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超
摘 要 從財務風險防范入手開展內控管理工作,有助于企業保持自身的穩健發展。基于此,本文詳細闡述優化成本控制管理、加強資金籌措內控效果、做好財務風險評估工作、完善企業內控制度這幾項內控管理措施,對企業內控進行深入分析,希望能為各領域企業管理工作水平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 財務風險 企業內控 風險評估
一、引言
財務風險防范作為企業內控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能夠幫助企業遠離財務危機,以免其正常生產經營受阻,因此,為了增強內控管理在財務風控上的效用,企業應深入分析內控管理方法,以歸納、總結出更為行之有效的內控方案,提高財務風險防范控制效果,促進企業的穩定運營。
二、優化成本控制管理
(一)合理選用管理措施
在企業經營領域,曾有研究者針對企業所面臨財務風險問題開展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等經濟下行因素影響,2629家上市樣本公司中,僅有6%左右的公司財務狀況較為安全,剩下94%的公司均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財務風險。因此,財務風險防范已經逐漸成為企業管理要點。而在當前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8月份國內企業的利潤同比下降4.4%,雖然較1~7月份在降幅上收窄了3.7個百分點,但總體上來看,我國企業的收益速度依然呈現出了放緩的態勢。基于此,為了保證企業自身的穩健運作,各領域企業紛紛開始尋求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以防范財務風險。就目前來看,企業常用的成本控制內控管理措施主要有兩種,即全面預算和精益化管理。其中,全面預算是指先對企業各部門未來的成本支出進行全面預算,然后通過嚴格地執行預算方案來控制成本支出的成本控制內控管理措施;而精益化管理則是指通過刪除非增值環節精簡企業生產經營流程以達到成本控制目的內控措施。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成本結構、成本形成因素等實際情況,合理選用相應的管理措施,保證內控管理效果。例如,企業可以先用連鎖替代法進行成本分析,然后找出成本結構中存在的問題,若存在成本結構冗余問題,則可采用精益化管理措施,通過精簡生產程序去除冗余,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內控機制
待確立成本控制內控措施之后,企業還要建立配套的運行機制,以落實該項內控措施。在此過程中,由于不同措施的操作流程、需求存在差異,因此,企業應結合具體情況,進行配套內控運行機制的建設,以推進成本控制工作。以全面預算這一成本方面的內控措施為例,在該措施的配套機制建設中,首先,企業需要成立一個全面預算管理小組,組長由總經理擔任,組員則由各部門的負責人擔任,該小組主要負責全面預算法方案的審核、配套制度建設,以及預算執行監督。其次,成立一個全面預算管理常務小組,由企業財務部門人員擔任組員和領導者,負責預算數據的收集、預算方案的草擬與修改等常務工作。最后,各個職能部門負責執行全面預算方案,并反饋執行結果,且需接受監督和檢查,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實現成本控制方面的內控管理。
三、加強資金籌措內控效果
(一)科學舉債
根據專業統計機構的網站發布的信息,截至2020年9月份,中等規模以上的設備制造、銷售企業負債率已經達到56.8%左右,同比增長了0.4個百分點,而利潤率卻同比降低了0.16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在企業收益速度放緩的背景下,其負債卻不斷擴張,這很容易使企業陷入財政危機,導致其正常的生產經營受阻。因此,在內控管理中,企業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舉債經營的科學性,以預防財政風險,增強內控管理的效用。在此過程中,企業需先對自身的經濟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并認真調查市場環境,針對投資方給出的考核目標,評估自身的舉債經營狀況,再基于此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改良自身的資金籌措方式。同時,應順應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高新科技化、“互聯網+”等方向,積極協調自身的經營模式以及技術結構,以充分利用當前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減少舉債數量,優化資金籌措效果。在內部控制中,企業應將控制方向傾向于淘汰落后產能,引入高新科技,加強自主研發力度,充實自身的融資資本,以享受貼息、免息等貸款優惠政策,減輕自身的舉債經營負擔,提升內部控制水平。
(二)豐富投資主體
在資金籌措過程中,企業應當采取相應的內控措施,提高自身的經營水平,以吸引更多投資方,豐富投資主體,增強資金鏈運行的穩定性,規避潛在的財務風險。一般來說,投資方在參與投資過程中,通常會對企業進行考核,并要求其生產經營水平能夠達到考核目標,如果企業未順利達成,投資方就會考慮撤資或直接撤資,因此,在內控工作中,企業應當根據投資方設定的考核目標,進行協調管理,保證在既定時間內完成考核,并將其塑造成招攬投資方的優勢,來充實自身的資金投資主體,達到財務風險防范的目的。在此過程中,企業需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對自身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動態化管理,增強內控管理力度。例如,在財務管理中,企業可以基于財務統計信息,采用杜邦分析法,從財務的角度評價企業業績、公司盈利能力、股東權益回報水平,然后根據杜邦分析結果,結合投資方的考核目標,制定相應的內控策略,以保證企業的經營情況得以順利達到投資方的考核要求,為后續投資方的吸納提供優勢條件。
四、做好財務風險評估工作
(一)評估方法選用
在內控管理中,為了準確規避財務風險,企業需要根據當前實際情況,開展財務風險評估工作,并結合評估結果,確立內控管理方向,以保證風控的準確性。在此過程中,企業需按照自身的風險評估需求,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以確保最終的評估結果的合理性。就目前來看,常用的風險評估方法主要包括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綜合評價法、單變量判定模型等。其中,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適用于多因素下的財務風險評估,其表達式為Yi=β0+β1×1i+β2×2i+…+βk×ki+μi,i=1,2,…,n,其中,k為解釋變量數目,β為回歸系數。而綜合評價法則包含主要成分分析、數據包絡分析、模糊分析等多項內容,適用于基于同行業企業對比分析的財務評估工作。單變量判定模型風險評估法更側重于對風險的預警,企業通過該模型,能夠直接判斷自身是否正處于財務困難狀態,避免企業陷入嚴重的財務問題中。基于此,企業需要將自身的經營現狀、內控需求與上述風險評估方法的作用進行匹配,以尋求合適的風險評估方法,為內控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1]。
(二)評估工作者專業水平優化
在企業內控中,風險評估工作通常屬于財務管理范疇內的工作,因此,企業通過培訓等手段來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或引進新的評估方法,都能提升風險評估工作的質量,為內部風控提供有力指導。在此過程中,為了避免培訓活動占用大段工作時間,影響財務工作進度,企業可以考慮引入內訓軟件來實現線上培訓,使工作者利用碎片時間完成培訓學習與相應的考核,推動工作者專業水平的提升。以當前企業常用的內訓軟件為例,該類型軟件通常支持APP、PC兩個終端登錄,而且具備直播培訓、錄播培訓、培訓打卡、在線考核等功能,使工作者能夠自助參與培訓和考核,提高培訓效率[2]。
五、完善企業內控制度
(一)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內控制度是內控管理有序、穩定運行的基礎,為了達到財務風控這一目標,企業應當建立配套的內控管理制度,以保證各項以風控為目的的內控措施得以順利實現。在此過程中,企業可以建立一套績效管理制度,使財務風險控制戰略轉化為可操作的衡量指標與目標值,為工作者提供更加精細、明確的指導。就目前來看,內控管理領域發展較為成熟的發達國家企業中,有60%以上采用了績效管理制度,其中有50%以上使用了平衡計分卡。同時,根據Balanced Scorecard Collaborative Pty Ltd的調查報告,世界范圍內的受訪企業中有73%已經采用了平衡計分卡管理制度,有21%的企業正在考慮采用該制度,僅有6%的企業不考慮采用該制度。因此,我國企業也可以沿用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圍繞平衡計分卡這一績效管理措施,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增強內控管理效果。在制度建設中,需先從財務、客戶、學習與成長、內部運營4個角度來構建指標和計算方法,然后根據平衡計分卡的衡量結果對現有的制度進行協調修改,以構建出管理目標更為明確的績效管理制度,使企業內部圍繞財務風控這一方向形成合力,達到有效規避財務風險的效果[3]。
(二)完善配套監督制度
在內控配套制度中,監督制度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內控管理工作的落實質量,因此,企業應當制定一系列健全的內控監督制度,保證各項內控措施得以有效落實,增強財務風險防范效果。在此過程中,首先,企業應為各項內控措施、工作流程制定配套的落實質量標準、要求;其次,明確劃分各個相關崗位在內控財務風險風范中的職責范圍,并將該職責范圍劃分精確到崗位個人;再次,建立一個專門的檢查監督小組,并由該小組制定日常檢查、抽查等檢查措施的實施細則,且應結合之前確定的內控落實質量標準、要求以及崗位、個人職責范圍,建立追責制度、評價評估制度,然后將檢查細則、評估與追責制度等一系列監督制度下發給各個相關崗位;最后,在內控管理方案實施的全過程中,要履行之前確立的各項監督制度;此外,在制度建設過程中,可以將檢查評價結果計入個人績效中,并將其作為一項能夠明顯拉開職工之間薪資水平差距的因素,以提高職工對財務風控的重視,增強監督制度的建設效果。
六、結語
增強內控管理工作的效果,能夠幫助企業準確規避財務風險。在企業管理中,圍繞財務風控實施內控管理措施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減輕舉債負擔、明確風險規避方向、增強內部運營的有序性,從而全面提升企業的經營水平,推動企業的優化發展。
(作者單位為博瑞特熱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雷利.試論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J].財會學習,2020(27):13-14.
[2] 邵天倫.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措施探討[J].時代經貿,2020(25):76-77.
[3] 王蘇建.基于財務風險防范下的企業內控管理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09):50-51.