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麗艷
摘 要 生態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設計,需要結合水利建設技術理念來進行分析,在不斷深入河道建設、生態資源挖掘的過程中,希望做好水利工程設計與改造工作,確保生態平衡化發展,特別注重對河道內容的有效恢復。本文簡單探討了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實際運用思路。
關鍵詞 生態理念;水利工程設計;基本原則;技術運用
我國傳統水利工程建設中未能合理融入生態水利理念,所以其在改變建設區域原有生態環境方面思路不對,行為不利,長此以往卻因為工程建設而破壞了地方生態環境。換言之,傳統水利工程建設為周邊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可逆的破壞現象,比如說,自然河流工程設計改造就呈現出一種人工河流抑制水流作用的效果,直接導致河流對水需求量逐漸大幅度增大。
1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的生態理念
從某種程度來講,當前國內水利工程設計明顯存在缺陷,即沒有一套統一有效的技術標準,許多設計人員依然遵照傳統經驗來設計生態水利工程方案。它未能有效結合實際生態環境保護原則進行設計,這容易導致水利工程建設陷入不利局面,導致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浪費。為此,需要深度分析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理念內容,具體它就包含以下幾點。
1.1 自我修復河流生態系統理念
一般來說,基于生態理念的水利工程設計都是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它充分考慮到周邊生態自然環境,希望解決某些自然污染問題,在保證生態系統不被破壞、污染的情況下將其危害指標降到最低,如此可有效推動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1.2 水體生物多樣性保證理念
按照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水體內部環境多樣性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到了地區生物群落多樣性。例如,某一區域的生物種類繁多,就說明該區域的生態系統具有強大抵御能力。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這一水體生物多樣性問題,并且同時考慮抑制因素,始終保證水體生物多樣性。
1.3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
在堅持都做到人、自然、萬物和諧共處的基本原則下,生態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設計建設是能夠實現觀念轉變與基礎體制建設優化的。它特別強調對于水域生態資源的持續開發過程,特別追求水利工程防洪防澇優化,構建了安全的水體建設體系,確保防洪工程體系有效提升,確保水資源被穩定控制[1]。
2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的實踐案例應用
2.1 某生態水利工程項目概況
某生態水利工程項目位于某江下游位置,河道全長3.0km。
但由于常年淤積,污染嚴重,該河段逐漸失去其活力。當地政府多次進行河道整治,但整治過程中由于系統性、針對性不強,所以整治力度嚴重不足,長此以往出現了河道破損、污水流入等問題,特別是下游河道污染問題長期無法得到有效改善。目前,該城市引入了生態水利工程——河道改造項目,希望在河道平面、斷面設計的固有基礎之上實現對河床、護岸的有效修復,同時追求河水凈化、節水設施應用以及生物合理利用過程,始終確保河道滿足基本灌溉、供水、航運、動力、泄洪以及娛樂等功能要求,更多追求河道區域的生態化與可持續化發展。
2.2 某生態水利工程項目的現存問題
某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在過往采用傳統河道治理對策,所以也呈現出一些現實問題,例如河道治理過程不夠全面,當地未能建立起一套現代化的河道管理體制。每年4~6月汛期到來時,當地平均降雨量達到1770mm以上,河道治理人員未能及時修復破損岸堤,導致雜物與污水無法被有效清理,嚴重影響農田正常灌溉,甚至導致河道治理系統性與協調性均受到嚴重影響。
某工程項目在河道管理規劃方面不夠系統,沒有形成良好的周期性管理實踐過程。簡言之,當地在河道管理方面僅僅注重形式,而嚴重忽視了日常管理與養護,長此以往其后期管理規劃缺陷問題頻頻出現,例如河道破損、污染現象等等,最終導致河道淪為污水污物收集場。
某工程項目在河道施工設計方面不夠合理,因為在河道傳統治理過程中,建設人員主要圍繞河道排澇、航運、取水灌溉等理論規劃內容展開設計,這直接導致河道應用與實際需求不相符[2]。
2.3 某生態水利工程項目改造設計要點
(1)生態平衡優化調整。某水利工程首先追求生態平衡優化,確保針對河道環境的有效恢復到位。在這里,工程中就嚴格遵守了生態水利工程區域空間異質原則,確保河道流域生態平衡有效化發展,確保工程區域物種呈現出多樣性特質。從水利工程建設實際角度看來,它在有效分析生物群落多樣性的過程中,也對非生物環境空間的異質性進行了探討,了解了二者之間所存在的強弱關系。即在實際工程設計施工過程中做好生態平衡,強化行為指導,確保水利工程設計建設高效到位,滿足生態平衡基本行為指導準則,更好追求生物群落發展的多樣性與穩定性。
(2)河道恢復建設水平。在恢復河道建設水平方面,某工程追求河道防洪抗澇功能優化,確保工程設計科學合理。在對河道進行改造過程中,需要特別側重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二度開發與控制,確保整體生態效益水平有效提升。在該過程中,就要大力追求河道建設的環保、綠色、動態化發展。換言之,要對某工程項目中的河道水資源進行全面優化處理,確保自然屬性、美學價值背景下的河道建設到位,融入生活生產應用內容,構建完整的河道生態系統與相應自我恢復體系。在河道恢復建設水平的基礎之上,真正滿足人與自然之間相互和諧的相處需求。
除上述技術要點以外,某工程項目也希望在河道生態化設計方面追求對線性平面設計的規范化把控。就以某工程項目的下游河道為例,項目中技術人員深入分析了下游河道的過流能力,考慮到下游河道為農耕區,所以,在追求傳統引渠灌溉應用過程中減輕其河道侵占影響,在設計方面主要把控兩點:第一,保證河流基礎功能;第二,確保河流上下游具有一定的連續性與貫通性[3]。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運用需要做到面面俱到、細致入微、基于不同層面考量河道建設機制優化調整,追求工程建設整體水平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愛軍.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25):942.
[2] 田衛民,張小麗.綠色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運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6):2956.
[3] 王蓉.解析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23):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