,以產業集群促進規模效益化,助推產業結構升級。
3? ? 結論
西北地區作為我國欠發達地區的典型代表,城鎮化水平、基礎設施、教育資本和人力資本相對比較落后。人力資本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在環境規制的制約下,企業要想實現清潔生產和綠色技術創新,就需要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可以提高技術創新力,使發展理念融入生產環節,達到產業創新目的,有助于解決西北地區產業規模偏小、產業支撐不足的問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
受自然條件和歷史原因的制約,西北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可以根據“一帶一路”發展情況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快對外開放程度,對引進的企業給予優惠政策,制定更加合理的體制,鼓勵經濟發展,吸引人才,從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在完善基礎設施和改善營商環境的同時,可以從科技、政策、制度等方面促進產業創新。企業作為產業結構升級主體,應當促進經濟增長,減少污染排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力。發展現代經濟體系,使西北地區產業更加便利、高效、智能。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調整資源配置效率、發展數字經濟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要提高西北地區的開放程度,營造良好的環境,激發企業的投資積極性,完善人才引進制度,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縮小城鄉差距,完善市場機制,優化企業的經營環境。
將西北地區的發展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結合,能促進西北地區發展,對實現南北區域和東、中、西部經濟以及社會的協調發展有重大貢獻,同時有助于綠色發展理念、生態優先以及陸海統籌發展戰略的落實。
參考文獻:
[1]金梅,何莉.“一帶一路”背景下服務業對外開放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影響——以西北五省區為例[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4(5):155-160.
[2]王桂軍,盧瀟瀟.“一帶一路”倡議可以促進中國企業創新嗎?[J].財經研究,2019,45(1):19-34.
[3]劉德權,邢玉升.“一帶一路”戰略下東北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研究[J].求是學刊,2016,43(3):60-66.
[4]張健豐.產業升級要主動對接“一帶一路”[J].人民論壇,2018(30):90-91.
[5]姜安印,劉曉偉.“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西北五省(區)產業結構協同測度及發展研究[J].新疆社會科學,2017(3):47-53.
[6]鄭濤,左健,韓楠.產業轉移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對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J].工業技術經濟,2015(9):147-153.
[7]周雪蓮.“一帶一路”倡議下西北民族地區發展問題研究——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6(9):166-170.
[8]趙菲菲,敬莉.“一帶一路”倡議下新疆產業結構調整研究——基于西北五省產業結構趨同視角[J].新疆社科論壇,2015(6):21-27.
[9]周歡,馬乃毅.“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西北地區城市群協調發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6):18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