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麗萍
摘 要:勵志愛心超市是由基層政府扶持、村委會管理、村民共同參與、多主體籌資來保證正常運作的一種社會組織,是我國基層社會多元共治進行精準脫貧的重要載體之一。村民通過參與村莊的公共事務來積攢積分,積滿一定的積分后,可在愛心超市兌換相應的生活用品。愛心超市在村莊基層治理中發揮著正面效應,增加了村民參與村莊公共服務的積極性,提高了村民的凝聚力和村民自主脫貧的意識,為精準脫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勵志愛心超市;運作機制;功能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21-004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8? ? ? ? 文獻標志碼:A
1? ? 問題的提出
愛心超市又叫積分超市,是近幾年在脫貧攻堅中逐漸興起的。愛心超市的運作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專業運行、項目合作”,已經成為貧困村民勵志脫貧的新型參與平臺[1]。愛心超市是為了響應脫貧攻堅“扶智、扶志”的口號,在建設美麗村莊時提高村民參與村莊集體事務的積極性而創立的一種新型社會組織。超市里的物品不能用金錢購買,而是以積分形式進行兌換,村民通過參與公共事務、相關培訓等活動賺取積分,兌換日用品。通過對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C村勵志愛心超市的調研,試圖回答愛心超市究竟對我國貧困村莊的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這一問題。
2? ? 勵志愛心超市基本情況
2.1? ? 勵志愛心超市簡介
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C村位于縣城西北方向,距離鎮政府3 km,全村309戶1 118人,人口主要為漢族和藏族兩個民族。村民以種植業和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扶貧產業以露天種植蔬菜以及鄉村旅游為主。C村2014年被評為貧困村,2017年摘帽。C村的勵志愛心超市修建于2018年底,由民政局、幫扶單位、企業聯合籌資修建,位于村委會旁,占地150 m2,懸掛“勵志愛心超市”標識牌。超市內配備貨架,物品以糧油、日用品、小型家用電器、學習用品等群眾生活必需品為主。以鄉鎮為主體,充分利用“10·17”扶貧日、元旦、春節、中秋節等節點,向幫扶單位、工商企業、愛心人士等發出募捐倡議,有組織地開展“愛心募捐”活動;通過企業冠名、開通村(社區)“愛心熱線”、媒體發布告示向社會發布捐贈信息等形式拓寬捐贈渠道,為“勵志愛心超市”正常運轉提供充足的物資儲備。同時,充分發揮“勵志愛心超市”平臺作用,在超市內放置“愛心樹”,讓貧困群眾在樹上留言,注明所需物品,積極吸納社會各界有針對性的捐贈閑置物品,便于貧困群眾實現微心愿。此外,由村會計做好物資的入庫、出庫賬務處理。
2.2? ? 勵志愛心超市的積分機制
勵志愛心超市的運作建立在積分制的基礎上。以戶為單位注冊并發放愛心積分卡,積分分為贈予積分、獎勵積分和任務積分3種,價值等同。1個積分等同于價值1元的商品。贈予積分指為建檔立卡戶、低保兜底戶等特定人群贈予的積分;任務積分指村“勵志愛心超市”管理工作小組根據村民在社會公德、家庭美德、遵紀守法、內生動力、配合工作等方面的表現評定的積分;獎勵積分指村“勵志愛心超市”管理工作小組根據村民在榮譽獎勵、脫貧能手、學生學習等方面的表現審定后獎勵的積分。每年為建檔立卡戶、低保兜底戶贈予10個積分,贈予積分按照1∶1比例配合使用。
C村的超市每月雨天即農閑日開放1次,為兌換日。由村會計統一管理村里95%村民參與的微信群,并在群里發布本村的重要通知。勵志愛心積分評定標準由村委會成員結合本村實際制定,新增的積分評定標準有配合工作、社會公德、獎勵加分等。經過村委統一召開的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后,及時在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
2.3? ? 勵志愛心超市的商品兌換規則
積分卡以戶為單位進行登記,積分評定原則上每月25日進行1次。村勵志愛心超市管理工作小組在完成檢查評分后3個工作日內,在村務公開欄公示各戶評分情況,公示期不得少于5 d。公示無異議后,將積分分值計入勵志愛心超市積分登記表及各農戶積分卡。勵志愛心超市商品按分值進行標注,積分兌換物品原則上每周五進行1次,物品兌換后在超市商品登記臺賬上進行登記,并扣減農戶積分卡內相應分值。積分可累計,不能兌換現金,亦不能兌換高于積分的物品。
3? ? 勵志愛心超市的功能分析
調研發現,C村的勵志愛心超市在精準脫貧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激勵了村民參與村內公共事務和脫貧的積極性,提高了村莊的凝聚力和村民的思想意識。
3.1? ? 激勵了村民參與村莊公共事務的積極性
村民直接參與村級社區公共事務,是實行農村基層社會群眾自治的重要環節和內在要求[2]。在C村,村民每參加1次技能培訓、村民會議、法律講座等,都能按照相應的評定標準獲得積分獎勵。C村屬于海拔較高的高寒地區,雪季較長且道路上積雪較深,給村民的出行和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自從村里有了參與清掃積雪獎勵積分的政策,村民不僅清掃自己門前的積雪,還會清理村主干道路上的積雪,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還能增加積分。據村會計介紹,自從村莊運營勵志愛心超市以來,參與村莊公共事務的村民占村莊人口的90%以上。
“我當會計也才兩年時間,但我是本地人,所以村里面這幾年的變化我都看在眼里,以前人們都不愛參加村里面組織的集體活動。把愛心超市建起來以后,打掃衛生、開會、參加講座之類的可以加積分,大家的積極性就很高,基本都會參加村里組織的各類活動,參與率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了”。(村會計,女,28歲,高中文化)
3.2? ? 激發了村民勞動脫貧的積極性
我國的扶貧模式經歷了從“輸血式”到“造血式”再到如今精準扶貧的變化,扶貧目標也從借助外力促進村民脫貧致富轉變到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引導其改變“等、靠、要”思想,實現自主脫貧。C村的產業發展以鄉村旅游和露天蔬菜為主,村民有5 400元的產業發展資金,鄉村旅游帶動了農家樂、民宿等相關產業發展,村里的剩余勞動力可以在鄉村旅游點、露天蔬菜種植基地務工。對于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每年都會評選出1~2戶脫貧光榮戶,并在村民會議上進行表彰,給予相應的勵志愛心超市積分和相應的物質獎勵。這就在貧困戶中加強了脫貧的決心,增強了村民勞動脫貧的積極性。
“今年我家評選上了脫貧致富明星,村和縣說要獎勵我家,問我需要什么,我家現在主要靠在基地搞運輸,就給我家獎勵了一輛電三輪。勵志愛心超市還給我獎勵200積分,讓我更有發展動力,今年在爭取加上養殖,養幾頭能繁母豬,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村民,男,50歲,小學文化)
3.3? ? 提高了村莊的凝聚力
C村以漢族為主,鄉里在村委會旁修建了文化廣場,配備了體育建材設施供村民使用。文化廣場修建于2017年,并于2017年底投入使用。修建文化廣場是為了給村民提供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節慶活動的場所。村莊沒有修建勵志愛心超市之前,僅有少數居住在文化廣場附近的村民去廣場活動,很少有大型的集體活動。勵志愛心超市開始運營以后,鼓勵有能力的村民組織集體活動,同時鼓勵村民參與并獎勵積分,村莊的集體活動次數增加,參與人數也逐漸增多,村民互動頻率增加,提高了村民的集體認同感,增強了村莊的凝聚力。只有凝聚農民的精神力量,才能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持久動力,推動農村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目標。
“天氣好的時候晚上廣場上的人很多,大家吃完飯就會去游一下,現在村里逢年過節的文化活動參加會獎勵愛心超市的積分,所以大家都去參加,村里面的人接觸多了,家里面有什么事也會互相幫忙”。(村民,女,40歲,小學文化)
3.4? ? 提高了村民自主脫貧的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擺脫貧困首要意義并不是物質上的脫貧,而是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4]”。扶志,就是從思想、意識、文化層面引導貧困群眾認識到自我貧困的根源,摒棄等、靠、要的思想,激發其擺脫貧困的志氣和信心。C村村民參與村里的培訓、講座等活動會獎勵積分,提高了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提高村民的專業培訓,增加了知識儲備。加上參與中考、高考也有相應的積分獎勵,村民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逐漸提高了自主脫貧意識。
“最近村里的培訓、講座我們都去參加,學到很多比如婚姻法這些以前不知道的法律知識。現在我家隔壁的孩子考上大學,大家都覺得他家孩子有出息,村里也給了他們獎勵。我家孩子現在也是在讀初中,放假回來我們都會監督他好好做作業,還是要讀書以后才有好出路”。(村民,33歲,男,初中文化)
4? ? 結束語
勵志愛心超市可以鼓勵村民參與村莊公共事務,鼓勵村民從思想意識上脫貧,徹底摒棄等、靠、要的思想。C村勵志愛心超市一年來運行良好,全面激發了貧困群眾的精、氣、神,推動了“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愛心超市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參與村莊公共事務的積極性,提高了村民自主脫貧的意識,增強了村民之間的凝聚力,激發了村民勞動脫貧的積極性,在引導村民脫貧致富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為鄉村振興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露露.精準扶貧中的精神脫貧——“八星勵志”的耀州實踐模式[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73.
[2]盧福營.論村民自治運作中的公共參與[J].政治學研究,2004(1):17-23.
[3]陶元浩.農村社區凝聚力指標體系實證研究——以貴州省塘約村等三個行政村調查為例[J].中國特色社會注意研究,201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