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臘初 李征輝
摘 要:為了選育抗旱、抗澇、抗草害、抗病蟲害的高產品種,從湖南安化7個黃精品種中選出了2個可作為抗旱、抗澇、抗草害、抗蟲害的高產黃精品種,1個可作為抗旱、抗草害、抗病蟲害的高產黃精品種,旨在為黃精的人工種植篩選出高抗逆性的品種。
關鍵詞:黃精;高抗性;選育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21-009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67? ? ? ? ? 文獻標志碼:B
1? ? 研究背景
黃精(拉丁學名Polygonatum sibiricum)是一種百合科黃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1]。我國《中國藥典》收載的黃精為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滇黃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或多花黃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莖。黃精具有補氣養陰、潤肺健脾、補腎益精、增強免疫功能、延緩衰老等功效[2]。黃精主要分布在河北遵化、興隆、承德,內蒙古武川、卓資、涼城;多花黃精在南方地區分布最多,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滇黃精主要分布于云南、貴州及四川[3-4]。20世紀初《藥物出產辨》記載黃精“產湖南者為正”。近代《中國道地藥材》記載:“目前除湖南、貴州、廣西主產姜形黃精質優外,安徽九華山所產亦屬上品”。由此可推測湖南應為多花黃精的道地藥材產區。安化地處湖南雪峰山北段,氣候環境特別適合黃精的種植和栽培。
近年來,國內外對黃精多種功能的深入研究和開發熱度不斷升溫,特別是在功能食品和老年疾病預防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市場對黃精的需求越來越大,然而野生資源量急劇下降,野生黃精的采挖量不僅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而且破壞了生態環境和黃精野生資源,甚至有的地區黃精野生資源已呈瀕臨滅絕的態勢[5]。
隨著黃精野生資源枯竭,人工栽培黃精逐步興起,但其種源還主要是來自于野外采集。由于野生黃精資源品種雜亂、抗逆性相差很大,在同等條件下,產量有的高、有的低,有的甚至沒有收成,嚴重影響了黃精人工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因此,開展黃精優良品種的選育,對發展黃精的人工種植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旨在從眾多野生黃精品種中篩選出具有抗旱、抗澇、抗草害和抗病蟲害中的一個或多個特性的高抗逆性高產品種。通過采挖野生黃精,將多個備選品種在相同立地條件下混編栽培,然后模擬或營造干旱、水澇、草害及病蟲害中的一個或多個抗性環境進行第一次抗性篩選后,再進行第二次抗性篩選,選育出高抗逆性黃精品種,力求促進黃精品種化、品牌化、規范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為大健康產業和健康中國作出貢獻。
2? ? 材料與方法
2.1? ? 試驗材料
姜形黃精又名多花黃精,雞頭黃精又名黃精。姜形黃精與雞頭黃精根據苗莖顏色、高矮及根莖形狀又可細分為很多系列品種,由于沒有細分學名,故以代號取名。共選育7個自然生長的品種,每個黃精品種的特點見表1。
2.2? ? 高抗性黃精品種選育
2.2.1? ? 選種
在處暑節后至立冬節前采挖野生黃精,先將采挖的野生黃精按根莖種類分選編號,然后分別去除壞死、有蟲害、病變的根莖,保留根須,選擇帶有芽頭的根莖,切取靠近芽頭部分的前3節,晾至切面干縮,分品種用框裝好,存放至多10 d。
2.2.2? ? 栽植
將多個品種按廂或行交叉布局栽種,即每行或每廂栽一個品種,重復排列。每廂栽種2~5行,優選3~4行;行距25~50 cm,優選30 cm;株距15~30 cm,優選20 cm;栽種溝深13~20 cm,優選15 cm;蓋土厚度5~10 cm,優選5 cm。
2.2.3? ? 抗性條件選擇
模擬干旱環境,不遮陽、不澆水,廂面不覆蓋,四周深挖墑溝,降低土壤墑情,使黃精種苗缺水率35≤DW≤50,連續保持1~2個月。模擬水澇環境,不開墑溝,向大田中灌水,使分廂溝中常年可見積水。營造草害環境,對滋生的雜草讓其自然生長,造成雜草叢生的環境。營造病蟲害環境,對發生的任何病蟲害讓其自生自滅,或可引用常發病源分布。
通過第一次抗性篩選后,在處暑節后至立冬節前采挖,獲得的黃精種苗可適應上述的模擬或營造的抗性環境。待第二年的寒露節后,分別選取長勢好的個體植株采挖,進行測重并記錄,作為第二次抗性篩選種苗。經過第二次抗性篩選,重新選取新地塊,將第一次抗性篩選獲得的種苗重復第一次抗性篩選步驟進行第二次抗性篩選,所篩選出來的每種優良植株為具有一種或多種抗性的黃精高抗逆性品種。
3? ? 培育結果
從7個品種中篩選出長勢最好、產量最高的3號、4號品種作為抗干旱、耐水澇、抗草害、抗病蟲害的高產黃精品種,7號品種作為抗干旱、抗草害和抗病蟲害的高產黃精品種。3號、4號、7號品種為黃精優良品種,經大田繁殖后,向藥農批量提供種源。經藥農推廣,表現出很好的增產優勢。
3號品種選擇山地或旱田種植,經6.34 hm2大田推廣,3年生黃精平均產量5 610 kg/667 m2,比面積為3.58 hm2的對照組增產30.1%。
4號品種選擇在低洼地或山村水浸田開溝栽培,經過3.78 hm2大田推廣,3年生黃精平均產量為3 995.3 kg/667 m2,比面積為2.09 hm2的對照組增產42.1%。
7號品種選擇在低海拔病蟲害易發區栽培,經5.82 hm2大田推廣,3年生黃精平均產量5 150 kg/667 m2,比面積為3.92 hm2的對照組增產29.5%。
4? ? 結論
對自然界已有的野生黃精品種進行選育,所選黃精品種種源都采自湖南安化縣的野生姜形黃精與雞頭黃精。研究從7種入選的不同野生黃精中篩選出了3種具有耐旱、耐澇、抗草害、抗病蟲害的一種或多種特性的黃精高抗逆性品種,可以為不同地理條件的黃精栽培提供適宜的優良品種。
現代化學研究表明,黃精中含有多糖、甾體皂苷、三萜、生物堿、木脂素、黃酮、植物甾醇、揮發油等多種成分,其中多糖、甾體皂苷和異黃酮類化合物是其質量標志成分[6]。黃精藥材及其產品的研究過程中,應根據黃精化學成分、中藥藥性理論選擇質量標志物,選育優良品種,培育優質藥材,評價藥材與產品質量。
黃精既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效,又具備藥食兩用的特點,黃精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動脈粥樣硬化、近視眼、糖尿病并發癥、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療,同時黃精也被開發出抗衰老損傷、調節血糖血脂、調節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7]。目前黃精的野生資源日益枯竭,明顯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但人工種植又面臨藥材質量下降、農藥殘留及重金屬含量超標等一系列問題[8-9],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待黃精質量標準的不斷完善。
現如今,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朝氣蓬勃的大健康產業迅速發展,藥食同源理念不斷深入人心[10]。兼具有臨床作用和保健功效的黃精必將迎來巨大的市場,而具有高抗性的黃精品種必將發揮優勢并創造出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本研究僅集中在高抗性黃精品種的選育工作上,對于篩選出的高抗性黃精品種的藥用物質基礎的含量劑雜質的檢測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完成。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15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306-307.
[3]董治程.不同產地黃精的資源現狀調查與質量分析)[D].長沙:湖南中醫藥大學,2012.
[4]宋榮,嚴蓓,易自力,等.湖南多花黃精栽培技術(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20(2):28-33.
[5]蘇文田,劉躍鈞,蔣燕鋒,等.黃精產業發展現狀與可持續發展的建議[J].中國中藥雜志,2018,43(13):2831-2835.
[6]姜程曦,張鐵軍,陳常青,等.黃精的研究進展及其質量標志物的預測分析[J].中草藥,2017,48(1):1-16.
[7]李亞霖,周芳,曾婷,等.藥用黃精化學成分與活性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19,25(5):90-93.
[8]張庭廷,夏曉凱,陳傳平,等.黃精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6,12(7):42-45.
[9]王易芬,穆天慧,陳紀軍,等.滇黃精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28(6):524-527.
[10]單峰,黃璐琦,郭娟,等.藥食同源的歷史和發展概況[J].生命科學,2015(8):9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