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
摘 要 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市場供需有了新的變化,供方市場逐步轉變為需求方市場。制造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越來越大的阻力,以前常用的成本管理方法顯得非常落后,難以達到促進制造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目的。基于此,本文結合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現狀,提出了適合制造企業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 制造企業 供應鏈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屬于系統而復雜的工程,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有利于實現自身生產經營效率與水平的提升,將推動企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制造企業開展供應鏈成本管理工作,能夠保證自身的利潤水平,提升綜合盈利,這需要管理者提高重視程度,解決當前成本投入大、效益低等問題,為制造企業的快速穩定發展打牢基礎。
一、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現狀
供應鏈成本管理涉及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主要目標為最大限度降低供應鏈的成本,通過識別其中的各種成本來源,采取結構化分析方式,確保企業管理者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并建立更加透明的成本體系,避免浪費,實現供應鏈效率的提升。當前制造企業在成本核算中主要采取傳統方式,特別是在供應鏈環境下,實際所用成本核算法存在很多弊端。在成本核算中,制造企業主要考慮具體生產活動,并在成本計算中納入生產環節所需的材料、勞力和制造等費用。考慮到供應鏈環境的要求,制造企業在生產具體產品時應該從采購、銷售等出發,關注其形成的成本[1]。以銷售為例,制造企業與各大銷售商加強合作,此時必然會形成交易費用,這是供應鏈成本中的關鍵環節。然而傳統成本核算法卻未能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成本核算的準確性有待提升,也無法推動之后的成本優化工作順利進行。而在采購方面,主要是制造企業與供應商的買賣交易行為。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制造企業以減少采購成本為主,供應商則需要獲得更多訂單和利潤。采購方與供應方一般會將部分信息隱藏,導致雙方信息交流不充分,后面的合作中容易出現各種矛盾與問題,為制造企業采購的正常進行帶來阻礙。
二、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作業成本法
制造企業在應用作業成本法的過程中,主要結合實際生產經營情況,讓各環節的成本費用得到有效歸集與分配,提升產品成本的核算水平。制造企業在生產中應該有所需的成本、資料與人力,要充分考慮到資源動因,將具體作業成本準確核算出來。由于制造企業生產中所有產品均要求通過作業,因此利用作業動因,有利于掌握產品成本實際組成部分,且供應鏈涉及很多作業環節,加強供應鏈成本控制,要求制造企業從供應鏈實際情況出發,在供應鏈成本核算中融入生產作業過程,為具體產品成本歸集與分配創造有利條件。制造企業要控制好成本,必須在生產經營中提高產品價值,降低產品成本,這關系到企業能否維持正常的經營活動。制造企業開展作業成本控制工作,能夠充分結合供應鏈上下游的具體情況,有利于掌握各個環節與主體的信息,為之后企業決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成本法
制造企業應用目標成本法,主要考慮到成本核算工作需求,從目標利潤與生產計劃出發,將產品生產中的所需成本準確計算出來。制造企業應該加強市場調查工作,全面掌握產品實際價格信息,減去生產初期設計利潤將預期成本確定下來,并在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等過程進行分配,從而獲得最終目標成本[2]。制造企業采取目標成本法,能夠在內部進一步擴展成本核算,并考慮到供應鏈中的所有環節。通常來說,制造企業在產品生產經營期間,主要涉及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等內容,屬于完全生命周期,分析供應鏈成本,能夠保證產品成本控制更具全面性與系統性[3]。此外,制造企業采取目標成本法后,也可以從供應鏈具體情況出發,更好地把控產品生產銷售等環節,特別是可以準確獲取產品成本信息,為之后的成本控制創造有利條件。在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階段,制造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主要表現為市場對產品的要求非常高。制造企業應用目標成本法,能夠為供應鏈成本管理產生促進作用,增強整體動力與挖掘潛力。
(三)完善預算控制體系
第一,制造企業要建立專門的預算編審團隊,將具體的分工確定下來,嚴格規定編制人員與審核人員的職責,將預算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第二,制造企業應該不斷規范預算控制程序,要涵蓋企業所有環節,保證預算更加全面,促使成本控制水平提升[4]。制造企業在銷售與收款等環節,在供應鏈成本預算控制中要考慮以下幾點,即提前核實購貨方信用情況,保證可以開具專用發票,做好成本預算工作,保證預算方案編制更加科學合理。制造企業在購貨與付款的過程中,應該將預算方案落到實處,實行對訂貨單發出到客戶等環節的全面控制,將應付賬款、核實付款等如實記錄下來,避免發生浪費成本的情況。這要求制造企業盡快組建專門的審計團隊,讓內部審計能夠獨立實施,確保將更加有效和可靠的財務信息提供給制造企業決策者,實現對供應鏈成本的有力控制。
三、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某制造企業擁有多種產品,需要向二級分銷網絡輸送,該企業供應鏈流程如下。由大型配送中心開展采購工作,對產品進行整合后向區域配送中心輸送,然后再向周邊零售店配送產品。廠商結合產品流通、利潤以及需求情況,確定多個產品構成方案,達到對供應鏈細分的目的。
由于產品利潤率與流通速度不一樣,在整個供應鏈中將表現出較大差異。只有對供應鏈產品進行細分,才能讓企業的服務水平得到提升,在補貨方面做到更加合理。然而在實際情況下,客戶需求是不斷變化的,采購商的供應量也不會固定不變,企業無法將最佳庫存量確定下來。隨著供應鏈層級的增多,各層級都需要將各產品庫存確定下來,這樣會導致問題過于復雜。
因此,該企業通過多級庫存優化,將各供應鏈層級確定下來,確保設施位置上需要持有的庫存量。采取這種庫存配置措施,可以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同時,保證更高的服務品質。對這個模型來說,與客戶需求與供給方供應鏈上變化等相結合,制定出符合所有產品需求的庫存計劃,保證達到最低成本的目標,同時要制定產品、地點等服務要求等指標。這樣在達到需求的基礎上,優化庫存技術將自動決定各層級與位置的產品最低庫存量,保證該制造企業實現最小化庫存成本的目標。
四、結語
制造企業結合產品上下游情況,逐步建立起較為穩定的供應鏈,這種方式有利于制造企業全面掌握市場、供應、材料等環節的情況,讓實際生產經營活動得到科學有力的控制,但同時也為制造企業供應鏈成本控制帶來了困難與挑戰。在供應鏈環境下,制造企業必須提高對產品成本控制的關注度,合理確定供應鏈成本管理目標,準確獲取產品在生產、供應和銷售等方面的具體信息,如此一來,才能為供應鏈上游的制造企業提供依據,制定更加合理的生產經營決策,達到優化產品生產經營的目標,并有效減少成本投入,實現整體經營效益的提升。
(作者單位為福建福順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張海濤.基于供應鏈的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研究[J].中國中小企業,2019(09):98-99.
[2] 張原肇.精益管理會計在制造業企業供應鏈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9(02):173-174.
[3] 李婷.對制造企業成本控制中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應用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8(25):10.
[4] 莊家蔚.供應鏈成本管理在制造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18(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